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長川 周異鄉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應該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紐帶和橋梁,黨的基層組織組成部分的企業黨組織,必須應對新形勢、新發展、新變化,大力加強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在企業生產發展中的戰斗堡壘作用,這是企業黨組織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
一、在要不要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的問題上,應當從有利于黨的執政地位、有利于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有利于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宏觀視角出發,充分認識建立和鞏固強有力的企業黨組織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不同所有制企業共生共存,非國有制企業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例,而在一定程度上,黨的組織建設是相對滯后的。因此,企業黨的組織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極為突出地顯現出來。要積極推進企業黨組織在新的社會經濟領域的建立,擴大黨的工作的覆蓋面,努力做到有企業地方、有職工群眾的地方,就有黨的工作,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有黨的組織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堅強的戰斗力。
二、在如何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的問題上,應當將增強企業黨組織的權威而非權力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
必須看到,在發展企業民主政治的趨勢下,企業權力的取得和行使,依然受著資本的制約,并趨向民主化與透明化,企業黨組織已不可能將大大小小的權力統統集中在自己手上并直接行使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黨組織建設按照傳統的以加強權力——權力是以強制力做后盾的——作為主線,難免陷入管理主義的誤區,使自己等同于企業的一般管理部門,而不能以超脫的姿態協調各方,服務于企業主旨,甚至冒脫離企業行政、脫離職工群眾的風險,而先去企業黨組織在該企業生存的土壤。而以加強權威———權威是以影響力的基礎的——作為主線,則能突出企業黨組織的特征和作用,真正增強凝聚職工群眾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在企業黨組織的職能發揮上,應當用歷史和發展的眼光,看到其職責任務和活動內容因勢而移與時俱進的必然性,將政治領導、基層協調與自身建設三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
首先,要始終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這個中心,緊密結合企業生產實際,“抓好黨建促生產,搞好生產促黨建”,在重大決策、干部人事、保證監督、思想工作等各方面,發揮好領導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以協助或輔助企業行政層行使好權力。其次,最大范圍地聯系、動員、教育黨員及非黨職工,收集、反映、協調綜合各個層面群體的利益要求,最大限度地調動黨員、非黨職工為企業主旨服務的積極性,同時,要不斷擴大黨在職工群眾中的影響力,以鞏固和增強黨的執政的群眾基礎。當然,這里所說的執政基礎,并非僅指具體的企業的執政基礎,也包括更廣義的黨的執政基礎。
四、在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和活動方式問題上,應當緊密結合企業實際,探索適應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特點的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
要緊密貼近職工生活,強化服務意識,避免官僚主義,注重實際效果,使職工群眾感覺到黨組織的存在和溫暖;使企業行政感覺到黨組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在企業黨組織的干部隊伍建設問題上,應當本著以理論武裝人,以情感打動人,以事業挽留人,以利益吸引人,以教育提高人的精神,努力打造一支積極性高、作風正派、工作有方、精于管理、善于經營的企業干部隊伍
首先,要嚴把式協助企業行政嚴把入口關和出口關,真正將那些有威望、有能力的人吸納進企業干部隊伍。其次,要抓好教育培訓。
六、在對企業黨組織加強管理和監督問題上,應當按照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從多方面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使企業黨組織將自身的愿景訴求與企業利益所在結合起來,與黨的宗旨統一起來,使企業黨組織有足夠的動力、壓力和能力,為黨的宗旨拼搏奮斗,為企業的主旨開拓奮進
要形成一套對企業黨組織及其負責人進行評價、獎懲的科學合理的機制,既能保障和激勵企業黨組織一班人努力工作、大膽開拓,又能有效制約他們越權、違紀、不法等行為的發生。在黨內關系上,企業黨組織要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不斷健全和完善監控和督導機制,堅決維護中央和上級黨組織的權威,對陽奉陰違、敷衍塞責的要嚴肅查處。在企業黨組織與國家的關系上,要按照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確保企業黨組織在憲法和法律的規范、制約下開展活動。同時,要支持和保證企業其它組織依法行使職權和開展活動,以憲法和法律規范、制約下級分支、行政組織、群團組織各自的行為。
正如前面所說過的,目前,企業黨的組織建設是滯后于企業的發展的,許多非國有制企業中沒有黨的基層組織,還有的企業雖有了黨的基層組織,但僅僅是形式上的,沒有一點實質的內涵。在這些企業中,存在著有黨員無組織、有組織無活動的狀況。因此,在無黨組織的企業建立黨的基層組織,使無實質內涵的企業黨組織活動起來,激發朝氣與活力,成為黨的組織建設的當務之急,尤其是在一些規模企業和涉及國計民生行業的企業,黨的組織建設已刻不容緩。□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