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中美貨幣戰爭紀實:共和國高端決策揭秘》
高低肖萬春
中央編譯出版社
定價:29.8元
本書探討了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人民幣匯改問題上爭執的來龍去脈。并記錄了人民幣升值問題乃至由此引起的貿易戰、國債戰、G20會議等大事件。
《中國導演訪談錄》
易立競
廣西師大出版社
定價:28.5元
18位中國一線知名導演,縱論中國電影的復興與堅韌。既有對時代與體制的苦苦追問,也有對民族與文化的深深反思。
《看張及其他》
陳子善
中華書局
定價:26元
本書是一冊精致的讀書隨筆小集。作者是大陸研究、發掘張愛玲其人其作的第一人。在這本小集子里還有作者關于其他前輩學人、作家的研究文字。
《企業文化與企業倫理》
陳少蜂
復旦大學出版社
定價:26元
作者以企業文化、企業美學和企業倫理學的跨學科內容為核心,結合大量的實踐案例,對企業文化建設以及企業倫理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論述。
《身份與暴力》
阿馬蒂亞·森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價:28元
作者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對人類未來的哲學思考中,他指出,延續至今的沖突與暴力受單一身份的影響,所以,作者希望每個人都應成為全球公民社會富有建設性的公共表達者。
歷史的風向標
徐慶全
意大利哲學家克羅齊說過一句迄今仍為人樂道的話:“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不管克羅齊本人怎樣解釋,許多人更多地是從負面意義理解這句話,即認為歷史都是后來者按照現實需要或即時理解來建構的,歷史便不是對已逝過程的還原而是曲解。所謂官方修史,以史服務于政治,以國家威權史觀定于一尊,即屬此列。
不過,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歷史有官修,也必有民修。是故自中國有史記載以來,官與民對“歷史話語權”的爭奪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民間修史者為此人頭落地的情況常見諸史載。20世紀80年代迄今,伴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情況開始有所改變:官方一直希冀保持的定于一尊的威權史觀,逐漸為民間所解構;官與民的“歷史話語權”,雖爭奪依然,但相互影響、相互借鑒卻成為常態。在這一過程中,民間修史者先行,官方修史者有選擇地追認;反過來,官方的追認,就成為民間的風向標,進一步促進民間的先行。而歷史就在這個看起來有些滑稽的過程中變得愈發清晰起來。
上述有感而發的言論,是讀金沖及的巨著《二十世紀中國史綱》引發的。
《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煌煌4卷,從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國慘敗寫起,歷經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以及新中國建立后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政治風波(大躍進、反右、文革等等),一直寫到21世紀鐘聲響起的前夜。這一百年的歷史,此前也有人寫過。而金沖及的身份及地位,決定了本書的銷售熱度。
金沖及既是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又是中共黨史研究界行政級別最高(曾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等職)的專家,順理成章地被學界視為官修史的代言人。因此,此書盡管是金沖及個人署名,但坊間學者大多把這部書當作一個風向標來讀,也就可以理解了:作者寫了什么,沒寫什么,寫了的具體寫到哪一步,提法上評價上有什么新的突破;濃墨重彩的是什么,輕描淡寫的又是什么。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幸運的是,金沖及沒有讓讀者失望。本書印證了官與民修史者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的常態。
譬如,關于華國鋒的歷史貢獻。在華成為“英明領袖”時,沒有人抹殺其功績,尤其是他在粉碎“四人幫”中的作用,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在1981年華從最高領導人位置退下來后,這段歷史一度被人為地模糊了。坊間學者以及一些知情人士有感于此,紛紛撰文予以澄清。金沖及顧及到這些成果,在書中肯定了華國鋒首先提出解決“四人幫”的貢獻。
再如,毛澤東與江青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關系。既往官修者,或避而不談,或輕描淡寫,而坊間卻紛紛揚揚,事實與曲解并存。金沖及還歷史的本原:“文革”初期,毛對江是信任和重用的。江青和中央文革小組那幾年能夠到處興風作浪,沒有毛澤東的重用是不可能做到的。
上述對歷史的解讀與突破還有很多。把這些突破當作學術研究的新成果來讀,固然不錯,但當作一個風向標來讀,本書的意義就更大——金沖及的突破,事實上代表著官方對某些歷史敘述的開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