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鳳
摘要:本文針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的建議。按照《行政單位財務規則》、《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是指行政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按固定資產管理、核算。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由財務部門統一建賬核算,由資產管理部門統一登記、管理。
關鍵詞:存在問題建議確保真實完整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經濟得到高速發展,國家財政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增長。隨著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加,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投入也大大增加。但是從目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來看,卻并沒有隨著投入的增加而得到相應的加強。很多措施制度仍然停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水平,多數單位普遍存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疏于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對固定資產管理重視不夠。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一般由政府負擔,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不計成本,這種情況客觀導致固定資產管理意識薄弱。許多人停留在“反正我沒要,反正我沒拿”的層次上,沒有意識到不履行正確管理程序就會給國家財產造成浪費,往往也是要承擔相應責任的。
(二)缺乏規范的購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管理上無章可循。相當一部分單位只重視購置,不重視日常管理,這些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資產的領用、保管無健全的臺賬或記錄。無定期盤點制度,長期不對賬、不清點,監管不力,賬面反映的固定資產與實物不符,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的現象較多。
(三)固定資產增減變化沒有嚴格履行規定程序。多數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購置固定資產不納入政府采購程序而是自行采購的現象。固定資產毀損、報廢、調撥、變賣、轉讓時。不按規定的程序報經審批,而是自行處理。不嚴格履行國家財務制度規定的程序,賬務處理不規范。
(四)沒有建立健全固定資產明細賬。財務會計資料無法真實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一些單位賬面只反映固定資產總值,沒有記載明細資產的實物數量及其價值,由于固定資產實行原始計價一貫制的辦法,單位會計無法確認盤存資產數量的多與少、及其價值的增與減,賬面資產總值失去了對實物的控制。
(五)私下交易、長期滯留賬外或被借用。一些單位由于種種原因,主動或被動地與被征收對象達成默契,以對方提供的實物,如基建工程材料、攝像器材、小汽車、空調、筆記本電腦等,抵頂行政事業性收入,這些資產長期滯留賬外或被借用,逃避了正常的監督檢查。
(六)對固定資產租賃收入的監督形同虛設。有些單位出租部分辦公用房,收入未全部進賬,直接抵銷了賬外的單位招待費、福利費支出,財會部門對本單位租賃收入的應收數、已收數、欠收數,均無完整的臺賬或記錄,會計監督失控。
(七)會計核算不規范、不及時。在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著固定資產賬實不符、反映不實的問題。其表現一是調撥、接受捐贈及其它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未在賬面上反映出來。由上級主管部門無償配置的和其它單位調撥的微機、汽車、一些專用設備,按財務制度規定應納入單位固定資產賬進行核算,但大多數單位未在賬上表現;二是會計人員有意無意漏記固定資產賬的現象常有發生,對某些單位為個人配置的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歸個人使用的公物,會計人員往往有意不記入固定資產賬。還有些單位由于會計人員管理意識不強,對單位購置的其它固定資產以及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未按規定在固定資產賬面反映:三是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改擴建增加部分未按規定計入固定資產價值。
(八)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調劑困難,社會化利用程度低,閑置浪費損失現象嚴重。一些使用單位對本單位的固定資產沒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使購置的固定資產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甚至長期被閑置。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占用上存在的“苦樂不均”和無力把閑置資產“盤活”的狀況,造成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重復購置、國家撥付的行政事業費一增再增,但仍不敷需要。
二、為解決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真實完整,杜絕可能發生的違紀違規行為,筆者建議:
(一)嚴格遵守有關的財經法規,牢固樹立依法管理國有資產的意識。
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嚴格遵守并規范執行國家有關的財經法規。固定資產的購置應堅決執行政府采購制度,納入政府采購范圍,節約使用國家資金;固定資產報廢、調撥、變賣,堅持按規定程序申報、審批。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屬于國家所有,應當按照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提高管理人員的法制意識,明確落實資產的管理責任,增強并牢固樹立依法管理國有資產的意識。
(二)科學預算,合理配置固定資產,禁止盲目購買,優化調劑。
編制固定資產預算時,要充分考察、科學論證。嚴格審批制度,從源頭上杜絕資產重置、閑置現象的發生,杜絕資產的盲目購進、流失、積壓。制定合理可行的資產配置標準,提高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對辦公設備配備標準的認識。固定資產管理機構要加強監督管理,做好資產的調整、調援,做到物盡其用,避免閑置浪費,以最小的資產占用完成盡可能多的行政事業工作任務。
(三)加強固定資產制度建設,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
一是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責任機制,實行單位主要領導為全面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使用部門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的三級管理責任制。明確相關責任人的職責范圍,將資產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定期考核責任履行情況。二是建立和完善審批制度。要把好資產的購置、驗收、使用、調撥、轉讓、報廢、報損等各個環節,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特別是審批制度,用制度來約束隨意性,堵住資產流失的漏洞。三是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作為組織部門考核領導干部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促使各單位“一把手”充分認識到管好用好國有資產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固定資產購建、保管、使用、維護和盤存等制度。把國有資產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本單位工作目標。
(四)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監管,落實資產管理責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部門應當嚴格堅持和執行有關財經法規和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實物登記明細賬,對各項固定資產從購置、領用到報廢進行全程管理;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監管,定期不定期進行清查盤點,保證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實相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五)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的培養,使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
參照其他行業,實行資格考試,持證上崗,加強繼續教育和證件年鑒工作。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的培養,使其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對人員的培養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既要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養,使他們能夠適應在向市場經濟轉換條件下管理國有資產的需要,還要注意吸收新鮮血液,培養管理隊伍的新生力量,這也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根本。要強化業務知識學習,包括國有資產管理、會計基礎、財務管理和法律法規等內容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童淑平《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2008年4月
[2]周亞紅《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2007年8月
[3]陳宗科《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200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