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別抱沒哭的孩子”,也就是說小孩子,特別是幾個月大的嬰兒特別喜歡哭。要是嬰兒哭了起來該怎么辦呢?相信很多人都會把他抱在懷里不停地搖晃,以為這樣就可以讓他安靜下來。不過《Geek》建議各位最好不要這么做。因為猛烈搖晃嬰兒不僅屬于虐待兒童的一種形式(嗯,僅僅指在墮落的西方世界),而且可能會對嬰兒的頭部造成不可逆轉的長期損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寶寶出現癲癇、嘔吐、煩躁和嗜睡等癥狀。這些癥狀被稱為“搖晃嬰兒綜合癥”,更常用的說法是“虐待性頭部外傷”或“人為創傷性腦損傷”。虐待性頭部外傷在嬰兒出生后的6~8周時發生率最高,因為這個時期他們經常哭個不停,令父母和看護人“不由自主”地用力搖晃他們來制止煩人的哭聲。不過《Geek》要說的是,哭泣不會殺死一名嬰兒,但是搖晃卻有這個可能——新生嬰兒的大腦中有粘稠的未凝膠狀物質,且頸部肌肉發育尚不完普,猛烈搖晃時,迅猛加快和減慢產生的力量將給他們的腦組織和血管帶來巨大的損害,這種傷害可能比突然跌落直接撞擊頭部要嚴重得多。
以美國為例,20世紀70年代束以來,13%~30%被診斷患有虐待性頭部外傷的嬰兒困這些損傷而死亡,而且幸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長期損害,包括學習和行為障礙,失明,癲癇和癱瘓等,即使病情較輕也往往會遇到學習困難并難以集中注意力。
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進行的研究表明,虐待性頭部損傷病例中大約45%由生父造成,而25%由母親的男友造成,15%由母親造成,15%由看護人造成。因此在一些西方國家,一些社會組織和醫院針對那些最有可能實施這種行為的人群進行了初級預防工作,目的是使父母認識到猛烈搖晃嬰兒的危害,并教給他們應付嬰兒啼哭的辦法。事實證明這些社會方案是成功的。在美國,由于紐約州開展了以醫院為基礎的父母教育方案,嬰兒虐待性頭部損傷病例在3年中減少了47%。
不過在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就不這么樂觀了。一項調查表明,這些國家中有些父母根本不知道搖晃嬰兒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甚至將搖晃作為寶寶哭鬧的一種懲罰形式,所以這些國家報告的搖晃幼兒比例比發達國家高10倍以上!如果你現在能看明白這篇文章,你應該慶幸自己小時候沒被搖晃得太狠!總之,《Geek》希望各位同學最好不要把搖晃嬰兒當作一項有趣的運動,同時提醒那些新升級的爸媽或者準爸媽們注意這個問題——如果你們不想把未來的Geek扼殺在自己的懷抱中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