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玲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們在新時期做好工會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學習領會“三個代表”要求,首先要用“三個代表”要求所體現的深刻思想和科學方法分析認識工會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其次要以“三個代表”要求指導工會各方面的工作,再次要按“三個代表”要求,全面加強工會的自身建設。
一、用“三個代表”要求分析形勢,統一思想
當前工會面臨的形勢可謂機遇和挑戰并存,工會工作的領域、重點、對象、方式也將發生深刻變化,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必須要用“三個代表”的要求,分析形勢,統一思想,既認識到肩上的擔子重,責任重大,又要看到工會工作的有利條件。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有黨委的領導,有行政的支持,工會工作將處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企業生產經營的穩步發展將對工會工作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對工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工會工作將迎來更大的舞臺;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和一批政治上成熟、業務上精通、經驗上豐富、工作上熱情、作風上扎實的工會干部隊伍的形成,將更加有利于工會工作的開展。
二、以“三個代表”要求指導工會工作實踐
“三個代表”要求把實踐標準、生產力標準、社會進步標準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標準,有機地結合起來,統一起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不斷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們科學地分析工會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做好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為此,我們要以“三個代表”要求,指導工會工作。 第一,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依靠職工搞好企業的經濟建設。工會在企業里,既不是行政的一個附屬機構,也不是黨委的一個工作部門。它有自己的立法和章程,要根據這些立法和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充分利用有效載體,把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好、發揮好、保護好,凡是有利推動生產經營、促進效益提高的工作就要大膽地抓,大膽地做,并且要抓緊做好。要圍繞生產經營開展活動,并不是單純主張工會干部都直接去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與生產經營工作的滲透和融合上,在緊密結合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創新性地履行工會職能。 第二,順應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提高職工素質,豐富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者要自覺地教育和引導職工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職工,以充分的理由說服職工自覺地行動。通過把道理說清楚,工作做到位,讓職工心悅誠服,引領和促進職工更加文明和進步,在多元化的社會價值體系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牢牢掌握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要切實提高勞動者素質,努力培養廣大職工群眾科學精神、努力用科學理論、科學知識以及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動員和組織職工群眾自覺地投入到新科技革命的行列,增強科技意識,掌握科技知識,參與科技實踐,讓科技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在廣大職工群眾中生根開花結果。要根據職工需求變化的特點和趨勢,在著眼于職工現實物質生活需要和職工素質提高的同時,應著眼于職工的政治文明和生活文明。要增強職工的思想政治覺悟、民主法制意識和參政議政意識;要不斷改善職工群眾的、吃、穿、住、行、用的條件,積極促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職工的整體生活質量;要積極地、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在寓教于樂中陶冶職工的情操;要創造條件,使職工群眾都有享受文化發展成果機會,使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第三,代表和維護最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履行工會的基本職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突出維護職能,重點是維護職工的勞動權益和民主權利,其主要的手段和機制就是集體合同制度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工會作為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其成立的基礎就是建立了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因此,工會突出維護職能,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主要指的是勞動權益。工會維護民主權利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包括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在企業、工作組織代表職工參政議政,參與立法,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在這里,職工的民主權利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如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審議建議,評議領導干部,審查招待費的使用情況等。另一個是民主決策,如職工福利基金的使用,職工代表進入董事會、監事會行使決定權等。工會在維護職工這一民主權利時,主要是通過長期以來已有的、比較規范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來實施。職代會制度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利的基本制度,它通過實行廠務公開、民主評議等形式不斷發展和完善。
三、按“三個代表”要求,加強工會的自身建設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工會還存在著一些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所以,必須采取有力措施,按“三個代表”要求,加強工會自身的改革和建設,提高整體素質,才能在工會工作中有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才能擔當起歷史賦予工會的艱巨任務,才能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要必須依法建會、依法辦會、依法治會。《工會法》是工會組織依法存在和發展的法律依據,是工會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全國人大常委修訂并重新頒布的《工會法》,體現了“三個代表”要求,反映了廣大職工群眾、工會干部的迫切要求,適應了我國勞動關系深刻變化的實際情況。要進一步加大對《工會法》及《勞動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貫徹力度,使廣大職工和工會干部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要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與行政一起,依法對本企業的勞動合同、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職工代表大會、基層工會組織組建、工會干部的配備、工會經費撥繳等方面的情況認真對照檢查,凡是不符合法律要求或達不到標準的,都要及時糾正和彌補。要把依法建立健全維護職工經濟利益,保障職工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與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機制,作為重點任務來抓,依法建會,依法辦會,依法治會,依法維權,努力推進工會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要必須與時俱進,實現工會工作創新。當前,我們面臨著經濟體制、經濟運行方式、用工制度以及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面臨著企業改革發展和穩定的繁重任務,面臨著多種挑戰及各種風險的考驗,許多新的情況和要解決的問題是過去沒有的,因此,工會工作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以創新的觀點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在黨的領導下,既要圍繞中心,又要突出特色;既要繼承,更要創新。要著眼于“三個代表”要求在工會工作中的作用,著眼于對工會工作的理論思考,著眼于工會工作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樹立創新意識和爭創一流的意識。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摒棄已被實踐證明不合時宜的、不能適應新形勢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以改革的觀念積極探索以新形勢相適應的工作新路子,抓突出性、關鍵性、示范性的問題。□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