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景
QLT89式50mm榴彈彈射器于1980年代初開始論證研制,研制成功后首先裝備駐港部隊。這種榴彈彈射器與抗日戰爭時期的擲彈筒屬同一類武器,二者的結構和原理相似,在發展上具有傳承關系。本文分上,下篇,上篇主要介紹榴彈彈射器的歷史發展及本文主角—89式榴彈彈射器的結構原理與配用彈種……
歷史沿革與發展
說到榴彈彈射器這種武器,就不能不提起擲彈筒,二者的結構原理很相似,也可以說前者就是后者的延伸發展。二者均屬追擊炮型榴彈發射器,主要在近距離應用曲射火力殺傷敵方有生力量和隱蔽目標。其結構非常簡潔,使用極為方便。
日本是最早使用擲彈筒的國家,十年式50mm擲彈筒是日軍裝備的第一種擲彈筒。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又列裝了八九式擲彈筒。日軍大量裝備擲彈筒,在戰場上靈活運用,發揮了有效作用。這一武器被我抗日軍民繳獲后,進行了仿制改進并投入戰場使用,有力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如國民政府兵工廠在抗戰時期共生產27式擲彈筒4萬余具,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兵工廠在艱苦的條件下,也大力生產擲彈筒,裝備前線將士。足可見擲彈筒非常適合當時的戰斗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在歐洲戰場本來不怎么受重視的榴彈拋射類武器有了新的發展。比利時PRB公司獨辟蹊徑地開始了新型彈射武器的研究開發,在1950~1960年代,該公司陸續研制出了PRB424/425式單管彈射器、PRB426式12聯裝彈射器和手持式彈射器(NR8111式彈射器的前身)。1970年代末又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包括NR8111和NR8111A1式彈射器(配用NR208殺傷彈、NR209照明彈和NR210發煙彈)以及NR8464式12聯彈射器(配用NR438殺傷彈和NR440照明彈)等。其中NR8111和NR8111A1式彈射器采用了一種新的、密閉火藥燃氣的發射原理,其特點是將火藥燃氣密閉在彈的尾管內,實現發射時的“三無”(無聲、無光、無煙)。美國在1970年11月對這種“三無”近距離作戰武器的櫥念給予了肯定,并進行進一步研制。1986年10月下旬,在美國“陸軍裝備展覽及討論會”上還展出了與彈射器原理及設想相同的Lc52式無聲追擊炮,但是并沒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1990年,PRB公司宣布其彈射器及彈藥停產,并將生產權賣給法國阿迪菲克斯·迪坦公司。法國對該系統進行改進之后,推出了TN8111式單兵用榴彈彈射器及其配用彈藥(TN208殺傷彈、TN209照明彈、TN210煙幕彈、TN315和TN316訓練彈),射程增至750m,裝備法國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部隊。
1980年代初,我國根據自身的需求啟動研制采用“三無”理念的新式榴彈彈射器——這就是我國現批量裝備的QLT89式50mm榴彈彈射器,簡稱89式彈射器。
89式榴彈彈射器結構性能
89式50mm榴彈彈射器發射時無焰、無煙、無(微)聲,一般稱為“三無”彈射器。其是1980年代初在參考比利時PRB公司的NR8111及NR8111A1式“三無”彈射器后開始論證的,1990年代研制成功后,首先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其具有體積小、質量輕、隱蔽性強、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等特點,適宜山地和叢林使用。可以壓制或殲滅敵方有生力量及火力點,特別是遮蔽物后面的有生力量和火力點,破壞輕型野戰工事,在200~800m內為步兵分隊提供火力支援。
89式50mm榴彈彈射器由彈射裝置、擊發裝置、瞄準裝置和背帶四大部分組成。
彈射裝置
