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就是為了伺候越來越會偷懶的人們,舍不得用力去按鍵,于是觸控操作便誕生了:嫌走來走去手動控制太麻煩,人們就會用上遙控器,坐著不動來隨意折騰電器。而現在,就算一動不動,人們也將可以實現一定的操作,“腦控”已經成為時下非常流行的詞匯。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只需要動動腦子就可以實現原來需要動手動腳的操作,這樣奇妙的操作體驗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實驗室參與到研發當中去。
腦控的原理是讀取腦電波,通過安裝在人體頭部的“帽子”,系統將能夠感應和探測人體發出的腦電波信號,從而來調用相應的功能。就目前來看,已經推出了半成品的公司不少,效果和側重點也各有不同,但這樣的“帽子”卻無一例外地都有出現。“帽子”的關鍵是傳感器,理論上,傳感器分布越多,所能夠感應到的人體思維和情緒的種類就越多,進行相應動作的數量和精準度也就更高。同時,人類在進行不同活動時,大腦進行分析活動的區域也不一樣,所以相對于實現全面的頭腦控制,針對某些特定功能的腦控設備實現起來還要容易一些。
比如,最近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生物醫學博士亞當威爾遜(AdamWilson)就宣布,他已經研制出一種新型的腦控頭盔。這一頭盔主要提供給Twitter用戶,戴上它之后,它將自動和即時地檢測用戶的想法,然后只要用戶愿意,這些內容將以短信息的方式發送到手機以及Twitter平臺當中。這一發明成為今年腦控研究的一大亮點,它之所以倍受關注,還是在于它選擇了一個功能上的“捷徑”。也確實,有了這樣的目的性,腦控研究看起來的確要有趣得多。
當然,相對于寫博客這種太文青的事情,腦控的更大樂趣無疑還是游戲。澳大利亞的Emofiv Systems和美國加利福尼亞的Neuro Sky就是兩家將游戲作為腦控開發側重點的公司。Emotiv Systems即將推出另外一種讀腦頭盔,這款頭盔上分布了16種傳感器,將可以根據用戶的思維和情緒,在電腦游戲上表達出12種不同的活動,用戶的眨眼、微笑、緊張、激動等都包括在頭盔所監測的范圍當中。據介紹,它可以兼容任何Windows系統電腦,預計上市的價格為299美元,隨機還贈送一款用“意念”來移動物體的腦控游戲。
其實腦控頭盔還可以更便宜,Neuro Sky公司的腦控設備成本僅僅20美元,是前文提到的Emotiv Systems公司頭盔成本的十分之一。它只設計有一個感應部件,主要是探測人體情感變化,然后將這些喜怒哀樂顯示出來。雖然它還不能解決其它問題,但Neuro Sky公司顯然要高瞻遠矚一點,它們已經在與諾基亞、世嘉、美泰(生產芭比娃娃的公司)等公司聯系,希望能夠獲得訂單或者未來與其進行長期的合作。先確定用途,再考慮功能開發,美國人的頭腦確實比澳大利亞人要精明得多。
腦控還面臨著很多技術上的瓶頸。現階段就連最先進的醫用腦電波儀器所能讀懂的人體腦電波也不到三分之一,同時人體大腦的位置也不盡相同,人體肌肉運動所產生的電信號也有可能干擾腦電波信號等等,這些都在不斷地為腦控發展提出新的研究課題。不過無論如何,在未來用思維來進行控制將成為趨勢和流行,這樣子方便是方便,可這腦子里想的東西也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