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房租與工資
宋朝有一種行政機關,叫作“樓店務”,后來又改叫“店宅務”,這種機關負責管理和維修國有房產,并向租住公房的人收取租金。從北宋到南宋,州縣一級的城市差不多都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這樣的機關。比如說,北宋的都城開封就有兩個店宅務:左廂店宅務和右廂店宅務,其中左廂店宅務負責管理東城的國有房產,右廂店宅務負責管理西城的國有房產。
店宅務里養著大批的公務員,以開封左廂店宅務為例,它設有一位局長,叫“勾當左廂店宅務公事”;還有兩位副局長,叫“店宅務專知官”;還有3位科長,叫“店宅務勾押官”;還有50名科員,叫“掠錢親事官”;又有500名維修工人,叫“左廂店宅修選指揮”。這幫人分工如下:維修工人給出毛病的公房添磚加瓦,“掠錢親事官”挨家挨戶收房租,“店宅務勾押官”定期巡查轄區內的公房,“店宅務專知官”分管轄區內公房的維修、租賃和收租,第一把手“勾當左廂店宅務公事”統抓全局工作。
宋神宗熙寧十年,開封府左、右廂店宅務對轄區內的公房出租情況做了一次普查,普查結果是,開封東城常年出租604間公房,西城常年出租588間公房,掠錢親事官平均每月能從租戶那里收到房租202529文。
東城604間公房加上西城588間公房,全城共出租1192間公房。每月的租金共是202529文,拿租金除以間數,得出每間公房的平均月租:170文。宋朝人租得起嗎?
宋神宗熙寧年間,普通警員(當時叫“弓手”)月薪在400文左右,修筑城墻的熟練工匠每天能掙17文,律師事務所(當時叫“寫狀鈔書鋪”)里的狀師給人寫一紙訴狀,要價是180文。根據宋神宗元豐改制后頒布的公務人員薪酬法,打掃御街的太監每月工資是700文,開封府司法參軍(州官屬官,負責對案件審理結果做出判決)每月工資是12000文。從弓手、工匠到司法參軍,收入差別非常大,我們不妨把弓手和工匠劃到低收入階層,把司法參軍劃到高收入階層,而太監和狀師介于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之間,姑且稱之為中產階層。
很明顯,不管是低收入階層還是高收入階層,在開封城內租一間房子都是租得起的。只是低收入者只能租一到兩間房子,要想住寬敞一點兒,恐怕就得跑到遠郊了。
誰給皇帝發工資
以北宋為例,自太宗趙光義以降,幾乎每個皇帝都有1200貫的“好用”,而且每月如是,相當于月薪。之所以說“幾乎每個皇帝都有”,是因為中間出了個宋仁宗,按規定仁宗也有1200貫的月薪,但是他發揚風格,自己主動放棄了。
且說沒有放棄工資的宋太宗、宋真宗他們,作為皇帝,不方便親自去填工資單,每月那1200貫,例來是由“左藏庫”送過去。所以從形式上來講,皇帝的工資是左藏庫給發的。左藏庫在隋唐時就有,是太府寺下屬機構,太府寺掌管天下財賦,左藏庫則儲存天下財賦。宋初不設太府寺,而是沿襲五代,設鹽鐵、度支、戶部三司,對國家財政進行管理,左藏庫即在三司之下,與右藏庫、內藏庫一起,對鹽鐵專賣、度支盈余、戶部稅賦、皇莊租稅、各地方長官進貢、各附屬國進貢以及各項專賣所帶來的貨幣與實物進行集中的收支管理。其中皇莊租稅、地方進貢、附屬國進貢以及宮廷主持的專賣收益,是交由左藏庫管理的,這些財物集中于左藏庫,用來給京官發補貼,給御前侍衛發餉,給太子、公主、后妃們發生活費,以及給皇帝發工資。
左藏庫收入來源中,皇莊租稅和各項進貢是微不足道的,大項收入還是來自于專賣。帝制時代常見的專賣品無非是鹽、鐵、茶、酒之類,然而這些屬于政府財政,不屬于宮廷財政,專賣收益再多,也不能劃歸左藏庫,左藏庫能利用的專賣品只有土地。宋代以后,元、明、清三朝都有“樓店務”這種機構,其實就是搞土地專賣的,該機構經宮廷授權,對城區尤其是都城內的國有土地進行出租,或者開發后再出租,每年收取大筆租金,除地方分成之外,大部分都流向了左藏庫。宋太宗時期,樓店務“以所收錢供禁中脂澤之用,日百千”,給皇帝發工資綽綽有余。
凡是號稱有道明君的皇帝,都愛標榜自己“無增賦斂”,全是通過搞創收“以增歲用”,其實他們的創收形式單調得很,不過是圈一片地,說它屬于國有,然后拿來專賣罷了?;实蹠f這是創收,而我們知道這叫剝奪。
人事站
曹騰——中國歷史上唯一被追認為皇帝的宦官
曹操的祖父曹騰,為東漢中常侍大長秋,自幼入宮。后與女子吳氏結為“對食”夫妻,并收養夏侯家少年為子,即曹操父親曹嵩。
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追尊其高祖曹騰為高皇帝,其夫人吳氏為高皇后,直到西晉代魏,這個稱號都一直保存著。曹騰也成為曹魏王朝五個擁有帝號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騰,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睿,因司馬專權,曹睿的后繼者皆不得享有帝號)。
