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崖
殊死的較量
成都戰役勝利結束后,楊勇于1950年1月率5兵團前指和第16軍回師貴州(留下第48師屬川南軍區建制),第18軍奉命執行“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的光榮任務。為了支援18軍進藏,一向顧全大局的蘇振華和楊勇。決定抽調3千人和4千匹騾馬、40輛汽車,編為2個運輸團,另將工兵總隊改編為工兵團(1300人),調歸該軍建制。兵團領導還派團前往慰問,勉勵他們戰勝困難,勝利完成任務。此時,5兵團的兵力已不足兩個軍。
由于國民黨的長期經營,貴州的反動勢力非常強大。解放前夕,國民黨貴州省主席谷正倫和省保安副司令韓文煥等制定了“貴州總體作戰方案”,作了周密的“應變”部署,到處招兵買馬,擴充地方保安部隊,舉辦“反共游擊干部訓練班”,把一批軍閥政客、豪紳惡霸、慣匪頭子及反動會道門骨干等封為大大小小的“司令”,潛伏下來,妄圖繼續同我抗衡。剛解放時,大軍壓境,潛伏匪特懾于我軍聲威,不敢輕舉妄動,全省暫時處于相對平靜的狀態。但為時不久,他們乘我5兵團主力入川、入滇作戰,全省上下忙于接管工作,群眾尚未充分發動,起義部隊的改造工作剛剛展開之機,四處串聯,蠱惑人心,公開扯起“反共救國”、“抗糧保煙,為民除害”和“反對禁用銀元”的旗幟開始暴亂。開始是小股騷擾,進而發展到襲擊我黨政機關、破壞交通、攻城掠地,最后形成全省性的匪亂,1950年3、4月間達到了高潮,那時,全省的武裝土匪達十余萬人。后來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31座縣城被土匪占據,一直打到貴陽市郊花溪,有時市內都能聽到槍聲,我2千余名干部、戰士英勇犧牲。有一次省委正在建業堂開會,有人慌慌張張地進來報告。又有兩座縣城失守,蘇振華鎮定地說:“知道了,繼續開會。”1月初,蘇振華和貴州軍區副司令員尹先炳帶1個加強連赴重慶開會,途經川黔邊境時,遭到800余名土匪的伏擊。蘇振華和尹先炳組織部隊反擊,將土匪打退,我3名戰士犧牲。楊勇和潘焱從四川返回貴州途中。也遭到了土匪武裝的攔截。一時問,全省大部分地區交通被阻,城鄉隔絕,生產停滯,商業蕭條,社會秩序混亂,形勢極其嚴峻。出現這種局面,同省委指導思想上對敵情估計不足,兵力部署過于分散,攤子鋪得太大,也有一定的關系。對此,一向嚴于律己、從不隱諱自己錯誤的蘇振華,曾多次在會議上作深刻檢查,主動承擔責任,及時總結了這個沉痛的教訓。他尖銳地指出:“我們決不可將全國情況作為貴州情況,國民黨反動統治在全國范圍內的滅亡,決不意味著貴州的封建勢力會自行滅亡;老區是封建殘余,而貴州卻是封建勢力原封未動。并且還在拼死反撲。”
1950年3月,蘇振華主持召開貴州省委擴大會議,根據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指示,決定實行野戰軍地方化、黨政軍領導一元化的方針,集中力量打好第二個戰役。蘇振華在總結報告指出:“剿匪、完成征糧、搞生產、克服財政困難、改造舊部隊,是今后一個時期的幾項主攻工作。剿匪、征糧是全黨對剿匪斗爭的統一領導。”
為了打擊匪特的氣焰。省委決定于1950年3月24日深夜在貴陽進行一次大搜捕。蘇振華和楊勇等坐鎮指揮,根據事先掌握的情報,一舉將圖謀在貴陽組織暴亂的“中國人民救國軍”頭子、軍統特務錢濟淵等249名反革命分子捕獲,并于4月3日將錢濟淵等3名主犯公審槍決。這一行動,有力地配合了全省性剿匪斗發的開展。
在軍事上,重新調整了部署,暫時放棄了一些不易控制的縣城及邊遠地區(共21個縣),以加強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線的守備;集中一部分機動兵力,組成東西兩個集團,分別由貴州軍區參謀長潘焱和第47師師長兼畢節軍分區司令員鄭統一負責指揮,采取鐵壁合同、梳篦戰術,實行重點進剿。鑒于貴州匪情嚴重。兵力不足,西南軍區先后增調3個師入黔作戰。遵照黨中央關于“軍事打擊、政治瓦解、發動群眾三者結合”的方針,組織武工隊下鄉,分片包干,深入發動群眾,武裝群眾(1950年底人民武裝隊員發展到28萬余人),使土匪陷于人民戰爭的滅頂之災。蘇振華和楊勇、尹先炳、潘焱等一起,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不知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輝煌的勝利
正當剿匪斗爭激烈進行的關鍵時刻,楊勇于1950年8月調離貴州,蘇振華奉命兼任貴州軍區司令員、省財經委員會主任,毅然把全省黨政軍的領導重任一肩挑了起來,率領全省軍民取得了第二個戰役的重大勝利。1951年1月28日,毛澤東主席致電嘉獎兩南軍區剿匪部隊,使蘇振華和全省軍民深受鼓舞。剿匪戰場的硝煙未散,尹先炳又奉命率第16軍于1951年3月開赴抗美援朝前線。蘇振華從大局出發,一面組織充實16軍的兵力(調整后達萬余人),一面指揮貴州軍區部隊繼續作戰,最后于1951年6月勝利結束冊享,望謨合圍戰,占領了被土匪盤踞的最后2座縣城,貴州全境宣告解放。經過一年半艱苦卓絕的斗爭,共計作戰4千余次,殲匪27萬余名,平息了全省性的匪亂。在剿匪中,涌現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創造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在1950年11月的一次合圍戰斗中,第140團2連副班長肖國寶英勇地撲向敵人正向我瘋狂射擊的機槍,以自己血肉之軀堵住槍眼,身中7彈,壯烈犧牲,掩護戰友們活捉了大匪首“貴州人民反共自衛軍總司令”曹紹華。貴州軍區授予他“馬特洛索夫式的剿匪英雄”光榮稱號,并將他所在的連隊命名為“肖國寶英雄連”。為了永遠紀念這位英雄,蘇振華等決定在軍區禮堂前建立肖國寶的塑像。
在剿匪斗爭取得重大勝利的基礎上,貴州省委根據西南局的指示精神,適時地從1950年10月開始在中心區近600萬人口的地區,開展了以清匪、反霸、減租、退押、征糧五大任務為中心的聲勢浩大的反封建斗爭,1951年底在全省范圍內鋪開。蘇振華形象地把它比喻為反封建斗爭的“淮海戰役”。緊接著,又分期分批進行了土地改革。全省土改的勝利完成,標志著貴州反封建斗爭的歷史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和偉大勝利。
1952年,蘇振華到北京參加全國財經會議期間,毛澤東主席在聽取關于貴州剿匪和民主改革的情況匯報后,高興地對蘇振華說:“不簡單,了不起。”這不僅是黨中共、毛主席對蘇振華本人贊譽,也是對貴州幾年來艱苦卓絕斗爭的高度評價,對貴州省全體軍民所做出的巨大犧牲的最高嘉獎。有幸參加過這場斗爭的老戰士和所有人員,都應當以此為榮,永志不忘。同時,我們也要對數千名血灑貴州、英勇獻身的戰友們。表示最深切的懷念和最崇高的敬意。貴州人民將永遠牢記他們所建立的不朽功勛。(續完)
責任編輯: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