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偉
他在外人的眼中,身份不外乎以下種種:一個事業成功的企業家、胸懷博大的慈善家、患白血病的白血病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在哈爾濱傳遞的第99號火炬手。2008年被哈爾濱市松北區評為優秀人大代表,中國公益十大杰出人物。2008年,中國民主建國會全國抗震救災優秀會員光榮稱號。榮獲第四屆哈爾濱市“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有些人眼中他是英雄,當他目擊車禍協警緝兇時;有些人眼中他是慈善家,當一個個素昧平生的貧寒學子們從他手中接過長途返家路費時;在更多的人眼中他是一個成功者,他是松北區人大代表、區工商聯副會長、黑龍江東陽經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文志,也是一個經商多年,身家不菲的傳奇人物。
當問到他本人,這些身份中哪一種身份在他心中最可貴時,他的回答卻讓我們有些意外。他說:“在別人眼中,我希望自己是一個好人。在自己心里,這樣過一生我才會沒有遺憾。”說這句話時他已經患白血病三年,在醫生的眼中這是一個隨時可能逝去的生命。
白手起家難:
周文志出生在北方一個窮縣的多口之家。60年代出生的他不僅深知貧寒的滋味,而且也早早地嘗到了父母病臥床塌日夜服侍的艱辛。這些經歷教給了他堅韌,父母的教誨使他懂得了善良。周文志是黑龍江東陽經貿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的家鄉及事業的起步之地都在松北區萬寶鎮。
1997年,因當時農民賣糧難,周文志自籌資金300多萬元在萬寶建起了一個糧食烘干廠,本想干一番大事業,沒想到陰差陽錯,1998年國務院下達了糧食統購統銷的規定,他的廠子一下子面臨停產。1999年,周文志開始轉項,干起了農資農藥生意,可這條路依然充滿了艱辛。就在他第一次大批量進藥后不久,又因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整體下調受到了影響。“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售藥時,他又被人騙走了100多萬元。

短短的幾年時間,周文志事業受到的重創是他人難以想象的。可這個倔強的小伙子沒有被一時的失意所擊倒,相反,他變得更加成熟與冷靜。2000年他又重新組織起“隊伍”,開始再“打江山”。這次,他沒有像前兩次那樣盲目上項目,而是先進行了一段時間對國家政策的學習及市場考察。最終,他把事業的“靶心”對準了農業綠色食品開發項目。
正所謂天道酬勤,消息不脛而走,村里領導于2000年3月主動找到周文志,請他協助開發萬寶村的一塊2 000多畝荒地。這塊荒地本是當地最好的一塊耕地,后來知青返城時荒廢,被當地農民亂取土挖出許多大坑,加上連年內澇,流水不暢,積水半米多深。周文志心痛這塊荒地,經他聯絡,于當年8月引進了主營農業與養殖的大型企業,投資幾百萬把這塊荒地變成了良田,種植了無公害大米。為了這個他傾盡心智的項目,周文志風雨不誤地在忙活。
事業正如日中天時,命運跟他開了個性命攸關的玩笑。 2002年初,一個冬日的夜晚,36歲的周文志突然發燒倒在家里,當時被懷疑為血液病。經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及市一院血研所的多位專家幾次會診,他最終被確診為白血病。周文志陷入深思:與其在痛苦中等待,不如把有限的生命過得更有意義。
救助危難情:
在治療白血病期間,周文志從市血研所回家與家人小聚。他翻閱報紙看到一則報道:一個來自綏化的名叫小爽的白血病女孩,為了治病,父母把房子賣了,還沒湊夠錢,家人已經準備放棄治療。看完報道,周文志二話沒說,拿起 5 000元錢返身又回到市血研所。一路上,想著與自己女兒同齡的女孩,患上了和自己一樣的不治之癥,就要離開人世,周文志心如刀割。來到病房,已經停藥的小爽正眼巴巴地看著別人點滴,周文志奔過去將錢塞到小爽手上,他對護士說: “快給孩子用藥!”第二天,一家報紙以《白血病人獻愛心》為題報道此事。開發區一家餐飲店女老板拿著1萬元捐款來到血研所,她說:“我們是被那位白血病患者的愛心所打動的,作為健康人,我們更應該獻出一點愛。”女老板在餐飲店門前拉起捐款條幅,在店內設了捐款箱。她表示,飯店會將每天的利潤捐給小爽,直到小爽手術成功!全市各界都被這位不知名姓的白血病人的義舉所打動,紛紛獻出愛心。收到捐款21萬元,小爽得救了!