彈射裝置由彈射桿和座板組件組成。彈射桿的作用是賦予、引導榴彈飛行方向,承受榴彈發射時的后坐力。彈射桿外壁上設有突棱,內部有擊針組件。座板組件由鋼制底板、駐臼、鎖緊螺母和聚氯酯吸震套組成,尾桿與座板相連,并由駐臼壓緊螺母擰緊固定。座板為彈射器的后支點,射擊時承受后坐力。
擊發裝置
擊發裝置由支承管、擊發機組件、擊針組成。支承管的作用是容納擊發機,聯接彈射裝置和座板組件,其內部裝有解脫銷。擊發機組件由擊發套管、滑套、保險銷和活機體組成。擊發套管用于容納活機體,滑套用以驅動活動機件上下滑動。保險銷聯接滑套和擊發機,并起到保險作用。在活機體上設有掛鉤,用于驅動擊針組件。擊針組件包括慣性擊針、擊針頂桿、擊針簧和擊針座等,擊針頂桿上安裝有擊針簧,其上端與擊針相連,下端的環形槽穿過擊針座中孔外露,與活機體鉤狀部位扣合在一起,活機體向下運動時,帶動擊針頂桿向下,壓縮擊針簧,儲存擊發能量。



瞄準裝置
瞄準裝置由表尺板和背帶上的射角標記組成。表尺板上鏤刻有“三孔一缺口”式照門,并刻有“8、6、4、2”字樣,分別代表800m、600m、400m、200m的射程,其中缺口代表200m射程。89式50mm榴彈彈射器的背帶不僅用來攜帶武器,同時其還有裝定武器射角的作用,背帶上的4個鉚釘是與照門射程相對應的射角標記,即用于設定800m、600m、400m、200m射程的發射筒仰角。
89式50mm榴彈彈射器采用曲射射擊,其瞄準方法不像槍械那樣通過照門、準星瞄準目標,而是通過照門、背帶及彈頭上沿共同完成對目標的瞄準。具體方法如下:先將表尺板豎起,再將背帶對向目標,并用腳踩著背帶上相應的射角標記,將背帶繃緊,使背帶與筒身呈三角形,此時背帶賦予簡身一定射角,然后眼睛通過照門及彈尖上沿找到目標即可。例如,要瞄準200m處的目標,用腳踩住背帶上與200m射程對應的射角標記,并將背帶繃緊,左、右晃動筒身,使眼睛能通過與200m射程對應的照門并沿彈尖的上沿找到且標,即完成瞄準。
89式榴彈彈射器工作原理擊發原理
武器待擊時,活機體掛鉤卡住擊針頂桿下端的環形槽,向下拉動滑套,通過保險銷帶動活機體向下,活機體帶動擊針頂桿向下,擊針簧開始被壓縮,滑套繼續下滑,擊發機觸及解脫機構,釋放擊針頂桿,擊針頂桿在擊針簧的作用下向上運動。擊針頂桿運動到位后,在慣性的作用下,使擊針繼續向上運動,撞擊榴彈底火,完成擊發過程。
無聲原理
榴彈尾管內有一堵塞,堵塞內有底火及發射藥。擊針擊發底火后,發射藥迅速燃燒形成高壓火藥燃氣,推動榴彈向前加速運動。在榴彈向前運動時,堵塞沿尾管向下運動被尾管底螺卡住而停止運動,并隨榴彈一起飛出彈射器。在整個發射過程中,堵塞始終將火藥燃氣密閉在尾管中,使武器在發射時是無(微)聲、無煙、無焰。
9式50mm殺傷榴彈
89式50mm殺傷榴彈是89式50mm榴彈彈射器配用的主要彈種,該彈整體由引信、戰斗部、推進系統和尾翼組成。
引信由碰炸機構、延期自毀機構和保險機構組成。保險機構由保險桿組件、支座部件、回轉輪部件、過渡輪部件、騎馬輪部件、鐘擺部件、扭簧和片簧等零部件組成。當發射時,彈體飛離彈射器50~100m時回轉輪轉動到位,使引信解除保險,彈體即處于待擊狀態,但這時擊針受到阻隔簧的限制,自毀機構受到火焰隔離裝置的作用,所以此時彈不會爆炸。當彈體撞擊目標時,擊針克服阻隔簧的抗力,擊發回轉輪上的雷管,使彈爆炸。如果著發機構出現故障,未能引爆彈體,延時自毀機構就會發生作用。延時自毀機構由側擊針、火帽和延時藥盤組成。當榴彈撞擊目標未能引爆時,在慣性的作用下,側擊針擊發火帽,點燃延時藥盤,經過預定的延時時間(約19秒)后,火焰引爆雷管的主裝藥,使彈體自毀。
戰斗部由鋁合金殼體、破片套、主裝藥柱和充填零件組成。主裝藥柱為135g的鈍黑鋁炸藥,預制破片套由刻槽鋼絲纏繞制成,爆炸時可形成800余片的有效彈片。
推進系統也稱尾管部件,由尾管、堵塞、尾翼、底螺等零部件組成。尾管由鋁合金管材制成,上端裝有堵塞部件,下端內裝底螺、保護塞和外套尾翼(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底螺由高硬度鋁合金制成,裝在尾管的下端,用來阻止堵塞滑出尾管。堵塞部件實際上就是發射組件,由堵塞體、藥盒蓋、底火、發射藥和密封墊等零件組成,堵塞也是由鋁合金制成。
除了89式50mm殺傷榴彈之外,89式50mm榴彈彈射器還配有發煙燃燒彈及照明彈。(待續)
編輯/惠忻
[下期預告]本文下篇將對89式榴彈彈射器的使用方法、維護保養及改進型號進行介紹,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