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佳歡
“他要一直是像呂楠他們那樣,投紀實、藝術的獎項,就沒人爭論這個問題了?!薄吨袊請蟆房偩庉嬛?、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文瀾認為,盧廣的問題出在拿紀實攝影的作品去參加新聞類攝影獎項。
王文瀾對盧廣的評價是,“拍什么”沒有問題,但“怎么拍”尚有爭論。“在處理一些題材時,有時候應該比較放松的,看得出來他會很‘刻意”,“有些過于藝術化”。
而新聞攝影界元老、中國青年報攝影部主任賀延光則認為,盧廣的問題是缺乏“自我約束”。“體制內的人,大家還有一個界限來管著你,就算體制外的很多攝影師也有自我約束。不像他,得獎拿錢就行了。”賀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賀延光覺得,更嚴重的后果是,獲了獎的盧廣很可能會影響一批人?!岸际菒酆谜?也不懂這個,看到一些名氣很大的人都這么拍而且獲了獎,很難指責他們。但影響很不好?!辟R延光說。
然而值得注意的也許還有,這十幾年過去了,中國攝影圈里并沒有更多的“盧廣”出現——哪怕是學他“這么拍”而獲了大獎的?;蛟S有攝影者也會去關注社會死角,但像他一樣,照片引起廣為關注的還是不多。
被質疑的,仍然還是只有一個盧廣。
他們都按照國際的標準來看待我
中國新聞周刊:你的每張照片都會經過Photoshop處理嗎?參賽照片有相關限制和要求嗎?
盧廣:每張照片后期都會調一調。其實以前用膠片拍照的時候,也是會轉換成數碼格式,用電腦進行后期處理。再早些時候,手工放大,如果有太亮的地方,可以手工壓深。所以不是不能用Photoshop處理,關鍵在于怎么處理。
評獎是有一定標準的,比如不能疊加,不能用印章去印,也不能切割、拼貼,但提亮、壓深一點是可以的,讓照片影調看起來更舒服。照片顏色不能變得過分夸張,但彩色變成黑白可以。
有人認為我照片的色彩很夸張,其實不是。相對于現場,照片的色彩我都已經減淡了,有的還有可能會更深沉一些。
中國新聞周刊:很多人認為你的一些照片有擺拍的嫌疑,你并不認同?
盧廣:很多人根本不懂什么叫擺拍。如果本來沒這個事,但找了一個人來作假拍照,就是擺拍;而如果是真人、真事、真時間,被拍者只不過是知道我在一旁拍攝而已,就不是擺拍。很多人認為偷拍才是抓拍,他們是用一種新聞記者的觀點來看,其實那跟紀實攝影是不一樣的。
到現在為止,我那么多張的照片,沒有一張是擺拍的,從來沒有。
中國新聞周刊:你并不諱言自己有時候會讓被拍對象“配合”,那你拍攝的時候有底線么?
盧廣:我的底線就是不造假。擺拍其實就是造假。但是我要說的是,難道我跟采訪對象很熟,他愿意給我拍,就是擺拍?這是錯誤的思想觀念。比如說我們現在的領導會晤,他們握手時轉過臉來面對相機,這也算擺拍?
中國新聞周刊:很多人說你拍攝的目的就是為了拿獎。
盧廣:在國內,我得過金像獎、德藝雙馨優秀攝影家等等,其實沒什么獎可拿了。后來參加一些獎項,或者可以說就是為了錢。那時我的想法是,自己在國內已經能達到一定的影響力,很多照片只要參賽都可以獲獎,哪怕是二等、三等,都可以拿到幾千塊,我要做的只是洗一張照片寄過去。能拿錢為什么不去拿呢?
后來發現這不是錢的問題,你要考慮很多。比如《喜馬拉雅的槍聲》被取消“金鏡頭”獎以后,很多人,包括攝影界的人都跟我說“盧廣,你不能老參加比賽了,你老拿獎,別人怎么拿?總有人要來攻擊你的?!蔽乙幌?算了,這幾千塊我不拿了。
2001年我復出,目標就是能在國際上、在荷賽拿個獎。獲荷賽獎以前,《艾滋病》的那組照片曾在全國五六十家媒體發表,結果得到了一些群眾的同情、一些社會資助,但非常有限。2004年拿到荷賽金獎以后,消息傳得很快,給了河南省政府很大的壓力,他們高度重視,逐步做了很多調查和救助工作。這對我觸動很大,我認為照片不能說光在媒體發表就行了,得有更好的媒介和平臺——通過國際比賽,吸引大家的關注。
中國新聞周刊:你有用你的“紀實性作品”去參加新聞類攝影評獎嗎?
