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做選擇,但恐怕沒有幾個人真正知道自己做了選擇后到底損失了什么。那是因為很多人都沒有弄清楚經濟學中機會成本的真正含義。
學過經濟學的兄弟姐妹應該知道,機會成本是指大家在做單項選擇題時,被舍棄掉的選項可產生的最大價值。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可以是用Money來衡量的,比如農民伯伯今年選擇養雞而還是養豬,那么養雞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豬的收益。但有些機會成本是無法用Money來衡量的,比如讓你在玩wll或玩PS3之間選擇,到底玩哪種游戲機能讓你更快樂?看上去,機會成本這個概念很好理解,但實際情況果真如此么?我們來看一個案列。
假如你免費獲得了張歌神張學友今晚演唱會的門票(在這里假設你不能轉售),但另外一個大歌星王菲的演唱會也是今晚,你很想去。巧好,有一個朋友有張票價為280元王菲演唱會門票想要轉讓,而你心里能承受的王菲演唱會門票價格為350元。除此之外,看兩人的演唱會并無其它成本。那么,去看張學友演唱會的機會成本到底是多少,是0元、70元、280元還是350元?
如果不作弊,《Geek》相信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后面兩個答案,但后面兩個答案是不對的。仔細想想,你去看張學友演唱會,唯損失的就是王菲的演唱會。不去看王菲的演唱會,雖然你損失了對你來說價值350元的精彩表演,但別忘了同時你也省下了購買王菲演唱會門票的280元。所以,你不去看王菲的演唱會的機會成本是350-280=70(元)。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張學友的演唱會至少值70元,那么你就去看;否則,你就去看王菲的演唱會。
不知道你是不是那個選擇了正確答案的人?不過這并不重要。只要你明白機會成本也一種成本,數值當然是越低越好,在日后做抉擇時,盡量選擇機會成本低或者為負數的決策。還需要注意的是,機會成本是指放棄的選擇項目的最高價值,別將低價值的決策項目作為機會成本,而誤導了你的判斷。
此外,作為基礎知識的機會成本概念并不僅僅用于經濟領域,如果你在生活中細細體會,相信你也會發現數不清的運用“機會成本”知識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