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生
在美國南部,有許多教堂以它特有的“回應(yīng)”傳統(tǒng)聞名于世。所謂“回應(yīng)”,就是當(dāng)教士發(fā)表演講的時候,聽眾們習(xí)慣性地予以言語響應(yīng)。
這天是星期日,一個教士就如何使教堂變得更加美好進(jìn)行演講。教士講道:“如果想讓我們的教堂有所改善,我們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天天懶洋洋地躺在床上,而必須立刻離開我們的床,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讓教堂走起來。”
聽眾們一起回應(yīng)道:“讓教堂走起來,教士,讓教堂走起來!”
教士被聽眾們的回應(yīng)所鼓舞,他的演講更加激昂:“如果我們想讓教堂變得更加美好,我們就必須跨越一切障礙,讓教堂跑起來!”
聽眾們?nèi)諔?yīng)的聲音更大、更洪亮:“讓教堂跑起來,教士,讓教堂跑起來!”
教士非常激動,用更加慷慨激昂的聲音繼續(xù)演講道:“如果我們想讓我們的教堂早日躋身一流,我們就必須為它插上翅膀,讓教堂飛起來!”
受教士熱烈情緒的感染,聽眾們也群情激昂,喊聲雷動:“讓教堂飛起來,教士,讓教堂飛起來!”
教士興奮無比,以最大的聲音演講道:“如果想讓我們的教堂飛起來,我們勢必要花費大量的錢財,而這些錢,毫無疑問都需要你們的慷慨捐助!”
聽眾們一致回應(yīng)道:“讓教堂走起來,教士,讓教堂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