盧廣:很多獎項,比如荷賽,其實不是純新聞類獎,它甚至還包括當代類的獎項。新聞分很多種,有突發新聞,有一般新聞,紀實攝影不能放在突發新聞里,他們的新聞今天拍明天發,我的作品15年了還是新聞,沒法對等。
你覺得荷賽的評委難道不知道這些嗎?其實不要跟他們(質疑的人)討論這個問題,這些根本理不清楚。
中國新聞周刊:對于你的《吸毒者》和《喜馬拉雅的槍聲》等系列作品,攝影界有人提出疑義,說你欺騙被拍攝者,在當地拿他們當朋友,回來又將他們變成批判的對象,你怎么解釋這一點?
盧廣:吸毒的組照獲得大眾攝影一等獎后,有人認為我獲了獎、拿了錢,是受益者,吸毒者卻被公安局抓起來,是受害者。我覺得,公安局把他們抓起來,是救他們、給他們解脫,是好事,而不是害他們。
還有人說我不誠實,沒說明拍照是干什么用的,是侵犯人權。我的拍攝模式也受到質疑。反正我盧廣不管做什么事都會遭質疑,好的事情也會說成不好,他們都按照國際的標準來看待我所拍攝的東西。
“我不是在中國的小圈子里”
中國新聞周刊:既然你可以解釋清楚,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在質疑你?
盧廣:質疑我很正常,因為我不是體制內的,我是體制外的。我沒地位,我是圈子以外的,現在還跑到圈子里面來拿東西(獎)?,F在的話語權在他們身上,不在我這里。我是從地方上慢慢上來的,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不大。
中國新聞周刊:你已經將自己跟圈內人完全分開來了,覺得自己在攝影圈里算是另類嗎?
盧廣:對,你說對了。比如我現在去拍勞模,我讓他配合做一下,一發表,肯定一片叫好;但如果拍一個本來很魁梧的小偷,他們會說不能讓他魁梧,要讓他蹲在那里。
這就是中國攝影。但我不是這樣,我不大會去拍表揚的東西。國際性的自由攝影師更關注人和人性、監督社會,如果美好的生活里面出現了不美好的事情,就要把這個事說出來,讓它得到解決。而在中國不一樣。就像一個蘋果,如果有一點爛掉了,很多中國記者就會把蘋果轉個身拍,不讓你看到。
很少有朋友做我這樣的工作。
現在的狀況是,越是一個弱勢群體,越是被歧視。但是我不孤獨,因為國際上很多攝影師都是那么做的。我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來做這件事的,我的照片會得到認可,就是因為我融入了一個世界的圈子,而不是在中國的小圈子里。
中國新聞周刊:你關注這些題材那么多年,有沒有影響到其他人也來做同類紀實攝影的工作?
盧廣:你說的這個問題十幾年以前就已經有人在問了。1996年頒給我金像獎,是因為盧廣拍“吸毒”,讓大家知道中國還有很多丑陋的問題,目的也是給攝影者一個榜樣,讓更多的人來關注這類題材,并且知道怎么去關注。
十幾年下來,其實關注的人也很多,但還是沒有突出的??赡芤驗樽稣{查報道很辛苦,做出來還不一定能發表。跟閱歷和能力也很有關系,很多人去了以后都做不了。也可能是因為我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只做這件事,而很多人要么沒法支配自己的時間,要么沒資金。真有錢有時間的攝影師多么?也多。但是他們不拍這些,喜歡拍風光、拍風情。
在國外卻有很多我這樣的攝影師,也被有的人看不起,受到主流媒體的人歧視。說起來很可悲。
中國新聞周刊:你以后會想往體制內靠么,還是會一直堅持自由攝影?
盧廣:也有很多報紙叫我去做攝影記者,但是我自由慣了,到一個報社,就得聽他們指揮,而我自己想什么就做什么。
中國新聞周刊:有沒有更大的野心和目標,比如成為尤金?史密斯那樣的大師?
盧廣:不是說你想大師就大師的,那都是后人給你評定的,活著的時候,人說你是大師,那都是吹捧你。拍照的人,死后作品真正能留下來的,還沒有幾個。我現在就想踏踏實實地做自己的事,把照片拍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