在中國歷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統王朝皇帝稱號的宦官,僅此一人。
新中國第一套人民幣上的肖像原型
第一套人民幣10元鈔票圖案上工人肖像的原型,是上海市徐匯區離休干部楊琦。除了是鈔票上的工人肖像原型外,他還親自參與并設計了這張10元人民幣,鈔票四周的吉祥圖案和如意圖案,正源于他當年的一個意外“靈感”。
1948年,中央財經工作會議決定,為迎接全國解放,立即著手籌建中國人民銀行并研發統一的人民幣。根據周恩來的提議,第一套人民幣圖案總體設計思路是,工農群眾和生產建設場景。
楊琦當時在山東北海印鈔廠,從事解放區流通貨幣的設計、研制工作。而該廠作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好、工種最完善的印鈔廠之一,與其他印鈔廠一起承擔了設計、制版、印制第一套人民幣的任務。
根據當時的設計主旨,首套人民幣既要反映時代精神,又要有多樣風格;既要樸素大方,又要反映當代風貌民族特色。設計方案被一遍遍修改,圖案的內容最后“定格”在工人和農民的形象上。由于當時印制人民幣是保密的,人民幣上的人物模特只能在有限范圍里尋找。當時的央行行長南漢宸和印鈔局局長楊秉超,把楊琦和翟英年輕時的照片以及他倆的檔案材料都報了上去。
上級領導認為,楊琦本來就是工人出生,翟英農民出身,兩人都是共產黨員,都體魄健壯,英俊瀟灑,當模特原型很合適。這樣楊琦被幸運地定為10元人民幣上的工人模特,翟英便成為農民形象的模特。當時沒有照相機,兩人只能請畫師畫好肖像后再制版。
1948年4月初,北海印鈔廠在山東五蓮縣開始了人民幣的美術工作。
“為了打扮得逼真些,我們還向附近的老鄉們借了道具?!睏铉┥狭斯と吮硯Чぷ鞣?,帶上了一頂工作帽,肩膀上扛了一把榔頭。翟英則穿上房東老鄉的衣服。戴上了一頂用竹篾片做的涼帽,肩膀上扛了一把鋤頭。
6天后,兩人的肖像分別完成?!盀榱耸?/p>
進度更快些,我們倆進行了分工。翟英負責人民幣工農并肩聯合主景圖設計創作,我則負責人民幣花邊圖案的設計創作?!睏铉貞浀溃骸拔覄撟鞯哪遣糠旨閳D案設計,靈感完全來自農民家的年畫。把吉祥圖案放在‘中國人民銀行行名的門花上,把如意圖案裝飾在4個角上,象征國家、人民今后一切吉祥如意?!?/p>
又經過兩天時間的努力,一張10元人民幣全景圖案經楊琦和翟英之手誕生了。與此同時,經過1個多月的艱辛努力,其他面值的人民幣版面的設計樣稿也全部完成了。
奇趣站
漢代70歲就能享受處級待遇
西漢初期,國家剛剛恢復安定,皇帝就頒布了養老詔令,凡80歲以上老人均可享受“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的待遇。漢高祖詔日,凡五十歲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帶領大家向善的,便可擔任“三老”職務,由鄉而縣,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盡免徭役,每年十月還賜予酒肉。漢文帝詔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佐天下子孫孝養其親?今聞吏稟當受鬻者,或以陳粟,豈稱養老之意哉!具為令?!?/p>
到了成帝建始年間,又將享受這種法定待遇的老人最低年齡降到了70歲。每年秋天,由地方政府普查人口,對高齡老人進行登記造冊,舉行隆重的授杖儀式。如《后漢書·禮儀志》中記載:“仲秋之月,縣、道皆案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玉杖長尺,端以鳩飾。鳩者,不噎之烏也,欲老人不噎?!?/p>
據1959年在甘肅武威縣咀磨子18號漢墓內出土的一根鳩杖杖端系著的王杖詔書木簡,以及1981年在同一地點漢墓中出土的一份西漢王杖詔書令冊木簡記載,漢朝的養老敬老法規始終一致,沒有間斷過,而且每隔一段時間皇帝就要詔告天下。
西漢詔書中明確寫道:“高年賜王杖(即前文中的玉杖),上有鳩,使百姓望見之,比于節?!薄澳昶呤陨腺n王杖,比六百石,人官府不趨?!碑敃r的“六百石”官職為衛工令、郡丞、小縣縣令,相當于現在的處級干部。那也就是說,漢代的七十歲老人在“政治”上享受處級待遇,持王杖進入官府不必趨俯,可以與當地的官員平起平坐。
漢代老人的“政治”待遇還體現在可以“行馳道旁道”。馳道是專為天子馳走車馬的,絕對禁止他人行走。即便是皇子,也不允許??梢姖h代老人是何等特殊!
