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茫茫
張恨水(1895—1967),原名張心遠,祖籍安徽潛山,生于江西廣信,是我國近代史上最負盛名的小說家之一,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通俗小說第一人”。國內出版社已出版的他的巨型多卷本《張恨水全集》,僅中長篇小說就達百余部數十卷3000余萬字,還有詩詞、散文、隨筆、創作文論等卷。他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都曾在當時引起轟動,僅《啼笑因緣》就被先后7次被改編成電影,被改編成其它文藝形式的更是不計其數。2004年4月,我國著名導演黃蜀琴,又將《啼笑因緣》拍成38集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
一
張恨水與中共的最早接觸,緣于董必武送來的一份訃告。
那還是1939年,新四軍湖南平江通訊處的幾位留守人員被害,舉國嘩然同憤。張恨水也恨極這種“相煎何急”的暴行,他立即寫了一幅挽聯:抗戰無慚君且死,同情有淚我何言。隨后,他請堂弟張效良將挽聯送到董老手中。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幾天后,《新華日報》在登出各界名流的悼念詩文時,第一篇是邵力子老先生的,第二篇就是他寫的那副挽聯。
張恨水受到鼓舞,以后便經常到《新華日報》搜集抗戰素材。《新華日報》則對他實行“特殊待遇”:報社資料室允許他任意索觀文件。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精神使張恨水很受教育,激發了他抗日題材小說的創作,先后寫下了《八十一夢》、《虎賁萬歲》、《東北四連長》、《巷戰之夜》、《潛山血》、《游擊隊》、《沖鋒》、《敵國的狂兵》、《瘋狂》、《水滸新傳》等謳歌抗戰的作品。
二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由延安飛抵重慶,同蔣介石進行國共談判。期間,毛澤東抓緊一切時間同在渝的各界知名人士會面,向他們介紹形勢并交換意見,宣傳共產黨的宗旨和政策,從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民主人士。9月13日這天,毛澤東在周周恩來陪同下,會見了《新民報》的部分工作人員。當和張恨水握手時,毛澤東說:“張先生,久仰了!”張恨水也不奇怪,因為同事趙超構早在訪問延安歸來后就對他說過,毛澤東專門談起過他的小說,還特別提到他的《水滸新傳》寫得很好,具有鼓舞大家抗日的意義。
幾天后,張恨水又接到周恩來秘書打來的電話,說第二天下午有個活動請他務必參加,地點是周公館。秘書一再叮囑,要他一定要去,明天派車來接。
第二天是個晴天,重慶難得有的好天氣。下午周恩來派車將張恨水接到周公館。一見面,周恩來就笑著告訴他:“毛主席要見你呢!”
見張恨水似乎有些不信,周恩來再次說道:“張先生,毛主席要單獨見你,我都不能陪呀!”
張恨水萬沒有想到毛澤東要單獨會見自己,有些興奮和緊張:毛先生日理萬機,何以單獨見我?周恩來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又笑著說:“張先生,據我所知,毛主席這次到重慶還沒有單獨見過哪一位呢!前幾天,徐遲、馬思聰二位也是一起會見的,你一定要和毛主席好好談一談呀!”
