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異瑋
常德公寓是一幢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的法式建筑,張愛玲曾在這幢樓的樓上生活過。我坐在她家樓下的書坊里喝著咖啡看看書,消磨下午的時光。據說,張愛玲也常來這里,她是來寫作謀生的。雖然不是同一個咖啡館,但是同一個位置,幾乎窗外的街景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聽老上海說,過去常德路的空氣似乎也比上海其它地方更雅致些。這里沒有濃重的商業味也沒有艷彩的繁華風,這里的氣息是夾著些文氣的。在這里我并沒有選擇張愛玲的書來讀,盡管她的書這里收得比較全。我看的是和文學不搭邊的書籍:《硯藏》《識茶善飲》《大英博物館館藏珍品》等等。落地玻璃窗隔斷了暑天外面的燥氣,精美的書籍和張愛玲特有的氣息氤氳彌散,鮮磨咖啡的香氣合著故人的影子,以及我國的文化種種,把我輕輕且舒服地裹了一層又一層。張愛玲的書是文化人的文化,這種文化是帶有明顯的個人特質。文化因人而別具魅力,像魯迅、張愛玲;也有因物而留芳的,就像我現在手里的書。《硯藏》,林林總總的硯臺,是著名硯臺收藏家和硯雕藝術家王耀先生收藏的。硯臺不僅見證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它也成了獨特的藝術種類;《識茶善飲》,各種中國的名茶,綠湯黃飲清香裊裊,滋潤著中國文化人的每一根神經,茶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為各國茶飲者由衷喜愛;《大英博物館館藏珍品》是流失在國外的中國古老的文明作品,據報道大英博物館里中國的藏品僅歷年滾動展出的就達2.3萬件。我手中的書里雖然只介紹了約翰·阿迪斯爵士送給大英博物館的23件中國瓷器,但是從它殘缺的信息里,我們看到了元代和明初的瓷器珍品,件件精美絕倫。雖然這些藝術品很難回家,但中國令人嘆為觀止的古文化的圣潔之光在世界各處熠熠生輝,讓外國人驚嘆博大精深的中國是這般的魅力無窮。中國文化意韻深厚,文化形式數不勝數,俯首可拾的文化樣式頻頻令人驚喜不已。
五千年的文化把我們的國家熏得每個角落都有獨樹一幟的風采。前些天晚上在家看電視,有一種圣潔的聲音和它令人驚嘆的舞蹈,像天音旋緩而落,我慶幸今天的遙控器怎么會留在了并不是我喜歡的節目上,莫名等到了它,機緣巧合是一種緣,我享受到了機緣帶給我的收獲。這是“荷花度母”的舞蹈。它將圣潔之光,慢慢灑到我的心里,緩緩洇遍全身。節目結束很久我心里的鏡頭遲遲沒有卷過,這是種不局限于形態的美。它給我超過節目時間段更長的心靈濯洗,讓我心中的天空變得又高又藍。度母是藏傳佛教中仁愛慈悲的化身,她是美麗的度脫和拯救苦難眾生的女神。如果不用藝術的形式來表現“荷花度母”,她只能在藏區被藏民百姓所崇拜和信仰。藝術家用天籟般的音樂和纖柔紗曼卻蘊含執著堅持的肢體語言,將美麗的度母帶到了藏區以外更為廣闊的天地,更為廣大的人群。
我們神奇的祖國,無論是有情的山水,還是有脈的文化,還是正在生成的新的文化形式,我們看到,它們在這博大肥沃的土地上流動、扎根、生長、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