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蟲當“內奸”
歐洲科學家設計制造的機器蟑螂,居然可以擔任“內奸”,把蟑螂哄得一愣一愣,以為是自己的同類,還被機器蟑螂帶到平常不會去的明亮處任人宰割。
這些機器蟑螂的外觀一點兒也不像活蟑螂,但是它們的表層包裹著一層浸泡過蟑螂氣味分子的薄膜,這樣活蟑螂就會認為那些小機器也是團隊的成員。
專家先輸入程序,讓機器蟑螂與活蟑螂一樣,偏愛陰暗處,接下來改變程序,機器蟑螂變得更喜歡較亮的遮蔽處。這樣機器蟑螂就能把活蟑螂群帶到較亮遮蔽處,成功幾率大約是60%。
寵物也能喝上“純凈水”
科學家最新研制的這款飲水器可以讓寵物隨時喝上純凈流動的活水。經過活性炭過濾的水分不含雜質、細菌和不良氣味,安全衛生。驅動水流的馬達也采用靜音設計,沒有噪音。有了這款飲水器,我們無需頻繁地為寵物更換飲用水,即使它獨自在家也能喝上干凈水,保證身體健康。
新品種恐龍化石
澳大利亞近日發現三個新品種的恐龍化石,其中一個食肉龍比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速龍還要大。據推測這三個恐龍可能生活在9 8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其中兩個是脖子很長的食草類恐龍,另一個是巨大的食肉龍。科學人員表示這三個恐龍化石的發現對澳大利亞恐龍和環境研究有很大意義。
大象“妝扮”成熊貓
近日,泰國一只剛出生的熊貓成了民眾的“寵兒”,泰國還準備向公眾征集熊貓幼崽的名字。幾只大象也“妝扮”成熊貓的模樣,借此吸引人們的關注。
“有求必應”的右耳根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右耳根更軟,幾乎“有求必應”。研究顯示,人們的右耳更容易被打動,因為人們感覺來自右耳的信息更容易處理,所以右耳所聽到的任務也就更有可能被完成。這被稱之為“右耳優勢”。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通過右耳得到的信息是由左邊大腦來處理的,而左腦比右腦更具有邏輯性,更擅長理解口頭信息。
瑪雅遺跡成為“避難所”
近年來,位于洪都拉斯西北部的科潘瑪雅文明遺跡已經成了中美洲瀕危鳥類的“避難所”。瑪雅文明遺跡及其周邊地區由于叢林茂密,氣候溫潤,生態環境保持完好,吸引了金剛鸚鵡、祖母綠蜂鳥等近百種瀕危鳥類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