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種下個美女,到了秋天就能收獲好多好多美女,這當然只是個笑話。不過最近有一群瘋子科學家準備給大海施肥,好讓大海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之所以科學家會有這種想法,源于英國皇家海軍南極勘察船“忍耐號”上觀察到的新發現:當冰山消融的時候就有鐵質顆粒被釋放進海洋里,鐵質顆粒是海藻的營養物質,海藻的生長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藻最后沉八海底,將有害的溫室氣體羈留在深海里長達數百年。科學家認為這過程能夠阻止或者推遲全球氣溫上升。
有了前面這個發現作為鋪墊,科學家們提出了眾多解決方案,其中有一條相當瘋狂——那就是使用“鐵肥”在海面上繁殖藻類等浮游生物以吸收二氧化碳。簡單來說,就是將大量鐵粉傾倒人海洋中,充當“鐵肥料”,鐵可以助長浮游生物,使其大量繁殖,然后大量吸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此來降低溫室效應。
所謂的海洋浮游生物,是一種充斥整個海洋的微型生物。主要成員是繁殖力極強、種類數量繁多的海藻,它們具有葉綠素和其它色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也就是從空氣中吸取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養過水草的人都知道,水草正常存活繁殖下去的基本條件就是二氧化碳,同時還要勤加營養液,其主要成分是硝酸鹽及磷酸鹽。另外,還有種金屬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鐵。鐵是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的必備營養素,而且在海藻光合作用的電子轉移過程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它不僅有助于葉綠素的生化合成,而且還是鐵氧化還原蛋白的主要成分——該蛋白能促進細胞內的電子傳遞反應并儲存光合作用所生成的能量。
使用這種方法理論上每噸鐵粉就可以消除多達10萬噸的二氧化碳,只是目前學術界對此的看法并不一致。像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就提醒人們海洋生態非常復雜,向海洋中播撒可溶性鐵肥很可能引起大海的極端變化。奧克蘭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員也指出,在海中釋放1噸鐵質,雖能促進浮游生物的繁殖,但要繼續維持其成長,則需要用掉至少5000噸的硅酸鹽。對于這些對地球環境有益的發現,《Geek》都衷心歡迎,只要保證這些海藻不要像太湖藍藻爆發那樣可怕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