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財
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之間的西寧,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河灘遍布卵石,故形成西寧得天獨厚的奇石資源。相傳古時,西寧就有少數喜好奇石者,在房前或院內置放造型奇特的松多石、湟水石、黃河石作為觀賞或鎮宅之用。
誘惑無處不在。早在十年前當我通過報刊、電視等媒介知道了在我們周圍存在一種叫奇石的觀賞石時,它之“奇”就不斷誘惑著我。1998年當我在朋友的引薦下走進一家奇石屋時,我被震驚了。它們哪里是石頭,分明是一幅幅天然畫卷:風景、動物、植物,多彩的圖案富有詩情畫意,無不令我神往。這些奇石還都是在附近的北川河、湟水河邊上覓到的。在我每天都見到但從不被重視的石頭中,還藏有這么多石之精靈,實在出我意料。這之后閑暇的日子里,我的很多時間就是河邊和砂石廠覓石度過。
覓石是艱苦的,蚊蟲的叮咬、灼人的烈日、石堆上爬行、搬運的艱難等等,難以盡說。且大多河道被污水、垃圾污染,臟臭難行。一方方奇石都是在無數次磕磕碰碰彎腰鞠躬后才獲得的。
覓石是充滿樂趣的,當長久的尋覓后收獲的一塊奇石會使我忘乎所以,樂在其中。從采石場救起一塊即將被粉碎的奇石,更會有成就感在心里燃起。覓石中遇到石友交流幾句與石相關的話題,往往有不少收獲。一次我在黃河邊覓石時,遇到幾位以賣奇石為生的采石人,在西寧開有自己的奇石店,肩背干糧手提鋼釬,采集到一定數量就雇當地的手扶拖拉機,運到公路邊的一個集中點,再運回西寧。見他們一人背負上百斤的大石,從河道一步步走出,使我對陳列于奇石館的奇石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方方奇石從千千萬萬塊石頭中被發現,而后經過搬運,擦洗上座,起名,其中已融入了個人的思想、審美觀念和對其“意”的理解。我們品石也是以心靈感悟、真情智慧與經驗來完成。奇石本是渾然天成,主人賦予它的名字更顯出它的美與意境,使它成為了一種被“創造”的“藝術品”。觀賞奇石必須區分普通石頭與奇石之間的區別,奇石是能帶來精神愉悅與審美享受的奇特石頭,是主人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對某一奇特的石頭灌注了情感、思想的產物。而商業價值使奇石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宣傳,使更多的人因此得益。
2001年我在湟水河邊覓石時遇一位割草農民,他說他們村有一家收集了很多奇石。我慕名前往,果不其然,園中撿來的石頭一堆,幾塊大石擺在園中十分醒目。有一塊合抱大小的文字石,當中一個有力的行書“聲”字,“聲”字與它左上方的一棵樹相依,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還有“沐浴女”、“打領結的少女”也都活靈活現,另有一方文字石“西寧”更讓我這個西寧人喜愛。他談到他的采石經歷也不一般。他八歲起就喜歡一些奇怪的石頭,至今還有幾塊小時候收藏的“怪石”。我見他家境一般,幾次談到想收購它的一兩方奇石,他都不愿出手。有一次我在湟水河邊的一個砂石場上遇到一位內地來采石的人。當日我大清早趕到砂石場時,就見幾個人已在砂石堆上,有兩個用水桶向石堆潑水,一人在翻石塊。交談中得知,他退休后專門來西寧采石。他不收藏,只為了賺錢。提水的那兩個是他每天二十元雇的。采石夠一車后雇一輛手扶拖拉機拉走。他采的一般都是大石,主要供給內地用來點綴美化園林。好的奇石先給它們照相,然后把照片寄給收藏家們。上個月他的一塊“五彩龍”畫面石,就被臺灣和韓國的兩位收藏家看中,最后以五萬元成交。不一會,他騎著摩托車又向另一個砂石場去了,挑好的幾塊大石被他雇用的兩人用紗網做的擔架抬到手扶上拉走了。
現在有很多人將山體、山崖等自然奇景的一個部位,鑿砍下來或收藏或出售或收購陳列于庭園,看似美化了自己的環境增加了藏品,其實這是一種破壞。這些從山崖、山體上被分離的奇石作為自然的精靈,離開了天然的母體,既破壞了自然風景又損傷了奇石的欣賞價值。像把察汗河的“丹鳳朝陽”、“唐僧誦經”的奇景搬到哪個公園,其審美價值會存留幾何?奇石,特別是一些大型奇石的觀賞離不開其文化背景。有些發達國家的自然旅游區,對旅游區的每一塊石頭都給予保護,嚴禁帶出,因為它們是旅游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私自攜帶是一種違法行為,將受到重罰。
奇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更是大自然中奇景的一個個縮影。大自然包容萬物鬼斧神工,奇石就是它創造的奇跡。它賦予我靈感成為我的一種精神的寄托,使我汲取著人生的樂趣和生機。對我來說靜靜地賞石、品石,與“大自然的精靈”無語交流是一種極大的享受。“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曲小令吹出了長期的飄泊羈旅之苦與對人生的體驗,吹斷了多少人的心腸。故此馬致遠被尊為“秋思之祖”。我的河湟石《斷腸人在天涯》,為畫面石,畫面呈現出天已黃昏、鳥雀歸巢,一匹瘦馬、幾枝枯藤也透出幾分涼意,遠遠的地方像有人在指點著什么,或許就是在看這個天涯人吧,天涯人的一襲長袍被風吹起,絲絲涼意正上心頭。
整幅畫面把馬致遠“秋思”的意境留在了這方奇石上,細細品味,盡享奇石與散曲帶來的美妙韻味。
張果老行走江湖總是倒騎著驢。有人問他,張果老答:世上陰險之事太多,我不得不時常提防身后的暗箭,故而要倒騎驢。讓我高興的是,不可思議的大自然神筆就在我的一塊藏石上繪制了一幅“張果老倒騎驢”的精美畫面。
奇石之所以成為收藏的一個熱門,是源于人們精神上的需求和奇石獨特的審美價值。賞石是一個不斷發掘自我的過程;也是讓自己隨大自然的神工妙手創造的奇跡,去感悟生命與自然之美的過程。奇石從萬千石頭里被挑選出來,重在奇上。奇石是在觀賞中能帶來愉悅、啟迪、美感,進而有所思考,寄托著主人情感的石頭。功夫還是在石外,一個人的趣味、閱歷、見解、修養以及對生活的態度,都會影響對奇石鑒賞及收藏的水平,美學理念、藝術品位與哲學思想都將決定對奇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