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浩
盧大爺剛從單位退休,子女平時很忙沒時間陪他。年初,盧大爺散步時,在居住的小區旁邊發現了一只流浪狗,就把狗領回家養了起來。盧大爺說:“自從有了這只狗,我就不孤獨了。以前子士十天半月不田家看看,我就想得慌,打電話問問情況;現在一個月不回來也意識不到。”養了狗,盧大爺也不沒日沒夜地在外和別人下棋、打牌了。可惜好日子沒持續多久,愛犬被人投毒,盧大爺像沒了主心骨。“我只要一閉上眼,腦海里就全是我的狗,是誰這么狠心啊!”盧大爺痛心的說。自從他家的狗死了之后,他連續幾個晚上沒睡好覺,眼里布滿血絲,吃不下飯。
很多養寵物的人都深有同感,可愛的小貓小狗等寵物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快樂,有些寵物豢養者在小貓小狗身上傾注的感情不少于孩子,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當寵物丟失或死亡時,寵物主人所受的心理傷害非常大,以致會茶飯不思,以淚洗面,這些都是“寵物依賴癥”的表現。養寵物雖然有利于減壓,但也不可過分依賴。
孤獨讓人愛養寵物
競爭激烈而生存空間局促的都市生活讓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離,人們出于對信任和安全的需要而將感情寄托在寵物身上。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心理教研室教授吳任鋼指出,現在養寵物的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人,一種是孩子已經長大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晚年寂寞孤獨,同時又有一種激情,想去保護弱者,寵物往往是他們晚年生活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還有一種是沒有孩子,但渴望呵護別人,不管對象是孩子或只是寵物。一些年輕“丁克”夫妻一方面不愿養育子女,另一方面又想享受為人父母的溫馨與樂趣,于是紛紛養起了寵物,他們給自己的寵物提供優厚的生活待遇,并把寵物視為自己的精神寄托。
養寵物利于減壓排解苦惱
現實生活中,常聽到有人在介紹寵物時親熱地表示:“這是我兒子”,這種介紹常常讓一些沒養寵物的人聽了渾身不自在。但心理專家表示,稱小貓小狗為“兒子”只是一種昵稱,并無什么不可。
養寵物還能排解人們的壓力和苦惱。由于工作忙,壓力大,都市的“上班族”往往有發不完的牢騷。于是,許多人選擇了向寵物傾訴,或通過擁抱寵物來排解苦惱。研究表明,貓的智商相當于1歲左右的孩子,狗的智商相當于3歲左右的孩子,這些寵物對人很依戀,也很忠誠。美國一項對飼養寵物與健康關系的研究證明,寵物可以幫助人們減緩壓力,幫助病人更快地恢復健康。而國內的研究也表明,寵物對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有積極的影響。
不可過于依賴寵物
可愛的寵物在帶給我們歡樂的同時,也有一些隱憂要特別注意。過于依賴寵物,不喜歡與別人進行正常的思想溝通、交流,且當寵物丟失或死亡時就茶飯不思,感覺生活沒有意義,這些其實都是寵物依賴癥的表現。其實,寵物的壽命通常只有十幾年,像其他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樣,擁有它,就難免有失去的時候。在不幸發生時,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平靜面對。
為了避免寵物依賴癥,在工作之余應多走出家門,與朋友交流,多出去旅行,避免一旦休息就在家陪著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