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陽
在中國音樂史上,抗戰歌曲最具感染力、號召力,流行地域最廣,傳唱人數最多,并且經久不衰。當年,無數中華兒女正是唱著《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抗戰歌曲,義無返顧地奔赴前線英勇殺敵;今天,當我們每次聽到這些耳熟能詳的激昂之聲時,一腔愛國情懷便會油然而生,激動不已。為什么抗戰歌曲能給人這樣的力量和情感呢?
國難當頭,血與淚的現實造就的藝術
抗戰歌曲產生于國家與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它從詞到曲,無不反映著現實活生生的血淚與國恨家仇,體現著真情述說、悲憤傾吐和最能打動人心的情感,同時它又采用便于傳唱的大眾化語言,因而一經問世便迅疾在民眾中產生無比巨大的震憾力和感召力。“起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 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廖廖數語,我們仿佛聽到了母親的呻吟,民族的呼聲,祖國的召喚,戰士的怒吼,每一個字都深深打動著人們最有力量的那根神經。凡是有良知的中國人,聽到這樣的歌聲,靈魂必會受到極大的震顫,所以,當年“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在亢奮中揮動有力的拳頭,從心底發出了誓為祖國而戰斗的呼喊!
抗戰歌曲是特定歷史時期宣傳和鼓舞民眾起來抗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它能夠在短時間內、在最廣大的地區流行,根本原因正是通過飽含激情的歌詞和瑯瑯上口的旋律,唱出民眾接受和認同的最真實情感,營造一種動員和鼓動人民起來抗戰的背景氛圍,進而化成了全民族齊心抗戰的偉力。因此,抗戰歌曲在動員民眾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歌曲的魅力亦超越了藝術本身。
與其他歌曲不同,抗戰歌曲把更多的情感發泄到了極限。像《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家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窮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撕肝裂肺的如訴如泣,唱出了當時東北人民不愿做亡國奴,背井離鄉四處逃難的凄慘境遇,也更唱出了他們一心要打回老家去,誓死收復失地的決心!這首歌曲淋漓盡致地反映了東北民眾最真切的苦難與盼望,聽到這樣的歌曲,有誰會不被打動?有誰又能不聲淚俱下?
在東北抗聯歌曲《露營之歌》中,有這樣一段十分經典的歌詞:“火烤胸前曖,風吹背后寒。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透過歌聲,人們似乎看到了抗聯將士冒著嚴寒,爬冰臥雪,過著以野菜、樹皮充饑的露營生活,看到了他們大義凜然,不屈不撓,用簡陋的刀槍同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進行殊死戰斗。這就是抗聯官兵長期堅守白山黑水打擊日寇的真實狀況。如果尋找是怎樣的精神力量在支撐和鼓舞著他們,我們回答:樂觀與豪邁的革命英雄主義戰歌,一定是抗聯戰士非常珍貴的精神力量!據統計,當年的抗聯官兵創作的抗戰歌曲,有《抗日聯軍真英勇》、《紅旗歌》、《一路軍軍歌》、《四季游擊歌》、《游擊隊歌》等60余首,生動地記錄了抗聯將士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的戰斗風貌和英雄氣概。通過這些歌曲,全中國人了解到了抗聯,并為他們的英勇行為所感動,也從他們大無畏的殺敵壯舉中看到了中國的未來和希望!此外,當時在東北地區民間,還創作有《媽媽你不要哭》、《九一八小唱》、《歡迎抗日聯軍》、《永不忘英雄楊靖宇》等百余首反抗侵略暴行或支援抗聯的歌曲,這些歌曲極大地激發了工人、農民、學生、愛國將領、民主人士的抗日熱情,形成了一股股強大的抗日救國力量,筑起了一道道齊心抗戰的鋼鐵長城。
抗戰沙場,一首抗戰歌曲抵千軍
產生于反抗侵略背景下的抗戰歌曲,最集中地體現了全中國人民的愛國意志,每首抗戰歌曲,都凝聚著最廣大的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都表達了人民的抗戰決心。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日軍侵占了我國東北。1936年,正在西安當教師的音樂家張寒暉,親眼目睹了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驅趕數十萬東北軍官兵赴江西“剿共”,為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去賣命;而被迫流亡關內的東北難民蹣跚古城街頭,有家不能歸,有仇不能報,人人心頭都郁結著悲苦怨憤,要傾吐,要爆發。這時,他看到了“東北流亡學生集體創作”的《松花江上》歌詞,并深深地被每一句悲愴的歌詞所打動。于是,他以北方女人失去親人在墳頭哭訴聲為曲調,為歌詞譜了曲。在歌曲試唱時,連他自己都忍不住淚流滿面,嗚咽得唱不下去,身旁的學生和東北難民也跟著慟哭, “當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時,大家哭作一團。”
(上接50頁)他含淚而返,次日便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隨著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第二次國共合作和全面抗戰迅速展開,伴隨著《松花江上》的歌聲燃起的抗日烽火已成燎原之勢,更多的熱血青年踏著歌聲走向了抗戰沙場。不久,周恩來在給武漢大學學生演講《現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和任務》時,感慨萬端地說:“成千上萬的青年無家可歸、無學可求,尤其是東北的青年朋友一再地漂泊流浪,一再地嘗受人世間的慘痛。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傷心斷腸。”
毛澤東曾深切地說:“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是啊,許多抗戰歌曲本身就像千軍萬馬,成為最有力的抗戰武器。它們相互交融,在中國大地廣泛傳唱,鼓舞著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