隨即,周恩來帶著張恨水去毛澤東的臥室兼辦公室。正在寫東西的毛澤東一見張恨水進來,忙站起來和他握手,并請他坐下。周恩來隨后便出去了。
毛澤東請張恨水吸煙,自己也燃起一支。隨后,毛澤東笑著說:“你的名氣并不比我小呢,我不僅看過你的書,也常常在報紙看你的連載小說?!辈⑦B連說出張恨水寫的好幾部書,張恨水很驚訝。談話中,張恨水感到毛澤東知識很淵博,很精通歷史典籍,同時也讀過他的愛情小說,并且肯定他同情勞動人民。張恨水感覺毛澤東對他很了解。
毛澤東對張恨水的愛情小說很感興趣,特別問起《啼笑因緣》。張恨水就向毛澤東介紹了他所了解的素材。毛澤東聽后幽默地說:“原來不是寫自己呢?看來‘恨水不成冰是謠言么?”張恨水也笑了,他愈發感到毛澤東見多識廣、博聞強記,于是告訴毛澤東說自己的名字本是筆名,是從李后主“人生長恨水長東”而來,本為珍惜光明之意,非如人們流傳所言。
兩人接著又談起了詩詞。毛澤東說:“我在報上看過你寫的詩詞,很有功底。你那副‘抗戰無慚君且死,同情有淚我何言對聯,很有韻味嘛!”張恨水謙遜說:“涂鴉之作,不值一提的?!甭犆珴蓶|問起林庚白,張恨水又談起自己與他斗詩的雅事,毛澤東連連笑起來。張恨水偶然說到其夫人也能謅幾句,還發表過幾首,于是毛澤東請張恨水背一首。張恨水想了想,緩緩吟出:
嫁得相如已十年,良辰小祝購葷鮮。
一籃紅翠休嫌薄,此是文章萬字錢。
嫁得詩人福不慳,當年儷影遍江南。
于今倦了游鞭手,五父衢頭挽菜籃。
連年聽慣隔村雞,早市須乘月半西。
遽下繩床猶小立,嬌心戀哺尚哀啼。
一籃一稱自攜將,短發蓬蓬上菜場。
途遇熟人常掉首,佯看壁報兩三行。
毛澤東仔細聽著,沉吟道:“夫人賢慧,與先生情篤意合,令人可欽?!蓖A艘幌?又說:“看來你們生活很清苦呢!”張恨水接著吟道:
為羨街頭果餌香,小兒銜指暗呼娘。
匆匆買與紅心囊,猶囑歸分阿妹嘗。
朝霞沾鞋半染衣,街頭濃霧比人低,
曉涼敢說儂辛苦,昨夜陶潛負米歸。
張恨水吟罷,說:“毛先生見笑了”。毛澤東好一會兒無言,似乎是為張恨水夫人的賢慧之情所感染。后問:“‘淘潛負米是何典故?”張恨水遂告以背平價米歸家之事。毛澤東肅然說道:“張先生為社會有所貢獻,真是清苦之極。先生筆耕不輟,也有夫人的功勞呢!”張恨水也受到感染:“是啊,夫人不僅賢慧,而且知心?!庇窒蛎珴蓶|講了一件軼事。
一次,張夫人看報,有一首古詩《悠然有所思》,沒有署名。她看了幾遍,謂張恨水:“這像你的詩。”當時張恨水高興得大笑。他告訴毛澤東,他當時笑罷大聲吟了兩句詩。
毛澤東忙問:“哪兩句詩?”張答:“喜得素心人,相與朝夕共?!泵珴蓶|連連吟了幾遍,竟入沉思。
見毛澤東又陷入沉思,張恨水覺得毛澤東一定在回憶什么。忽然,毛澤東說:“我給你讀一首我青年時寫的詞。”張恨水大為驚訝:“毛先生也擅此道么?”毛澤東緩緩吟出: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情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這是一首寫愛情的詞啊!”張恨水不禁輕聲道。毛澤東輕輕點了點頭:“這是我年輕時與我妻子分手時寫給她的,她叫楊開慧,有學識而賢慧,是女中英杰。我們那時都從事地下革命工作,常常聚散。寫完這首詞,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張恨水不解,毛澤東望著他,緩緩說道:“她那時被國民黨捕去殺害了。當時國民黨有個條件,只要登報宣布與毛澤東脫離關系,就可以不死。但她寧死不從。她是我忠貞的好妻子、好戰友,我至今都在懷念她……”毛澤東說不下去了,眼中已有晶瑩閃爍。
張恨水吃驚之余被感動了:毛澤東竟有這樣令人感泣的愛情經歷,會寫出這樣令人回腸蕩氣的愛情詩篇,情感是那樣毫不掩飾、那樣奔瀉。
毛澤東問張恨水:“張先生寫過自己關于愛情情感的詩詞嗎?”
