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唐朝的時候,有位皇帝娶了一位西洋妃子。這個妃子因為思念故鄉(xiāng)而整日悶悶不樂。于是,皇帝的手下就發(fā)明了一種土電影,因為當時圖片上畫的都是妃子家鄉(xiāng)的美景,所以又叫西洋景或西洋鏡,后來傳到民間,就叫成了拉洋片。
其實,西洋鏡是地道的中國制造,它的表演者通常是一個人,使用的道具是四周安裝有鏡頭的木箱,箱子里裝了一些圖片,然后使用燈具給箱子里照明。表演時,表演者在箱外拉動拉繩,操作圖片的卷動,觀看的人通過箱子上特質(zhì)的鏡孔觀看箱子里面圖片的變化,表演者同時配以演唱,解釋圖片的內(nèi)容。箱子里的圖片一般都是完整的故事,有《武松打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西洋鏡已經(jīng)隨著人們的記憶慢慢遠去了,現(xiàn)在,它似乎已經(jīng)成了一種稀罕的玩意兒,在廟會或旅游景點我們偶爾還能看到它。如果遇見了,不妨再看看這當時只有皇家人才能看的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