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娟
教輔圖書是孩子學習上的好伙伴、好幫手。當下的教輔圖書市場品種繁多,類別齊全,競爭也是異常地激烈。出版單位在教輔圖書的內容上面下足了工夫,積極配合新的課程改革,設置了多個小單元,課堂過關、能力提升、創新探究、單元評價、期中期末測試等等。總結自己作為一名教輔圖書編輯的心得體會,怎樣使教輔圖書真正成為學生的好老師,老師和家長的好幫手,對孩子自身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我有以下粗淺的認識。
培養一支優秀的作者隊伍。一本優秀的教輔圖書應該是作者和編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這其中,作者與編輯是互相依存、互相滲透的關系。教輔圖書的編寫一般由教研員和一線教師完成。盡管這些作者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并不一定都會成為“合適”的作者。因為每個人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文字修養、自身知識結構、責任心方面等等都參差不齊。哪些人適合編寫教輔圖書,需要編輯的一雙慧眼,更需要編輯和作者之間長期的溝通與磨合。優勝劣汰,能者上,庸者下。優秀的作者會豐富編輯的選題思想,完善編輯的選題思路,更是教輔圖書質量保證的關鍵。
編輯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使圖書擁有優秀的編校質量。編校質量是圖書的生命,是出版單位得以發展的根基。教輔圖書種類齊全,文理皆有。探究拓展部分所涉獵的知識范圍會更加廣泛,這就要求教輔圖書編輯要有廣博的學識,包括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對圖書內容進行精準的把握。小到字、詞、句、段,大到欄目的設置、版塊的布局,都要嚴格把關、通盤考量。“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編輯的基本功是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同時編輯還要學習并熟知關于出版的各種法律、法規、文件精神,準確把握出版物的政治方向。總之,編輯要養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
教輔圖書編輯要有責任心。編輯的責任心應貫穿于圖書出版的全過程。編輯應當首先介入到作者的寫作當中,與作者勤溝通,了解作者的寫作進程,并把自己的編輯思想加入到作者的寫作當中。必要時可以讓作者先寫出一個樣張,經編輯審定認可后,再交由作者繼續寫。這樣可以大大地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對于作者的稿件,編輯要本著對讀者負責的態度去認真審讀。手寫原稿、錄入的電子稿都會產生一些新的錯誤,編輯要有求是的精神,要有質疑的精神,勤翻工具書,做到“改必有據”、“忌無知妄改”。書名、目錄、版權頁、天頭、地腳等處內容、體例的統一,人名、地名的統一,語言風格,行文的流暢性等都需要編輯細致編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重要的精神食糧。圖書編輯工作責任重大,編輯有責任為讀者提供精準的圖書內容。
編輯的情感投入。在情感體驗上,只有先感動作者和編輯的圖書才能感動讀者。沒有傾注作者、編輯思想感情的圖書是無法打動、征服讀者的。“感知是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互動。在這樣的溝通中,閱讀變得美麗”。其實教輔編輯的工作是枯燥、寂寞的,教輔圖書畢竟沒有一般圖書那樣生動的人物、形象的語言、連貫的情節、好看的裝幀設計,編輯要把自己對出版的熱愛之情傾注到教輔圖書的編輯工作當中,以苦為樂,苦中求樂,在寂寞春秋、書山字海中默默地奉獻自己的知識學問和聰明才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你所做的,讀者會看到的。
要有良好的宣傳推廣方案。我國的出版業已經進入嶄新的市場營銷時代,“皇帝女兒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經營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一本好書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宣傳手段來快速抓住讀者、占領市場。一本書能否暢銷也有賴于圖書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圖書的價值最終要靠市場去實現,宣傳是使其盡快獲得市場認同的有效手段之一。圖書宣傳得好,會快速為大家所知道,不但會推動圖書的銷售,而且還會強化出版社的公眾形象,從而形成教輔圖書的品牌特色,可謂一舉兩得。
關注市場,關注讀者的反饋。一本書付印之后,編輯工作并沒有結束,編輯要深入到讀者當中,聽取讀者在使用過程中的反饋意見,聽取一線教師的意見,對這些反饋進行分析整合,以便再版時改進。同時,編輯也應密切關注市場上的其他同類圖書,了解出版動向,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借鑒它們有益的地方,取長補短。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輔圖書編輯不能只局限于案頭的審讀,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走出去,要培養策劃能力,要有創新精神。
伴隨著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新的課程標準和新課標教材目前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應用。素質教育是順應時代發展而提出的新的教育方向,它的出發點是追求人自身的全面發展,追求人本身的完善。教育也因而回到它原有的功能上。編輯要想在新課標教輔讀物中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必須在觀念上有所轉變,在內容、形式上有所創新,與作者一起認真研究教改動向,研究素質教育的內涵,從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出發,以人為本,注重學生道德素質和其他各種綜合素質的培養與訓練,注重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興趣、愛好、品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引導和培養,保證圖書編校質量,突出品種特色,編寫出讓孩子喜歡的教輔圖書。□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