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 Dinoffer
編譯甘雨
除了描述網球的一些物理特性外,應該如何向一個外行人介紹這項運動?我的觀點是:網球運動需要擁有下象棋般的戰術技巧、跑馬拉松似的毅力,以及從生活中不斷學習的能力。
我們在運動中的大多數技能都源自他人。正如同老師和父母的啟蒙教育參差不齊,不同的網球教學方法的效率也各有高低。有兩種極端的方式,一種是舊式的學校教育模式。孩子們被動地去聽課,處處受束縛,結果是他們或者被迫屈服,或者被逼到了排斥和反叛的地步。而另一個模式以完全自由為核心,稱為”進步教育”。孩子們被安置在一個無人監督的空間里自主學習,他們很少學習自律能力,可以隨心所欲地發展自己的愛好。在這兩種極端之間尋求平衡才是更好的模式。事實上,理想的教育模式應該是引入“引導發現法”(Guided Discovery),這種方式是指教練不能采用軍事化的命令口氣,而是用自己的個人魅力來鼓勵球員,并使訓練充滿趣味性。以下,我們將介紹一些“引導發現法”的原理。
不要輕易說出答案
聽上去非常簡單,其實不然。不信,你可以和自己的孩子或者兄弟姐妹做個試驗。找一個空閑的時間,你只是不停地提出一些問題,而不給出答案,你能堅持多久?事實上,很多人就會習慣性地站在權威的立場上馬上給出自己的命令,這包括學校的老師、家長和球場上的教練。
更有效的方法應該是提出引導性的問題。舉例來說,向一個準備接發球的選手提出問題:“那么,你準備如何接下一個發球呢?”大多數情況下,接發球者根本沒有制定計劃,這是個相當嚴重的壞習慣。因為,接發球是除了發球之外,網球比賽中最常見的擊球方式。
關鍵的是,家長或教練面臨著一個選擇,是第一時間給出答案,還是等球員回答之后確認答案。馬上給出答案似乎會節省時間,但從長遠來看并不利。年輕的球員培養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我一直堅信:少命令,多交流。
自我決策的好處
網球選手需要遵循網球特殊的運動規則。每一分之中和之后球員都不能接受教練員的指導。因此,只有注重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球員才能成為頂尖選手。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每一次擊球方式的選擇和決策的能力。據統計在單打比賽的每一盤中,一個選手平均有150次的擊球機會,因此,一個警覺的選手將會面對300次左右的決策情景(對手和自身各150次擊球)。更具挑戰性的是,球員必須在瞬間做出決策。
如果你曾懷疑過學習解決問題能力和戰術決策力的重要性,事實數據將使你放棄這些懷疑。
決策訓練
所有球員都需要應對兩種情景,以下介紹的一些基礎訓練將有助于不同水平的球員做出這兩類決策。
接球的決策
一些簡單的基礎訓練,將幫助球員判斷來球是上旋球還是下旋球。
舉例來說,可以在底線與那些能用正反手擊出上旋或者下旋的球員進行對攻練習。球員在來球越過球網時必須大聲說出自己的判斷,“上旋”或者“下旋”。通過大量的練習,球員將在對手擊球前甚至僅僅依靠觀察對手的揮拍即能做出判斷。比如:由上而下的揮拍是下旋球,而由下而上的揮拍則意味著上旋球。
使用同樣的訓練方法,球員除了判斷來球旋轉之外,還需要判斷并喊出其它特性,包括速度(慢速、中速、快速)、飛行(低、中、高)、落點(斜線、直線、中路)等。在小球判斷練習中,球員需要喊出是“底線球”還是“小球”。
擊球的決策
決策的另一方面就是球員自己需要在擊球時做出聰明決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在正確的時機選擇正確的擊球方式。對于網球來說,僅僅保持對打狀態是不夠的,球員必須掌握變化節奏和落點的能力,以使對手失去平衡。以下的一些練習將幫助球員增加比賽的多樣性和隱蔽性。
舉例來說,球員可以與一個穩定性好的搭檔或者發球機器進行對打訓練。盡量使用同樣的揮拍姿勢擊打不同的擊球。球員在球彈起時,喊出即將擊打“上旋”還是“下旋”。如果是和搭檔進行訓練,則可以讓他們猜測擊球的方式(在擊球之前喊出“上旋”或者“下旋”)。如果球員的擊球方式極其隱蔽,那么對手只有一半的幾率猜對。
注意:最困難的變化就是“偽裝”旋轉球,使用不同的飛行軌跡、方向或者前文所介紹的其它的變化,將使球員受益匪淺。
總結:
20年前,我在德州的達拉斯與150個網球學生進行了交流,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請他們羅列出網球課程中最不喜歡的3個內容。結果,教練員在另一側通過喊叫進行指導、無球空揮拍練習以及排隊等待擊球的訓練是最不受球員歡迎的內容。如果教練和父母能貫徹“引導發現法”的精髓,就能解決這些弊端。此外,“引導發現法”還能夠創造一種氛圍,使得球員可以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技能,這對他們在球場內外各方面的發展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