“我寫過,但沒有毛先生那種可歌可泣的經歷,與毛先生的詩詞相比,不值一讀的?!?/p>
毛澤東擺擺手:“不一定,愛情是永恒的主題,每個人都會接觸這個問題,在愛情情感方面,應該都是發自內心的。”隨即又吟出一首詞: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曉來百念皆成灰,倦極身無憑。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吟罷,毛澤東解釋道:“寫這首《虞美人》時,是1920年,那年我22歲。我那時還沒結婚,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先生逝世,我幫助料理喪事,陪開慧扶柩南下歸葬。之后她到長沙湘福女中讀書,我想念她,寫了這首詞寄給她。”毛澤東停了下來,沉寂在對往事的追憶中。
張恨水沒有想到,毛澤東是這樣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感到毛澤東離他很近。寫了那么多的言情小說,但從沒有和毛澤東這樣的偉人這樣無拘束地談寫愛情和人性愛的問題。張恨水很激動。
不知不覺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周恩來進來提醒毛澤東還要外出辦事。毛澤東似乎意猶未盡:“張先生,我們還沒有談夠么,可惜我還有事,我們以后再接著談。張先生,你記住,用不了四五年,我們還會見面的?!?/p>
告別時,毛澤東將一塊灰色呢料、一袋小米和一包紅棗送給張恨水,并握著張恨水的手深情地說:“我沒有什么好東西。這塊我們自制的粗毛呢和延安的小米、紅棗,就送給你吧!”
回到距重慶30多公里的南溫泉,張恨水高興地同家人敘述見到毛澤東的情景。他對夫人說:“毛先生不僅膽識過人,且知識淵博,見地不凡,確是當今豪杰。”
不久后的一天,張恨水一上班,便有人來找他。原來是周恩來的秘書給張恨水拿來一封函件。函件的封皮上,字跡龍飛鳳舞,蒼勁雄奇。秘書低聲說:“這是毛澤東的一首近作,是交給周公轉送你的?!泵貢€說,毛澤東讓周公捎話,請張先生奉和一首。
張恨水打開一看,是一首《沁園春》詠雪詞。拜讀之后,詩中那種非同凡響的磅礴氣勢和氣魄,令張恨水震驚不已。他再三拜讀,覺得是不能奉和的。這首詞的那種氣魄、那種情感是無法類比、無法言傳的,他如何和得了呢?
張恨水反復考慮,最終決定:公開發表!讓世人知道毛澤東有著怎樣一種非凡的氣魄和情感。
于是,毛澤東那篇著名的《沁園春·雪》,于1945年11月14日首發在《新民報》副刊上。第二天,《新華日報》予以轉載,始而轟動山城,傳遍全國……
三
張恨水一生盡管寫了百余部中長篇小說,但他大半生一直在從事新聞編輯工作。抗戰初期,《新民報》從南京遷重慶,1938年1月復刊,張恨水在該報編輯副刊。當時《新華日報》也遷到了重慶,兩家報社相距不遠。周恩來很關心《新民報》,曾特地向郭沫若詢問了《新民報》的有關情況。在一次談到《新民報》的編輯方針時他說:“你們要像《新華日報》那樣寫大塊文章是不可能的,是不是可以通過文藝、社會新聞、副刊來搞一些東西,影響也很大。”
1942年秋,張恨水和報社同仁想向周恩來請教時局的發展,周恩來欣然應允并約定了時間。
一天晚上,大家在《新民報》負責人陳銘德、鄧季惺家中恭候周恩來的到來。重慶的秋天陰雨綿綿,陳家門口的小路狹窄而又泥濘,且無路燈。主人有些擔心,便打著電筒去街口迎接。不一會兒,周恩來到了,雙腳沾滿了稀泥,他微笑著與大家一一握手。
周恩來與大家交流了時局發展等問題。在談到國民黨新聞檢查制度時,他特別提到了張恨水和他的小說。他說:“同反動派斗爭,可以正面斗,也可以從側面斗。我覺得用小說體裁揭露黑暗勢力,就是一個好辦法。恨水先生寫的《八十一夢》,不是就起了一定的作用嗎?”
