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在月球上說話不能直接聽見?
我們這樣來理解:聲音是一種波,它需要依靠介質來傳播,氣體、液體和固體都可以作為介質來傳播聲音。我們在地球上之所以能聽見別人說話,是因為聲音通過空氣進行了傳播。而月球上沒有空氣,聲音沒有辦法傳播到人的耳膜,即使你能看見別人的嘴在動,也不能直接聽到對方的聲音。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員們即使是面對面說話,也要靠無線電來幫忙!
環形山也是山嗎?
“環形山”這個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在希臘文里是“碗”的意思。這個名字其實非常形象,因為“環形山”通常就是指那些碗狀凹坑結構的坑沿。月球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圓形凹坑,稱為“月坑”,大多數月坑的周圍都環繞有高出月面的環形山。月面上最大的環形山是月球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它的直徑達295千米,比我國的海南島還大一點。小的環形山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厘米的坑洞。直徑不小于1000米的月坑大約有33000個,占月面表面積的7%~10%。月球背面的環形山更多。環形山大多數以著名天文學家或其他學者的名字命名,如哥白尼環形山、阿基米德環形山、牛頓環形山等等。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中,有四座分別以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名字命名,它們是石申環形山、張衡環形山、祖沖之環形山和郭守敬環形山。
月球表面白天的溫度真的很高嗎?
地球上之所以日夜溫度差別不大,是因為地球表面有一圈厚厚的大氣層。白天,大氣層可以抵擋大部分灼熱的太陽光直射地球,從而使地球的溫度不至于過高;而到了夜晚,大氣層又有保溫的作用,所以氣溫不至于降得過低,從而使地球表面晝夜溫差不大。
而月球上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再加上月球表面的物質易受熱難散熱的特點,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溫度可降低到-183℃。
地球表面基本上是藍色的,月球是什么顏色的?
月球表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粉末狀塵土,所以月球表面基本上都是灰色,但有些巖石是白的和黑的。
從地球上看月亮會因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天氣而看到不同顏色的月亮:平時仰望天空,在沒有云遮擋時,用肉眼觀看月亮是銀白色的;月全食時,月球能接受到的光線僅來自地球上的日出和日落,如果此刻你用望遠鏡觀看其顏色,會發現它呈現出美麗的橙紅色。
小鏈接
月球文物知多少?
月球上除了有許多資源外,還有許多“文物古跡”呢!那就是人類登月后留下的“紀念”。
在月球的風暴洋西部地區,前蘇聯于1966年2月3日發射的自動月球考察站“月球九號”正靜靜地躺在那里,這是人類首次在地球以外天體軟著陸時留下的。這個重約100公斤的探測器使人類首次欣賞到了月球的“真容”;與它相距僅幾百公里的是美國的“勘測一號”,這個探測器僅比“月球九號”遲到4個月。
美國的“阿波羅”號6次登月后遺留下的登月艙可以算是月球上景色最壯觀的“文物古跡”。其中,第一個登月艙“鷹”高達7米,重14.7噸,外形如童話中的大蜘蛛。在這個登月艙內還存放著73個國家元首撰寫的親筆信和宇航員紀念章等“文物”。
此外,月球“考古者”還可以發現6輛“月球車”,這些“月球車”只有1輛用過,其余5輛還是嶄新的呢,因為在當時這些車是作備用的。
登上月球的人畢竟寥寥無幾,為了讓宇航員留下紀念,美國宇航局特別準許每個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重量不超過249克的私人紀念品。浪漫的美國宇航員留下的東西豐富多彩。例如,奧爾德林獻給“月球人”的是一只盛滿美酒的“圣杯”;而高爾夫高手謝潑德則在月球表面上揮動了幾下球桿后,取下球桿上的鐵頭,讓它與那兩只飛得遠遠的小球永遠地留在月球上。為了減輕返回時的重量,12個宇航員還將照相機、靴子和鋼筆等個人物品留在了月球上。月球上的其它一些“文物”則已經殘破不全了。1959年9月12日前蘇聯發射了“月球二號”,兩天后這個重達151公斤的家伙撞在了阿基米德環形山附近,把月球表面物質炸得直沖到500千米的高空,濺落物最遠竟達3000千米以外。撞擊月球的探測器共有12個,蘇聯和美國各6個,這使月球上留下了至少4噸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