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哪吒
千元級的顯示器市場似乎從來沒有這樣熱鬧過。因為不論是18.5英寸,20英寸,還是更大的21.5英寸、23英寸,在這個價格區間內都可以買到。那么這樣紛反復雜的格局是如何產生的?對消費者來說又應該如何去選擇?
不論是各個品牌的新品推出數量,還是產品的價格,屏幕比例為16:9的LCD已毋庸置
疑成為2009年顯示器市場中的主流,盡管部分消費者還對其比例和點距存疑,但都不能阻擋這股趨勢。根據最先面市的16:9 LCD產品在尺寸上的規劃,18.5英寸LCD主打千元以內的市場,而21.5英寸產品則是千元附近的主力機型,23.6英寸和24英寸則涵蓋1500元~2000元的區間。但當同為16:9比例,尺寸為20英寸和23英寸的產品出現之時,我們卻發現這個格局可能被打破。其中,不少23英寸LCD產品已經降至千元出頭,向下擠壓21.5英寸乃至18.5英寸LCD的生存空間,向上甚至迫使23.6英寸產品降價。千元級的混戰,從來沒有如此激烈過。
混亂成因不同面板廠的不同經濟切割尺寸
從上文中我們已經了解到,在如今LCD市場中一千元左右這個價位區間內,匯集了從18.5英寸到23英寸數個不同尺寸的產品,甚至連極少數23.6英寸產品也準備加入。為什么在這樣一個小范圍的價格區間內,竟然有如此眾多、大小各異的LCDP:品存在?這還得從上游面板廠商說起。
像中國臺灣的面板廠如友達和奇美,它們原先的6代和7.5代面板生產線主要是用來切割針對電視應用的大尺寸面板,但隨著屏幕比例為16:9的顯示器面板需求日益旺盛,加上包括18.5英寸、21.5/21.6英寸、23.6英寸以及24英寸的16:9面板在6代甚至更高代的生產線上的切割更符合經濟切割效應,成本上極具競爭優勢,因此它們就將16:9面板的切割轉移到了這些面板生產線上。但由于它們各自的面板生產線不一樣,經濟切割的尺寸自然有差異,所以就造成了眾多不一樣的面板尺寸的出現。而作為面板行業另一股重要力量的韓系廠商,包括三星和LGD,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三星就是在其8代線上生產18.5英寸與21.5英寸的16:9顯示器面板,而20英寸面板則在7代線上生產。
從上表可以看到,各廠商在18.5英寸面板的切割上是比較統一的,而另一個較統一的是21.5英寸,雖然奇美切割的是21.6英寸(與它面板生產線的經濟切割有關),但和21.5英寸差異不大,可劃歸為一類。關鍵影響著市場格局的,是目前主要由韓系面板廠切割的20英寸和23英寸面板。20英寸對18.5英寸,23英寸對21.5英寸,尺寸上的優勢以及價格差異漸小使得前者迅速成為市場中關注的焦點,那為什么這些更大尺寸的產品價格會這么便宜呢?
為什么不同尺寸產品間價差不大
讓我們來看看知名市場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對最近幾個月面板價格的統計數據,就能明白為什么終端產品的價格差距不大了。首先是18.5英寸和20英寸,在2009年2月時,18.5英寸和20英寸面板的價差還有15%,但隨著上半年中國臺系面板廠對中小尺寸面板價格的全線調高,18.5英寸面板呈現飛漲的態勢,從2月到5月已累計增幅達到22%,與此同時20英寸的價格僅漲了不到8%,所以當我們再回頭看2009年5月20日的最新報價,兩個尺寸面板的價差只有1美元,幾乎到可忽略的地步了。而23英寸面板的價格數據雖然在DisplaySearch的調查報告中沒有得到體現。但根據我們從某顯示器廠商處得到的消息,其價格與21.5英寸面板相差不大,基本上也是在個位數的價差內。
為什么不同尺寸產品間的價差這么小呢?這還是跟它們是由不同面板廠切割有關。20英寸和23英寸目前都是由韓系面板廠切割,而經歷了韓元大幅貶值,它們生產的面板在國際采購中的價格優勢反而體現出來。而18.5英寸和21.5/21.6英寸主要是由中國臺系面板廠切割,由于去年虧損較多以及今年上半年原材料緊缺等原因,使得它們生產的面板在價格方面漲幅更大,因此也就出現了如今不同尺寸面板價格如此接近的局面。
18.5/21.5英寸消失?暫時還不會
面對價格差不多但屏幕更大的LCD,18.5英寸和21.5英寸的LCD應該如何應對?對于18.5英寸來說,雖然點距很合適,但尺寸偏小,相比16:10時代入門級的代表19英寸畫面更小,分辨率也不高。而16:9、20英寸的LCD不論是尺寸還是分辨率都更合適,而且曾經在16:10時代被消費者所詬病的小點距現在也已經不是問題了,當然,上游面板廠的態度是很重要的。據悉,包括友達、奇美等中國臺系廠商也準備發展20英寸面板,所以預計20英寸很有可能在未來替代18.5英寸成為入門級市場的主流尺寸。不過目前18.5英寸還將是入門級市場的主力,畢竟現在切割該尺寸的面板廠是最多的,即使要改變也還有一個過程。而這兩個尺寸要抗衡更大尺寸產品在價格上的壓力,只能在800元左右的價格區間內尋得生存空間,而把千元級的市場讓給21.5英寸和23英寸。
目前23英寸面板僅有三星一家(采用LGD面板的產品不多)在力推,但23英寸的LCD新品倒是越來越多,雖然并不是所有品牌相關產品的價格都在千元附近,但既然有幾家能推出這個價位的產品,其它廠商后續跟進也不是沒有可能。至于中國臺系面板廠是否會跟進23英寸目前還不得而知,畢竟他們還要考慮23英寸是否符合自家面板生產線的經濟切割尺寸。而如果23英寸產品持續向21.5英寸施加壓力,中國臺系廠商不排除用23.6英寸產品來抗衡,畢竟現在已有一千元出頭的23.6英寸LCD,未來全面跌到一千元并不是沒有可能。
選購支招
那么在當前如此紛亂的千元級LCD市場中,咱們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呢?如果沒有太多特殊要求,那么只需記住一個原則,就是在相近價位上(價差不超過一百元),選擇更大尺寸的產品。畢竟在多媒體娛樂日益發達的今天,更大尺寸的LCD無疑將帶來更出色的視覺體驗。而且不同面板廠切割的TN面板,在性能上差異并不大,《微型計算機》還曾專門就這個問題進行過對比測試,大家可參見2009年5月下刊。當然,那些對某個品牌有偏愛,或是對產品外觀、功能等有更多要求的消費者,則不用在意以上的原則。在未來半年的時間內,我們估計千元級LCD市場還將持續目前各尺寸交錯的局面。至于未來會不會由一個或兩個尺寸“統一江湖”,還決定于各家上游面板廠商和品牌今后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