聽到周恩來的勉勵和肯定,張恨水更是引以自豪?!栋耸粔簟泛髞碓谥芏鱽淼年P懷下,出了單行本。對此,張恨水一直感到很光榮。周恩來很了解張恨水的正義感和愛國心,一直把他作為進步作家來交往。周恩來和他所領導的《新華日報》也一直很關心張恨水。
1945年,恰逢張恨水50壽辰和創作30周年紀念,重慶新聞界和文藝界要聯合發起慶祝活動,但被不喜張揚的張恨水阻止了,大家只好在報上發表祝賀文章?!缎氯A日報》連續發表評論、消息,對張恨水表示祝賀,其中一篇題為《張恨水先生創作三十年》的短評,頗不尋常。
周恩來當年領導《新華日報》,常常親自寫短評和評論,又特別注意團結民主人士及文藝界知名人士。他很了解張恨水,短評對張恨水及其作品的評價,與周恩來以往對張恨水的評價一脈相承。所以當時外界推斷,這篇短評很可能是周恩來親撰。全文如下:
今天是文學作家張恨水先生五十大慶,也是恨水先生創作三十年紀念。我們不僅要為恨水先生個人致祝,同時還要為中國文壇向這位從遙遠的過程,迂徐而踏實地,向現實主義道路的藝人,致熱烈的敬意。恨水先生的作品,雖然不離章回小說的范疇,但我們可以看到和舊型的章回體小說之間顯然有一個分水界,那就是他的現實主義的道路,在主題上盡管迂回而曲折,而題材卻是最接近于現實的;由于恨水先生的正義感與豐富的熱情,他的作品也無不以同情弱小,反抗強暴為主要的“題目”。正也如此,他的作品得到廣大的讀者的歡迎,也正由于此,恨水先生的正義的道路更把他引向現實義。
恨水先生今年還不過五十,在文學史上,這正是許多偉大作家的壯年成熟之期,我們相信沿著過來的前進道路,將成就更輝煌的業績,我們在此以熱烈的期望,為他祝福。
看到這篇既有說服力又有人情味的短評,張恨水非常感動。他是一個純粹游離于政黨之外的人,《新華日報》是中共黨報,周恩來又是中共高層決策人物之一,能發表這樣的評論,說明了周恩來對他張恨水及其作品影響的重視。
1945年以后,張恨水到北平《新民報》工作。1949年春,解放軍進入北平。張恨水此時因患腦溢血半身不遂,為治病花費了巨額的醫藥費,家庭生活因此陷入困境。1949年6月,北京要召開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周恩來指示要邀請張恨水參加。大會組織人員了解到張恨水的情況后,立即向周恩來作了匯報。周恩來立即派人前去看望,并指示有關部門妥善安排張恨水的生活。張恨水由此可以安心養病,身體也逐漸恢復了。
1955年春節,全國政協舉行團拜會,張恨水一如既往地穿上中山裝前往。在門口迎接客人的周恩來看到張恨水,立刻上前握手,關切地詢問他的工作及病情。周恩來敏銳的目光掃到張恨水的衣著上,問:“張先生近來是否生活有困難?”
張恨水一愣,不知周恩來為何提出這一問題,說:“沒有啊?!碑斔匆娍偫淼哪抗舛⒅约旱囊簧硪路r,才恍然大悟,笑道:“原來總理是看見了我這身衣服呀!”說完,又笑著問道:“總理,您還記得1945年在重慶毛主席送我的延安的粗呢嗎?那塊呢我讓夫人做了一套中山裝,以后每逢重要場合,我都穿在身上。后來衣服的顏色褪落了,我就改染成藏青色,而且已經染了幾次了,難怪總理認不出它來了。至于生活上嘛,有政府的照顧,有再版書稿費,總理不必掛心,一點問題也沒有?!?/p>
周恩來一聽,哈哈大笑:“不錯不錯。你把顏色一改,我還真沒認出來。好!好!從這一點看出,張先生你沒有忘舊哇!”
團拜會上,張恨水再次見到了毛澤東。因為是舊友重逢,所以張恨水并不感到拘謹。毛澤東關切地問他:“為什么不見你的新作?”張恨水回答:“一來生病多年,二來對工農兵生活不熟悉,恐怕難以勝任。”
解放后,張恨水因為生病確實未寫過有社會影響的新作,只是根據民間傳說寫過《梁?!?、《白蛇傳》等歷史小說。后來,毛澤東委托周揚向張恨水轉達他自己對張恨水創作的意見:為工農兵服務,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老作家還是要寫自己熟悉的題材。
張恨水聽了毛澤東的意見,自然在寫作上再沒有什么負擔。從那以后直到1963年,他共創作出《孟姜女》、《孔雀東南飛》、《記者外傳》等8部中、長篇小說,還寫了不少謳歌祖國新貌的散文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