路 涌

今天中國印刷技術發展到何種水平,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文化問題。
20年前我認識一位老畫家,他搬出積蓄了大半輩子的錢,請一家出版社做一本畫冊。辛辛苦苦拍照排版制片,你不能說出版社美編不賣力,但老畫家拿到“處女作”后嚇了一跳,色差嚴重,疊影處處,圖注部分存在不少于30個錯別字。老畫家氣得吐血啊,找來剪刀將樣書剪得粉碎,事后還躺了小半年。
90年代初,冒出了一個叫雅昌的彩色印刷企業,做出來的活相當漂亮。幾年后,雅昌的名聲傳遍大江南北,上海幾家出版美術作品的出版社也形成了一個共識:排版印刷質量要高精尖,就得找深圳。雅昌的大本營設在偉人畫了一個圈的地方。
3月20日,“為人民藝術服務——雅昌綜合服務上海展”在上海美術館揭幕,這也是上海美術館第一次為一家印刷公司辦藝術展。作為嘉賓的油畫家俞曉夫對我說:雅昌做這樣一個藝術展,不應該看作是企業文化的宣傳,而是讓包括美術界同行在內的所有人看看,今天中國的印刷技術發展到怎樣的程度。同時,還要看一看雅昌秉承的“為人民藝術服務”的理念,對中國藝術事業的推動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展廳內,雅昌將一個很大的書房搬了進來,書架上自豪地排列著它15年來推出的3300種藝術類圖冊。這是一批豐碩的文化成果,更是一種令人向往的文化氛圍。我們知道,雅昌的印刷工藝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15年來,獲得了160個國際大獎,這對最早發明活字印刷的中國而言,終于可以在國際出版界揚眉吐氣了。我們還知道,中國現代化依托了龐大而深遠的文化背景,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幾乎一半以上的載體都是泛黃發脆、噬痕斑斑的書畫,而這些藝術品的保存與展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因為印刷工藝的落后而無法顯現真正的價值?,F在,有了雅昌及同時期崛起的一批印刷精英,并與海峽對岸的二玄社等精誠合作,再現了民族文化瑰寶,使后人能面對“下一等真跡”來體悟偉大的文明以及古人的深思遐想。
在這次展覽的展示區內,我們可以看到雅昌獲得印刷界“奧斯卡”Benny Award(班尼)金獎的《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西夏文物》等印刷珍品,還有當代藝術家的真品與復制品的對照。說實話,外行很難鑒別。
當我們驚愕地進入網絡時代后,雅昌也敏銳地抓住了機遇,建立起雅昌藝術網,并以豐富的資訊和權威的詮釋成為藝術家和愛好者的至友。如今雅昌藝術網已發展成由綜合資訊頻道群、專業子網群、行業服務子網群、互動社區和英文網組成的全球最大的中國藝術品門戶平臺。通過前所未有的視覺變現,更加深刻地展示網絡平臺于今天已成為藝術愛好者、藝術品收藏投資人士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雅昌藝術網已成為藝術界最為推崇的互聯網品牌。在展覽上我還得知,雅昌藝術網在此次展覽期間開通了上海分站。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說:雅昌與藝術的關系越走越近,最后融入到中國藝術之中,成為不可缺少的有機部分,在國際上它的成績也是突出的。
現場展出的國內100多位藝術家的“數字化全集”就是雅昌的新作品,藝術家一旦與雅昌結緣,就可以委托它打理“數字資產”——所有你能找到的作品,都可以記錄在案,日后可以開發成任何文獻與衍生品,這是IT技術和印刷工藝的完美結合,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藝術家的思想空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