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遠
2004年以來,國內關于教材教輔的糾紛案件數量有較大幅度的上升。教材教輔糾紛案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對教材教輔著作權利歸屬的糾紛,一類為教輔侵犯教材著作權利的糾紛。影響最大,訴訟范圍最廣的當屬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對諸多教輔類出版社、學習機生產企業的批量訴訟案件。教輔類出版社驚呼:如果教材出版社聯合起來對教輔出版機構宣戰,這將是未來教輔市場最大的變局。
教材作為匯編作品,在其內容的選擇或編排上是具有獨創性的,是受到著作權保護的。與教材配套的教輔書,是根據教科書的課程內容和編排順序結構編寫的,是和教材有聯系,但又相互獨立的兩種作品,教輔書是依托于教科書而存在的。教輔書是對教材著作權的侵犯還是對教材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本文試從我國有關著作權法的立法精神、合理使用制度的概念及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和范圍等方面加以分析。
合理使用的理論基礎
1我國有關著作權法的立法原則。我國著作權法第一條:“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這表明了著作權法立法原則:以保護作者權益為核心,以鼓勵作品傳播為原則,平衡作者利益和公眾利益。因此,著作權法在保護作者和作品傳播者利益的同時,還要對他們的權利進行一些必要的限制,以平衡作者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這一原則在著作權立法中,通過作品的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規定而得以體現
2合理使用制度的概念和規范。合理使用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不經著作權人的許可,也不必向其支付報酬而對作品所進行的使用。合理使用制度典型地體現了著作權法保護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的利益與促進知識與信息廣泛傳播的雙重目的。
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是對著作權進行限制的制度,關于著作權合理使用的規范應界定為: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不必征得著作權人的同意,基于正當目的而使用他人著作權作品的合法行為;該行為不得與作品的正常使用相沖突,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本應享有的合法利益。這里概括了合理使用的要點,包括:使用有法律依據,使用無須著作權人同意,使用無須支付報酬,使用須出于正當目的。
3我國著作權法相關法律、規章中有關合理使用制度的規定。我國法律體系中,對教材的合理使用沒有明確的條文,而我國行政規章卻已有較明確的規定,如從《國家版權局關于習題集類教輔圖書是否侵犯教科書著作權問題的意見批復》(見國權辦【2005】58號)中可以看出,①教科書是享有著作權的。②如果教輔書按照其對應教科書的課程內容和編排順序結構編寫,是對該教科書在著作權意義上的使用;未經教科書著作權人的許可,教輔書即構成了對該教科書著作權的侵權。③國家版權局對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編寫的教科書與非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編寫的教科書作出了區分,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編寫的教科書的課程內容和編排順序結構編寫配套教輔讀物,只要教輔讀物中沒有再現教科書的內容,視為構成對該教科書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教輔對教材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
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是什么,我國的著作權法并沒有對這個概念作出清晰的界定。現在國內比較認可和推崇的是美國版權法所引入的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下面本文就這個標準來判定教輔對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是否合理使用。
1使用作品的性質和目的。教輔對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使用不是簡單地摘抄,教輔作品只是根據教材的結構和體例,為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成果,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而重新創作的作品,教輔的作者為此付了出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教輔對教材的使用一方面是為了創造經濟效益,同時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教育科學文化的進步,有益于社會公眾。
2考察被使用作品的性質。在近年的實踐中,義務教育教材的公共文化產品屬性日趨凸顯。首先,義務教育教材作為義務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義務教育活動賴以開展的工具,顯然具有公共文化產品的屬性。其次,教材是特殊商品,它承載著國家意志,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的、基本的載體之一,體現正確的意識形態、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隨著國家對教材經營體制和經營政策的改革,實現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材的免費供應,并正逐步向城市義務教育教材和高中階段教材延伸,各級政府在實踐上已將義務教育教材視為公共文化產品,并納入到由政府提供資金,實行政府統一采購,然后進行統一調配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
3引用作品的數量和價值。教輔對教材作品的引用數量要根據教輔具體品種而定。一般來說教輔書有以下幾類:同步練習型教輔;閱讀賞析型教輔;注釋性輔導書;翻譯型輔導書;匯編型教輔。
閱讀欣賞型教輔和匯編型教輔與教材沒有相關性,與教材直接相關的有:同步練習型教輔書、注釋型教輔書與翻譯型教輔書。一般來說同步教輔只參照教材的結構和編排順序,注釋型教輔引用了教材原文進行句解和段解,翻譯教輔引用教材原文將文言文譯成白話文,或是將外文譯成中文。
4引用對原作市場銷售、存在價值的影響程度。由于教輔是對教材的重新創作,它的出現不可能影響教材的銷售市場或減少其收益。相反適合課程改革需要的,有新意、有特色,適合于綜合性課程、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教學輔導材料對于學生、教師充分理解把握教材還有著促進作用。
根據我國有關著作權法的立法精神、合理使用制度的概念及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以及教材的公共文化的屬性,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
1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編寫的教科書的課程內容和編排順序結構編寫配套教輔讀物,只要教輔讀物中沒有再現教科書的內容,應視為構成對該教科書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2除作者事先聲明不許使用的外,為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而編寫出版教輔圖書,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輔書中使用教材中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