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外企擔任主管職務的朋友在閑聊中跟我提了一件事,最近他個別找三個下屬談話時,人人都顯得特別緊張,常常他都已經在小辦公室里坐著等二、三分鐘了,下屬卻還躲在門邊磨磨蹭蹭,眼里帶著畏畏縮縮,硬是拖延不想跟他單獨面對面談話。
朋友忍不住開口問:“你們到底在害怕什么啊,就找你們談個事兒,我話都還沒講一句,有必要緊張成那樣嗎?”此時下屬倒是坦白卻又不無試探的回答:“怕單獨談話就表示通知裁員,最近好多哥兒們不是被資遣,就是被減薪,正為了工作發愁呢!”
聊到這里,朋友反問我一句:“你猜我找這三個下屬個別談話是為了什么原因?我是通知他們加薪!不過他們這種反應倒是讓我開始思考,景氣這么差,他們其實表現也沒那么出色,那還有幫他們加薪的必要嗎?”我聽完頓時莞爾,也分別都能理解主管與下屬兩邊的心態,畢竟景氣不佳這事確實擺在眼前,主管有主管的考慮,下屬有下屬的恐懼。
明明目前公司的營運績效不差,為什么那三個下屬一聽到主管個別約談,就直接聯想到裁員?純粹只是因為大環境景氣不佳?還是因為他們平日工作表現的確沒那么好?或是因為即使公司少了他們也能繼續正常運作下去?這幾個原因都有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他們缺少專屬于自己的“自慢”絕活,而且他們自己也知道這—點。
什么是“自慢”?日文中形容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最專長的事叫做“自慢”,這兩個字完全沒有驕傲自大的意思,旨在形容自己最拿手,最自信,最有把握的事。
擁有自慢絕活的員工是最具競爭力的員工。自慢可以是一種態度,像是對公司特別忠誠可靠,處理財務格外小心謹慎、面對新挑戰總是積極迎接,自慢也可以是一種技能,像是銷售業績永遠排前,在開發新品上屢能發揮創意等。如果能確保自己擁有一項甚至數項“自慢”絕活,那么即便世道再差勁,老板在決定資遣或降薪人選時,自然鮮少會將你列入考慮。(注意,在評斷自己是否擁有“自慢”絕活時,標準請嚴苛點,老板的標準永遠比你以為的高)
這個月《DG Best》做了一個專題“2009產業趨勢預言書”,我們走訪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手機,顯示器,打印機6大產業,并與高層進行訪談,想了解這幾個產業09年在新產品或新技術上的發展。其中,有位經理人提到09年的嚴峻經濟情況會是最大隱憂,我們詢問,那么是否考慮降低產品售價呢?這位經理人回答沒有必要,因為呈現在產品面的專業技術就是他引以為傲的自慢,因為自慢,所以不畏懼。
一年之初通常也是立志之際,盡管09年肯定會是更為辛苦的一年,但我們期許《DG Best》還能夠繼續創造出更多的自慢表現。與讀者共勉之,也請讀者在新的年度里繼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