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楠
不要花得比賺的多,不要買那些不需要的東西。如果美國人的生活遵循這個簡單的規則,那這次的金融危機就不會發生了。
那好,讓我們開始過節儉的生活吧。這樣負債和消費支出就可以下降儲蓄利率上升形勢開始好轉——是這樣的嗎?實際情況是:個人減少消費支出將其轉為儲蓄,只能導致越儲蓄我們就變得越窮。因為一個人消費的是另一個人的收入。凱恩斯的理論告訴我們,消費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同方向變動,儲蓄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根據這一理論可知增加儲藏會減少國民收入,使經濟衰退,這種現象被稱為節約悻論。
盡管經濟危機從某種角度來看是由于過度消費導致的,某些零售商和經濟學家仍堅持消費是值得提倡的,有利于經濟的回升。美國價值觀研究所的主席戴維·布蘭肯洪(Dovid·Blankenhorn)指出:“節約是美德,但不意味著不消費。我并不反對政府鼓勵消費的行為但沒有償還能力的過度消費是不被接受的。”
摘自美國《時代》周刊
投入20億VS損失1000億
2007年開始顯現的金融危機只被少數的經濟學家預測到了,這也讓人們注意到建立世界經濟預警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至今為止,似乎從沒有人討論過應該怎樣建立這個體系。
單一的整體經濟數據不能提供充分的信息對資產價值是否過剩進行測定,我們可以通過搜集和研究市場顯現的實時數據對金融市場和經濟進行深入研究,
多數的金融產品是可以被交易的,其價格也量具多變性。實時數據可以為價格和信用溢價之間的不一致提供早期預警——信用溢價是收益率上的概念,一般指信用風險溢價,即是你多承擔了信用風險,而多得到的收益。這個溢價是相對于無風險收益而來的。通過交易時的實時價格可以判斷出投資者買入或賣出的價位,并根據不同的價格水平推測投資者是盈利還是虧損。
當然預警體系的建立不是簡單的事,我們必須收集所有主要的金融市場的實時數據并有效的利用統計學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這顯然需要極大的投入。5年內投資20億美元支持這個構想,或許在某些人看來是是一筆大的投入,但是比起這次金融危機我們損失的1000億美元,它又算什么呢?
摘自美國《金融時報》
基金經理的薪酬調查
根據調查,2008年初以前,最頂尖的國債基金和投資高速增長公司的增長性股票基金經理的年薪在100萬-300萬美元。管理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的投資公司老板年薪在1000萬1600萬美元間,但隨看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公司的薪酬數據都下降了一半以上。尤其是去年年底的股市坦暴跌可能會對它們的薪酬數據造成更大影響。2009年基金公司的薪酬狀況還是個未決問題。
過去十年,共同基金經理們一直排在金融領域的座次后面,被更高收入的對沖基金經理和華爾街交易員踩在腳下。但這種狀況可能正開始發生變化。紐約薪酬誨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 Inc,董事總經理約翰遜(Alan Johnson)說,對基金公司而言,沒有參加問題資產救助劃帶來了優勢。
拿波士頓基金公司Eaton Vance來說截至擊年10月的12個月,這家公司旗下大約30只股票基金全線虧摜。但根據近期一份文件顯示,首席股票投資長理查德森(Duncan W.RichardsonJ去年依然入帳370萬美元。大多收入來自于一項現金獎,這筆獎金比2007年減少了20%。
Ealon Vance發言人表示,盡管價值縮水,但與同類基金和基準股指相比,大多數基金仍表現不錯,尤其是以較長期的眼光來看。
摘自《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