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寧
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實現了邦交正?;?從此中日關系揭開了新的一頁?;仡?0年來日本對華經貿政策的演變和發展,總體來說,日本采取的是積極發展中日經貿關系的政策,但在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措施,并根據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結合國際形勢的變化而不斷進行調整。
20世紀70年代,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經濟實力大增,日本推行以日美關系為基軸的自主外交。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開始調整對華政策,促使日本必須調整對華外交政策。1972年7月7日,田中角榮在首次的內閣會議上,提出“在外交方面,要加緊實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邦交正?;?、“中國的問題是最大的外交問題”。中日邦交正常化后,1978年—1979年又締結了《和平友好條約》、《中日長期貿易協定》等文件,并開始商定由日方提供第一次日元貸款。日美在華盛頓協商對華援助計劃時,美方要求明文規定,日本對華提供日元貸款“沒有附加條件”。對此日本表示反對,最后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不得不同意。也正是在日本采取積極的對華政策和美國的支持下,中日貿易關系得到了快速的發展。1980年中日貿易額達到89.1億美元,與建交時1972年的10.4億美元相比增長近9倍。
80年代以后,日本開始推行從“經濟大國”到“政治大國”的外交戰略,對華經貿政策雖然繼承了70年代的對華政策,但政治色彩加大,有經濟政治化的傾向。1979年12月,美蘇冷戰進一步升格。1982年以后,中國開始與日美拉開距離,以貫徹不同任何超級大國建立戰略聯盟的獨立自主外交路線。美蘇冷戰對中、日、美關系產生復雜的影響。80年代日本對華政策概括起來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政治上:(1)逐步提升中日關系在日本對外政策中的地位;(2)視中日友好關系是日本綜合安全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經貿方面:(1)通過經濟合作,適當增強中國的經濟實力,使之成為抵御蘇聯威脅的天然屏障。因此,日本政府力排眾議,決定向中國提供大規模的日元貸款。第一批日元貸款從1979年至1984年實施,貸款金額為3 309億日元;第二批日元貸款從1984年至1989年實施,貸款協議金額為5 400億日元。 (2)通過經濟合作使中國靠向西方。1981年5月,鈴木首相在美國明確說:“我們希望見到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國家,希望見到中國繼續采取合作的態度,必須保持中國作為西方聯盟的一員”,并“為了維持中國和西方的關系支持中國現代化政策,繼續進行經濟合作”。(3)加強經濟合作,捷足先登中國市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日本便深深被中國這一巨大市場所吸引。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與日本資金和技術的結合將具有巨大的潛力。在日本與歐美經濟不斷發生摩擦的情況下,日本更感覺到密切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的重要性。這一時期,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增長較快,但呈波浪式增長。1990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與1983年相比,件數增長6.4倍,合同金額增長4.6倍。
一、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對華經貿政策
1989年美蘇冷戰結束,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各大國都加緊調整自己的對外戰略。中日兩國友好關系的客觀條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入90年代后,中國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戰略,經濟獲得了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日本則加速向政治大國邁進。90年代末期至21世紀初期,對中日兩國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時期。中國在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正以越來越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日本在實現政治大國目標的過程中,一方面認識到“日本成為政治大國,日中關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正常化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日本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抱有戒心,在某些日本人看來,中國增強了經濟實力以后,對渴望在國際社會增加發言權的日本來說,無疑會成為一個超出純友好對象范疇的存在,日中兩國將進入摩擦的時代。20世紀90年代日本對華政策調整的起點是1991年8月海部首相訪華。在北京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發表了題為“世界中的日中關系”的演講。他在演講中首次提出了“世界中的日中關系”的概念,引起了日本和中國的極大關注?!笆澜缰械娜罩嘘P系”主要包括兩個協調和三個轉變等基本內容。“兩個協調”即日中關系的發展要與世界局勢的大變動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大背景相協調,要與日本走政治大國的國際目標相協調?!叭齻€轉變”一是立足點的轉變,即日中關系要從過去一般立足于兩國雙邊關系轉變為立足亞太乃至整個世界;二是中日兩國交往內容的轉變,即由過去的以經濟關系為主轉變到經濟、政治并舉;三是地位的轉變,即由過去在雙邊關系格局中處于相對被動地位轉變為力爭掌握雙邊關系的主導權。
20世紀90年代的中日經貿關系也正是在這樣國際和日本外交政策調整的情況下,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繼續發展中日貿易關系,擴大對中國的出口,以此帶動日本經濟的復蘇。加快與中國貿易發展,使這一時期的中日貿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在中日貿易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日本政府在對華技術貿易方面仍然很保守,限制有些高新技術出口到中國。(2)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開始穩步增長,1997年達到高峰,其后一直下降。在對華直接投資方面,日本采取了既鼓勵又限制的政策。(3)日本開始調整對華ODA政策,表示開始減少對華ODA的數量。日本從第四批日元貸款開始調整對華日元貸款的方式。
二、21世紀日本的對華經貿戰略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仍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2001年中國終于實現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愿望,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員。中國在近20年間一直保持著10%的年均經濟增長率,有不少有識之士認為按照這種發展勢頭,中國經濟規模在2020年左右就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巨頭。而日本此時經濟正好與中國經濟發展相反,仍處于低迷時期,經濟連續出現負增長。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很多日本人提出了“中國威脅論”等。但不管日本國內存在什么樣的議論和想法,21世紀中日經貿關系仍將繼續發展,日本對華經貿政策仍會以發展中日經貿關系為主導。中日經貿關系的繼續發展不僅是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中日兩國關系如何,成為亞洲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日兩國應從建立東亞地區公正、合理、和平、穩定的新秩序這一大局出發,加強磋商,相互協助,為維護這一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中日各自經濟的發展需要對方。中日兩國已經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兩國經貿關系的依存度很高?!?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