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浩
摘要:如何正確處理財務、審計二者之間的關系,歷來是我國理論界討論的熱點。隨著審計的恢復與發展,為解決會計處理中的弄虛作假,人們寄希望于審計人員發揮監督作用。但現實卻并不盡人意,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理順財務與審計的關系,以便更好的開展財務審計工作。
關鍵詞:財務審計控制
一、財務與審計的關系
1、財務與審計的區別
(1)二者工作重點不同。財務管理側重于如何理財,如何全方位推行以量化考核為主的財務約束機制,為管理當局的決策提供依據。而審計不僅僅是對經濟活動的合規性與合法性監督,重點在于鑒證和評價企業的有效性,從人事、內部控制、環境、資源等方面進行監督鑒證和評價。(2)二者監督內容不同。財務監督主要是日常的業務監督,是較低層次的監督控制。與財務部門的其他業務連為一體,不具有獨立性。而審計監督是較高層次的經濟監督活動,不僅僅對財務資金運營情況進行檢查,而且依據審計證據,通過綜合分析形成審計結論,提出審計報告,用以評價企業的經濟活動。(3)二者內涵不同,財務是指資金的運用和籌措業務,以資金運動為對象,對其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核算和監督活動。而審計則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檢查評價一種經濟監督活動。
2、財務與審計的聯系
(1)二者目的相同,無論財務還是審計,都會在工作中發現企業的管理弱點,通過向管理當局出具有權威性的審計報告。從而提出建設性的審計意見和建議,促進企業進一步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2)二者內容一致。無論財務還是審計都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企業的各項內控制度,以會計資料為前提和基礎,檢查企業的會計資料及其反映的經濟業務的合理合法及效益性。(3)二者范圍重疊,無論財務還是審計都要涉及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要對其健全性和有效性進行符合性測試。作為經濟管理的工具。
二、現階段如何加強財務審計
1、保持適當的職業質疑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每個項目時都要保持高度的職業懷疑精神,注冊會計師無論在審計計劃階段,還是實施階段,都必須保持必要的職業質疑。注冊會計師要客觀地評價所觀察的情況及所搜集的證據,并對任何潛在的負面指標或跡象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以確定其是否導致財務報表重大不實的表達。美國注冊會計師經過廣泛的調查和總結,歸納出一些最常遇的管理舞弊警告信號:公司經理對注冊會計師撒謊或過分回避其詢問;管理當局過分強調達到利潤預算或數量目標;管理當局經常與審計人員存在爭執。特別是在有關會計原則的應用上顯得過于激進;客戶的內部控制系統非常薄弱;管理當局報酬的實質部分取決于對數量性目標的實現程度;管理當局對公司的外部管理機構表現出非常不屑的態度:管理經營或財務決策是由一個人或由極少的幾個人決定的:客戶經理對審計人員表現出敵意;管理當局表現出要冒預料外的風險的傾向;難以審計的交易頻繁而且重要;重要崗位的經理人員在生活或做事方式上很不合情理;客戶的組織結構分散且缺乏充分的監控。
2、加強內部控制
現代審計是建立在內控制度基礎上的抽樣審計。要合理確定審計程序的標準和范圍,使審計活動有效率,關鍵在于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內部控制是一個企業中防范舞弊最基本的措施,有效的內控制度可以將舞弊的大門封住,降低舞弊的機會。而作為注冊會計師則有責任通過審查和評價內部控制系統是否健全、有效,以及相應地檢查和評價經營業務的各個部門可能的暴露和風險,來發現舞弊。為此,注冊會計師應確定被審組織是否建立了現實的組織目標,是否有書面政策以說明具體的禁則及在發現違反行為時應采取的行動,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恰當的授權政策,是否已制定了用以控制一些活動和保護資產的政策與程序及其機制,是否具有為管理層提供足夠、可靠信息的通訊渠道,是否具備能保證控制的控制環境,是否需要提出一些協助防止舞弊的建議等。
3、加強證監會的外部監管
(1)限制會計師事務所向審計客戶提供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獨立性下降的、特定的非審計服務項目。我國的證監會應該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部分非審計服務作出禁止性的規定。在這些服務還沒有廣泛開展,沒有對審計獨立性構成威脅之前。就預先將其禁止,從而保護社會公眾的利益,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健康發展。(2)規范審計費用和非審計費用的披露。我國目前已對年報要求分列的支付給事務所的兩項業務報酬情況進行規范,從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的情況來看,支付事務所報酬情況的披露很不規范,反映出我們在這方面的規則還不完善,而且事后監管部門也并沒有做出及時反應。因此,為了保證信息披露的規范化。有必要對原有的規定進一步細化,增加披露內容的類別和項目,細化信息。
4、加快會計事務所的強強聯合和兼并
聯合與兼并是指幾家獨立法人資格的事務所終止各自原有資格。加入某家綜合實力更強的事務所或者幾家事務所全部終止,重新設立一家新的事務所。聯合與兼并方式可以使事務所人員、客戶、資產方面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規模。當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收費普遍偏低,會計服務基本是一個買方市場。當注冊會計師擬發表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時,買方可以用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相威脅,迫使注冊會計師做出有損其獨立性的讓步。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將審計質量高低不同的事務所從市場中逐步區分出來,使審計質量高的事務所轉到賣方市場的地位,然后通過合并和兼并擴大規模。隨著擁有客戶的增多,質量高的事務所為維護其聲譽就不會屈服于個別客戶公司的壓力而做出有損獨立性的讓步,這樣就增強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
參考文獻:
[1]于海云,注冊會計師同時提供非審計服務并不影響審計質量,財會月刊,2006年,第7期: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