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偉
社會主義是在共產階級中提出來的,是社會主義本質在各方面的表現。社會主義現象和社會主義本質,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
社會主義現象該如何概括,它與社會主義本質又有什么樣的關系,本文試就這一問題作些探討。
一、社會主義現象
現象是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聯系,是事物的本質在各方面的表現。依據這一唯物辯證法原理,我們可以認定:社會主義現象是社會主義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聯系,是社會主義本質在各方面的表現。
從社會生活方面說,馬克思、恩格斯為我們描述了這樣美妙的情景:人人都受到良好的德、智、體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等方面的教育,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能自覺地掌握和運用客觀規律,在政治、經濟、思想和個性方面都得到徹底解放,成為社會、自然和自己的真正主人;勞動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滅了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整個社會變成了“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社會主義作為一種后于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理所當然地要高于資本主義,這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因而看待社會主義,應當從共產主義的高度著眼,不能因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過重大波折以及現有社會主義國家的狀況而降低社會主義的水準。
中國社會主義又有哪些現象呢?我們仍然可以從社會生活和社會制度兩方面來概括。
從社會生活方面說,物質文明上表現為奔小康、求富裕的極大努力,精神文明上表現為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極大努力,社會風氣上表現為弘揚正氣、揚善抑惡的極大努力。
從社會制度方面說,經濟上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制度。政治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以上是對中國社會主義現象的不完全概括。之所以與合格的社會主義的現象相差甚遠,是因為中國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生產力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之上,而不是像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那樣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之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政治制度、思想意識、經濟制度等方面建構了一定的社會主義現象,跨越了“卡夫丁峽谷”,是中國歷史上的巨大進步,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但是,發展生產力的峽谷是不能跨越的。
二、社會主義本質
鄧小平同志說我們以往沒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不是說我們以往對社會主義問題一無所知,而是指沒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以及社會主義現象的個性特征。應該說,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現象的描述是最有水平和最具普遍性的,后人無出其右者。鄧小平同志堅決主張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這對于人們認識社會主義現象的個性特征以深刻的啟迪。
第一,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概括具有普遍性。有人認為鄧小平同志概括的社會主義本質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的本質。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鄧小平同志是最講究實事求是的,中國社會主義處在什么階段,他最清楚。他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時理所當然地要以中國的國情為基礎,符合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要求。然而,鄧小平同志又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戰略家。他在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時又是放眼整個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的。他沒有使用“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本質”,而是直接用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其用意是很清楚的。
第二,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概括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鄧小平同志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也要解放思想”。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結果,一方面指出了帶有普遍意義的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另一方面又在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上給人們留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質的規定性,不能動搖,但對于如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則可以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勇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新路。
第三,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表明社會主義本質的全面展現有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不要認為社會主義的理論一經創立和傳播,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會自然顯露出來;也不要認為一些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一經建立,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會自然顯露出來。鄧小平同志總結歷史經驗,糾正歷史偏差,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概括出社會主義的本質。
三、社會主義現象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
在前兩部分的基礎上,運用唯物辯證法原理,對社會主義現象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可作如下的分析。
第一,兩者是對立的。社會主義現象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外在特征,是可以被人們所感知的,有些(如社會生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社會主義本質存在于社會主義內部,不能被感官所直接感知,只能用抽象的思維方式才能把握。社會主義現象是豐富的、生動的、易變的;社會主義本質則是深沉的、單純的、貫徹始終的。
第二,兩者是統一的。兩者互為存在的前提,不可分割。沒有脫離社會主義本質的社會主義現象,社會主義本質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發育的程度,直接決定著社會主義現象的樣式。社會主義現象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外露和表現,其樣式的不同又反映著社會主義本質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發育的狀況。
第三,弄清兩者辯證關系的重要指導意義。由于社會主義現象與社會主義本質是對立的,就不能把社會主義現象當成社會主義的本質。比如,公有制、按勞分配、無產階級專政、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都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它們在實現形式上的變化或暫時中止都不會動搖社會主義的本質。弄清這點,有利于人們更加進一步地解放思想,澄清各種疑惑,腳踏實地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由于兩者具有統一性,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征程中,就不能不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就不能不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制度,就不能不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乃至重大的方針政策。
因此,在實踐中,我們既要透過社會主義的現象抓住社會主義的本質,從而加深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同時還要大力營造、充分利用社會主義的現象,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調整,讓人民群眾從切身感受中更加擁護社會主義?!?/p>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