周文志興奮不已,沒想到自己小小的舉動,竟然帶來如此巨大的社會影響挽救了一個女孩的生命。生命有長度,更要有深度,既然自己已經不能選擇長度,那就選擇生命的深度,用自己拼搏賺來的錢回報社會!從此,周文志的大規模捐助行動正式開始。
在周文志的故事里,捐助弱者的事多得不勝枚舉。蓋不上房子的,沒錢買化肥的,看不起病的買不起藥的,上不起學的,都可以跟他張口,多年來,他資助的孤困、弱勢者不下百人。一天,有人給他拉來500斤豆油,不由分說就要往下卸貨,他趕緊制止。來人對周文志說:“你記不記得5年前,你幫我買兩桶柴油的事兒了?”周文志早已忘了,最后周文志還是說服他把豆油拉走了。
捐助鄉里義:
上世紀90年代末,人身保險剛剛推出,為了幫朋友完成保險任務,周文志投保了大額疾病險。沒想到5年后,周文志竟然患上白血病。2003年,他得到20萬元保費。
拿到保費的當天,周文志就立即決定要用這筆錢給萬寶鎮安路燈。他顧不上疾病纏身,親自買燈、買電線,組織人員施工。被他的熱心所感動的市郊農電局岳局長特意批示由松北農電處的趙處長帶30多人來免費為他們安裝、調試路燈。為了照顧敬老院的老人,周文志特意要求:將路燈安裝到背街。2004年正月十五是村民們大喜的日子,在綏滿路萬寶段安裝了兩公里多長的路燈:將萬寶鎮照得通亮,鎮領導、區領導都來了,上千村民樂呵呵地涌出家門,敲鑼打鼓,歡呼雀躍。
路燈安裝了,他的心也踏實了。可有一次,他再回萬寶鎮時看到路燈不亮了。一打聽才知道,襯里交不上電費給停電了。這件事提醒了周文志,從此,每年1萬多元的電費、維修費他都管了。而這些路燈的養護費,周文志一直是從自己的醫藥費里支出,養護路燈的電工也是他找到當地的朋友幫忙無償養護。可這期間,周文志自己治病的醫藥費,都是靠他做生意的哥哥和姐姐資助的。
熱心公益事業的周文志出名了,他雖然因為事業波折及病魔纏身而從一個“富人”變成了一個“窮人”,但他的精神世界卻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富有”。他的熱心換來了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他的故事被多家媒體報道。松北區剛剛成立,他就當選為松北區首屆人大代表。
1998年哈爾濱發大水,他在外地出差,看到報道,連夜趕回哈爾濱。當時,江北情況危急,萬寶鎮災情更嚴重,他通過朋友從大連買回一車防滲膜,聽說缺玻璃絲袋子,他又買回一卡車交給抗洪部門。前線抗洪大軍吃不上熱飯,他就讓廠子里的人把熱飯機拉來,幫著生火做飯,當地的災民沒地方住,他又派人把他們拉到自己剛裝修好還沒使用過的商鋪里住……98年洪水,造成萬寶鎮大面積土地內澇。2002年周文志個人捐資為萬寶鎮修造排水渠40余公里,動用了4臺挖溝機,24小時不間斷施工,僅用了一個多月就完成了這項工程。僅此一項就為鎮政府節省資金100余萬元。2003年,他又為萬寶鎮修造了近6 000米長,寬4米高3米的擋水圍堰。使萬寶鎮荒廢了將近20年的4 000多畝耕地恢復了耕種。
2006年春節剛過,周文志聽說松北公安局的臺屯派出所和李家派出所缺少資金,室內沒有取暖設備,到了冬天,工作條件非常艱苦。他立即聯絡了松北區人大、區公安局領導和區人大代表趙樂濱、王志江4人等組織了慰問團,每人各自捐款1萬元,共計4萬元,并將這筆捐款分別送到了兩個派出所,讓他們能夠溫暖地度過一個冬季。慰問團的到來感動了派出所的所有干警,他們極力挽留周文志等人吃午飯以表心意,周文志立即謝絕,主動要求自掏腰包,請慰問團吃飯,堅決不讓他們花一分錢。
奉獻社會不停歇:
周文志一個人在社會上打拼。他的5個哥姐都沒能實現讀書的愿望。上大學是他們心中的夢想,大學生們遇到的困難在他心里顯得格外重。他與一些高校聯系,讓學校提供困難學生名單,他來提供資助,為他們買車票回家過年。過了幾天一位在上海讀大學的伊春特困生沒錢回家過年,周文志又為他拿了3 000元錢讓他回家過年和開學用。2005年,他為黑龍江大學的學生解決路費,2006年元月剛過,他又為哈爾濱商業大學的23名大學生提供了數千元往返路費。這些學生除了一個家在沈陽外,其他同學的家都遠在海口、三亞、云南、重慶、廣西等全國各地,他慷慨不虞。通過口口相傳,更多貧困學生成為了他的資助對象,他資助的這位考到上海讀大學的困難學生能得以回到哈爾濱與家人團聚,就是朋友介紹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計劃。但周文志的人生已經來不及計劃。時間對周文志來說那么緊張,因為要做的事情太多,他就這樣一邊抵抗著病魔,一邊心系事業。為了讓自己的生命花紅似火,他就這樣一邊努力工作,一邊不斷地回饋社會,盡情地享受那份因奉獻而帶給他的滿足與快樂,也是為了完成自己做一個好人的心愿。他對生活說:哪怕你再多厄,再坎坷,我的心愿沒改變。生活對他說:經歷了考驗,你的路越走越寬;懂得了奉獻的人,祝你一生平安!□(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