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生:加強文化立法的思考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陸德生撰文說,我國文化立法滯后的現狀應當引起重視。我國法律結構問題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經濟立法進展較快,而社會立法則處于相對滯后狀態。在社會立法中,文化立法處于后進中的后進地位。先從憲法說起?,F行的憲法,對文化建設和公民的文化權利都有比過去的憲法更充分更明確的規定?!翱偩V”中第二十二條規定:“國家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出版發行事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薄皣冶Wo名勝古跡、珍貴文物和其他重要歷史文化遺產。”這就指明了文化建設的方向和主要內容。在“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中第四十二條規定:“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于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边@里強調了公民的自由權利和國家的鼓勵政策,但美中不足的是,對于人民群眾應當享受國家提供的哪些公共文化服務,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包含哪些內容,未作明確的規定。再從國家立法來看,改革開放30年來,文化立法進展不大,對憲法中有關文化建設的許多原則要求沒有適時制定相應的法律,以利于貫徹實施。已制定的只有文物保護法、著作權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少數幾部法律。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等基礎工程,雖然黨中央早已提出,但至今尚無相應的法律,也還沒有聽說列入立法計劃。再就行政法規來看,應該肯定文化方面的行政法規制定的數量比較多,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行政法規大都是些管理條例,例如: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條例等等。這些當然都是必要的,但就體現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來說,仍顯得偏少,不能全面體現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怎樣通過加強各項建設來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迫切需要在立法中加以體現。再就部門規章來說,數量也不少,已經收集到的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達40多項。但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涉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很少,而偏重于管理的較多,例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管理辦法、文化市場稽查暫行辦法、文物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等等。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法規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規章,情況大體類似,不再贅述。各方面的情況都說明,文化立法數量偏少,涵蓋的面也很不夠。而且在這少量的立法中,偏重于管理方面的建章立制,而較少側重于基層、基礎建設方面的建章立制,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迫切需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重在建設;特別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要用大力氣來建設。要加強和逐步完善文化立法,來推進和保障文化建設,并改善文化管理。另外,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問題,充分表明急需加強文化法制保障。根據調查,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相當一部分鄉鎮文化站缺設施、缺人員、缺經費;更有少數鄉鎮在機構改革中把文化站撤銷了,嚴重影響了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和文化陣地的建設;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十五”期間,安徽全省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僅占基建投資總額的0.02%,人均文化事業費2006年只有5.85元,2007年人均絕對數只有7.4元,是全國平均數15.04 元的一半;文化基礎工作薄弱,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安徽省到2006年底已建立文化室的村只占6.1%,能正常發揮作用的數量更少,71個縣級圖書館平均面積只有656平方米,其中21個圖書館不足300平方米,56個圖書館沒有電子閱覽室,14個圖書館全年沒有經費購書;基層文化隊伍十分薄弱,鄉鎮文化站有些人員缺少文化、不會做文化工作,一些地方從事傳統說唱文化的藝人嚴重青黃不接,業余文化活動骨干也后繼乏人,新人培養沒有列入議程,嚴重影響農村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黨中央再三強調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又提出了“繁榮發展農村文化”的宏偉目標,而現實的差距使人深感任務艱巨、困難不少。特別是在一些縣、鄉(鎮)仍然存在著重經濟建設、輕社會事業的傾向;在發展社會事業中存在著重教育、衛生、計生輕文化的傾向,文化往往成為“軟中之軟”,文化工作被放到了無足輕重的地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對文化建設重要性與迫切性的認識,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文化建設;同時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法制保障,用健全的法制來規范和推進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因此,要大力加強文化立法,抓緊制定農村文化建設促進法。在這樣一部法律中,有幾個問題必須加以明確:關于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關于公共財政投入;關于堅持兩條腿走路推進農村文化建設。
任伯年:以善心耐心同情心做好人大信訪工作 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任伯年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做好新時期的人大信訪工作》一文中說,受理人民群眾的申訴和控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責。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發展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日益完善,人大信訪工作對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更好地依法行使職權、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盡快把人大信訪機構建立健全起來,并且保證必要的和信訪工作需要的編制。同時要根據信訪形勢、信訪特點,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訓,進一步增強信訪干部的政治道德修養,提高信訪業務能力,強化大局意識。加強對信訪件的交辦、督辦,用依法行使職權的方式,促進信訪問題的解決。還要加強上下級人大信訪部門的聯系,實行上下聯動,特別是對一些重大的信訪件,要堅持上下互通情況或商定轉辦意見,使案件督辦工作做到上下通達。