詔書還明確規定,各級官府嚴禁對高齡老人擅自征召、系拘,也不準辱罵、毆打,違者“應論棄市”。其中記載了汝南地區云陽白水亭長張熬毆辱了受王杖者,還拉他去修道路。這件事影響很大,太守判決不了,廷尉(相當于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長)也難斷決,只好奏請皇帝定奪。皇帝說:“對照詔書,就該棄市?!睆埌颈慌刑幩佬?。
也許是受漢代的影響,后來各朝各代對老人的待遇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傳統美德。
中國歷史上唯一死后被做成菜的皇帝
五代十國時期,44歲的大漢奸石敬塘為了取后唐而代之,以割讓幽云十六州、歲絹30萬匹、認34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等條件,換得耶律德光出兵幫他滅后唐。
這個兒皇帝的胡族老爹皇帝可不是一般的主。他是契丹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次子,曾從父北征于厥里;西討黨項、回鶻;東滅渤海,頗有李世民的風采;繼位后南下中原滅后晉,戰功顯赫。文治方面,吸收漢文化,不拘種族吸納人才,懲治貪官污吏,并仿漢人的制度變革政治,改國號契丹為遼;削東丹國,遷渤國遺民,并尊重各民族禮教,不禁各族自由通婚,促進國內民族融和;興農業生產,整頓賦稅制度,重教育,制歷法,奠定遼國的強盛。
后晉石重貴繼位后,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稱孫不稱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以此為借口又發兵南侵中原,很快就滅了后晉。但是滅晉過程中,擾民太重,中原的百姓起義不斷,各路武裝紛紛抗擊遼軍侵略,令耶律德光發出“中國人難制”的感嘆,在汴京駐留不足三月不得不下令撤軍回國。
公元947年,45歲的耶律德光在撤離中原途中的臨城(今河北臨城)染上一種熱疾,高燒不退,在胸口和腹部放了冰塊也無法降溫,太醫讓他遠離女色,他卻將太醫臭罵了一通:“你們都是不學無術,我得了熱病,正要女色泄火,怎么能遠離女色呢!”終因縱欲無度,走到欒城殺胡林時,口吐鮮血,一命嗚呼。
這時,遠在遼國都城上京,但已獲報耶律德光病危的述律太后(扶其登基親母)傳來懿旨:“生要見人,死要見尸?!边@可難壞了伴駕的文武大臣,當時正是炎夏,保存尸體談何容易。正在文武大臣和太醫們束手無策的時候,一位御廚出了個主意:干脆把皇帝做成“羓”吧?!傲j”到底是什么呢?原來北方游牧民族多喜食牛羊肉,有時候殺了一只?;蜓蚝?,一時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內臟掏空,用鹽鹵上,就成了不會腐爛的“羓”,相當于中原地區的“臘肉”。這個主意一出,雖然有把皇帝當牲畜處理做成菜的意思,但無奈之下,文武大臣和太醫們也只好照廚師的意見,辦。
本源站
古代皇帝的年號是怎么來的
年號是指皇帝用于紀年的名號。發端于中國,后來日本、越南、大韓帝國時期的朝鮮、高麗初年受到中國影響,也都使用過自己的年號?,F在的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號。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會改元紀年,并同時改變年號。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
一個皇帝在位時,也可以進行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數都改元兩次以上,一個皇帝年號也有多個。例如漢武帝有11個年號,武則天在位21年有18個年號。也有皇帝在即位時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例如五代時期后梁的“乾化”年號、后晉的“天福”年號、后周的“顯德”年號。明朝以后,基本上都是一個皇帝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康熙帝。
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志,稱為“奉正朔”。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臣服的標志之一。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中國分裂的時期。五代十國時,閩國、楚國使用后梁、后唐年號,吳越國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和北宋的年號。也因此,許多地方割據勢力、少數民族政權,以及人民起義也常常自立年號紀年。
中國年號的使用情況非常復雜。同一時期并存的政權,往往各有年號。還有的政權一年之中數次改元,幾個年號重疊使用。也有政權自己不建年號,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權的年號。例如后晉的天福年號用至九年,改為開運元年。3年后,后漢劉知遠稱帝,不自建年號,也不沿用開運年號,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還有許多年號在不同時期重復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個時期在使用。還有因為避諱或者其他原因,一個年號有不同寫法,例如唐殤帝的唐隆年號,又寫作唐元、唐安、唐興。
中國皇帝的最后一個年號為清末的“宣統”(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廢除年號紀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國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