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摘 要]針對企業納稅行為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進一步完善的稅收制度管理體系,實體稅法中的不同稅種的征稅范圍,社會公眾的輿論,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要求,闡述規范企業納稅行為的必要性。采取加強對企業法人代表及職工誠信納稅意識的培養,建立與時俱進的學習觀念,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建立健全會計核算體系。要注意收入、費用的配比,對稅法與會計的差別,要在填制納稅申報表時予以調整,實行逆向審批和“一支筆”審批相結合的制度。健全崗位責任制,建立納稅資料的檔案管理制度,建立代扣代繳專人負責制度,建立小稅種的納稅責任人制度,建立納稅申報資料的審核制度。充分發揮檢察、審計部門的監督職能,強化對企業不規范行為的約束,使企業的納稅行為走上規范化的正常軌道。
[關鍵詞]規范;企業;納稅行為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企業處于核心環節,如何規范企業行為,自覺遵守市場和信用規則,依法經營、照章納稅、遵紀守法、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接受政府的監督和管理,十分重要。
一、企業納稅行為中存在的問題
有的單位領導法律意識淡薄,為了小集團的利益,不顧國家利益,私設小金庫,偷逃稅款。有的單位辦稅人員手里拿著財務大、小印章去報稅,每月不是按照實際應繳稅金數足額繳納,而是隨意納稅。將每月應交收稅金的整數交了零數甩下,年底找齊兒。有些會計人員存在僥幸心理,或者認為我單位小和稅務機關的人員混得熟,即便有偷漏稅的行為,也能擺平。有的采用賬外設賬、將收入長期掛在往來賬上、收入直接沖費用、列支與企業經營活動無關的支出。有的企業對應負的代扣代繳義務不能完全履行,導致稅款的流失。有的企業對應報批的納稅事項不能及時到稅務機關報批,導致企業實際發生的損失不能稅前扣除。有的企業由于掌握的稅收法規不到位,導致企業該享受的優惠政策沒能享受到。這些納稅行為無疑都損害了國家稅法的嚴肅性。
二、規范企業納稅行為的必要性
(一)進一步完善的稅收制度管理體系,需要規范企業納稅行為;
(二)實體稅法中的不同稅種的征稅范圍,需要規范企業納稅行為;
(三)社會公眾的輿論,要求企業規范納稅行為;
(四)企業價值最大化,需要企業規范納稅行為。
三、規范企業納稅行為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對企業法人代表及職工誠信納稅意識的培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加強對社會主義的道德建設,應營造一種氛圍,熏陶一種思想,塑造一種道義形象,對社會起到一種感召作用。雖然稅法的強制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防止國家稅收的流失,但是,強制行為不足以使所有的偷稅、漏稅,走私、騙匯、騙稅的行為都可以得到制裁,而且在強制的情形下,繳納稅收是因為人們有一種畏懼感,而我們所追求的是一種納稅的自覺自愿,是納稅人從心底的認同,是將國家、集體、自身的利益相統一的態度,這才是我們追求誠信納稅的終極目標,誠信納稅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二)建立與時俱進的學習觀念。及時了解、學習稅收相關法律、法規。遇到拿不準的納稅事項與稅務機關的人員多咨詢、溝通。如果我們認為應該交的稅款數大于稅務機關確定的稅額,按照稅務機關確定的數額納稅。這樣即使以后其他稅務機關再查賬,根據稅法上的合作信賴主義原則,我單位不能被罰款只能補稅。如果我們認為應該交的稅款數小于稅務機關確定的稅額,一定要先按照稅務機關確定的數額納稅。然后可以向其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復議,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學習稅收相關法律、法規要注意其時效性,注意新法、舊法的區別。
(三)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建立健全會計核算體系。正確確認、計量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準確核算收入、費用和利潤,對會計差錯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及時更正,調整相應的賬簿。對每筆經濟業務客觀、及時登記賬簿,納入正常的核算體系中。
1.要注意收入、費用的配比。對稅法與會計的差別,要在填制納稅申報表時予以調整。
2.實行逆向審批和“一支筆”審批相結合的制度。每筆經濟業務可以先由財務主管審批,再由第一管理者審批,變事后的監督補救為事前的預防控制。這樣財務主管可以發揮其專業能力,識別發票的真偽,對發票的真實性、合法性、規范性進行職業判斷。避免由于發票的不合規,企業稅前不能扣除,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3.健全崗位責任制。細化責任,落實到人頭。如辦稅員由于沒能及時到稅務機關交稅而導致企業被罰,就應該追究辦稅員的責任。
4.建立納稅資料的檔案管理制度。按照會計法及稅法對會計賬簿、憑證、發票的保管期限保存。不得偽造、變造或者擅自銷毀。
5.建立代扣代繳專人負責制度。企業在向職工支付工資時,按照稅法規定履行代扣代繳義務。對以實物發放的或以參觀旅游的形式獎勵職工的,要折合為現金。對于企業為個人負擔稅款的,要將不含稅的收入換算為含稅所得納稅。
6.建立小稅種的納稅責任人制度。確定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責任人。避免產權關系不理順,產權方和使用方相互推卸,無人繳納稅款的尷尬局面。印花稅由立合同的經辦人負責交稅和辦理貼花等完稅事宜。車購稅由購置車輛的經辦人負責交稅等事宜。
7.建立納稅申報資料的審核制度。確保保送的各類報表、資料完整準確、無誤。
(四)建立企業納稅流程圖。
(五)充分發揮檢察、審計部門的監督職能,加大監督力度,強化對企業不規范行為的約束。
總之,我們只有樹立“誠信納稅”的理念,解讀稅收相關法規,夯實會計基礎工作,才能使企業的納稅行為走上規范化的正常軌道。
參考文獻:
[1]納稅評估管理辦法[S].國家稅務總局.
[2]稅收征管法[S].□(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