要加強與“一府兩院”的聯系和協調,互通信息,通過共同調查研究等多種形式,形成共同處理涉及社會穩定問題的“大信訪”機制,推動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的解決。針對當前集體訪、重復訪、涉法涉訴和纏訪不斷增多的情況,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三心”接待每位上訪人員,即:善心——傾聽呼聲,善待群眾;耐心——克制忍耐,顧全大局;同情心——容忍、忍耐,同情理解。一是對弱勢群體滿懷善心。在接待人民群眾上訪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善待群眾,真正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讓座,一杯熱茶暖身,一句話語暖心,一片誠心辦事。對來訪者反映的問題、提出的要求,都要認真傾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說話空間。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對待來信來訪的群眾,特別是對上訪的弱勢群體要懷善心,關愛有加。二是在處理集體上訪上要有耐心。集體訪大多反映企業改制、建設征地以及法院判決、裁定和執行等問題。上訪人員往往情緒激動,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處理這類信訪案件,不能著急,更不能火上澆油。信訪工作人員要仔細了解事情真相,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給信訪群眾一個交代。三是在處理重復訪和糾纏訪方面要有同情心。針對重復訪和糾纏訪,要因勢利導,向上訪人宣傳法律知識,講解法律程序,對一些不符合申訴條件的,勸其息訪。特別是對一些“老上訪戶”,要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做好深入細致的工作,并有同情心。
王宏德:創新活動載體改進和加強代表工作通渭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宏德撰文說,人大代表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大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要創新活動載體、規范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完善活動機制,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一是加強同代表的聯系,建立與代表聯系的長效機制,保持聯系代表的經常性、普遍性。二是科學規范閉會期間的代表活動,完善代表活動機制和激勵機制,拓寬代表活動方式和內容,堅持組織好代表調查、視察和評議活動。三是建立和完善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制度和程序,落實辦理責任,加大督辦力度,在解決問題上下工夫。四是通過貫徹實施代表法,在全社會營造尊重人大代表法律地位、支持代表執行職務的良好氛圍,激發代表參政議政督政的熱情,促使代表在依法履行職責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盧耀偉:從源頭上避免“板凳”代表 華池縣人大常委會代表人事工委盧耀偉撰文說,我們常把開會一言不發、建議一條不提、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不辦的代表稱之為“板凳”代表?!鞍宓省贝淼倪@種消極不作為現象,影響了代表整體作用的發揮,令選民失望。隨著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有序推進,公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熱情越來越高,希望自己選出的代表真正能夠代表自己的利益,替民代言,為民辦事。因此,在地方人大換屆選舉中,各選區在推選和確定代表候選人時,應全面考慮其履職能力和綜合素質,真正把有思想、有水平、有能力、有作為的代表選出來,從源頭上解決代表素質不高、能力不強、結構不優的問題。對于新當選的代表,要定期進行培訓,讓代表不僅明確為什么要當代表,更重要的是當了代表要干些什么,引導代表盡職盡責地履行好代表義務,行使好代表職權,為老百姓辦一些實實在在的、有益的事情。
王建民:人大代表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瓜州縣人大常委會王建民撰文說,人大代表身居一線,平常承擔繁重的工作任務,要樹立自覺學習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盡快進入代表工作角色。一是堅持自學。通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來學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大事,并注意向身邊積極履行代表職責的人大代表學習履職經驗,還要借參加各種會議的機會學習有關知識。二是積極參加人大組織的集中學習。三是積極參加代表活動,如視察、執法檢查、調查、評議等,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提高實際履職能力。四是加強自身修養,強化職責意識、代表意識、法制意識、監督意識、中心意識,自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五是接受選民監督,向選民述職、接受評議,更好地代表人民行使職權。
杜根存:從增進感情入手建設和諧穩定單位(組織)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杜根存撰文說,最大限度地發展好、維系好干部職工對人民、對單位(組織)及其相互之間的感情,調動干部職工工作積極性,是建設和諧單位(組織)的重要前提,也是一種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一是培養黨員干部和職工對人民群眾的感情。要教育干部職工從靈魂深處真正把人民群眾當主人,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群眾的公仆,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根本態度。把關注民生、傾聽民聲、反映民意、維護民利、務求民富貫穿于人大工作的全過程,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不斷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在為民辦實事中與人民群眾增加感情。在大災面前,弘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在訪貧問困中,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如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通過向“3.14”、“5.12”受災群眾捐款和“2213”幫困扶貧活動,機關個人共捐款7.8萬元及面粉、清油、衣物等慰問品,及時轉交相關單位或直接送到群眾手上,增強了同人民群眾的感情,達到了與人民的高度和諧。二是培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友情、理解、包容、溝通是思想工作應遵循的原則。在實際工作中,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機關及時掌握干部職工情緒和家庭困難,干部職工及家屬生病時及時去探望慰問,捐款幫助困難職工治病,開展各種節日座談慰問及不定期慰問老干部等活動,加強同志之間的交流,促進人與人之間感情的融洽,為構建和諧單位奠定思想感情基礎。三是培養職工對單位(組織)的感情。堅持以人為本,把“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愛護人”放到重要位置。不斷加強干部職工的參與意識,培養干部職工對單位(組織)的歸屬感與擁有感,把干部職工與單位結為命運共同體,形成“以人為本、繼承創新”的良好局面,從而使干部職工能夠自覺維護單位(組織)形象,在本職工作和集體活動中都能夠爭為人先,為單位(組織)的建設貢獻力量。我們以各種集體活動,如植樹、下鄉幫扶、集中學習、集體文娛等活動為平臺,不斷增強干部職工對單位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調動了單位黨員干部職工參與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