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
作為漫步者公司的首款無線數碼產品,Ramble在設計之初就被寄予了厚望。從這款數碼無線紅外功放的指標來看,領先于我們以前所接觸過的無線音頻設備——高帶寬、高音質、高穩定性、無延時,極少的信號死角等特點讓Ramble成為當前近乎完美的無線音頻解決方案。在開始正式體驗之前,我們不妨先細細探查RambIe在設計上的獨到之處。
顛覆傳統功放的造型
在人們的印象中,功放產品總是以方方正正的造型出現。而漫步者Ramble的外型設計則脫離了傳統路線,以時尚,小巧作為目標。直立放置的發射器與可橫臥可豎放的接收器均采用圓筒造型,并以銀色和黑色作為產品主色調,其中銀色的磨砂鋁質機體金屬質感強烈,表面處理工藝出色,顯得簡約大方,清爽且不失科技感。
Ramble的發射器和接收器各自采用獨立供電,DC電源接口和3.5mm立體聲輸入接口被設計在發射器的背部下端。發射器正前方帶有一個紅色信號指示燈,當Ramble處于工作狀態且有音頻信號輸入時,該指示燈會自動亮起,以提示用戶當前的工作狀態。產品的電源和音量控制都在接收器上,它們被分別置于接收器圓筒的兩端。輕觸式的電源開關僅需輕輕一摸,就可以切換開關機狀態。圓筒的另一端的音量控制撥盤采用低阻尼手感設計,讓用戶可以輕松地轉動,而旋鈕中間的凹槽既能起到刻度指示作用,也讓造型更為出彩加有動感,同時還給用戶盲操帶來了方便。接收器上的音頻輸出接口有兩個一個是方便用戶連接耳機的3.5mm耳機接口,另一個則是被隱藏在底座一側蓋子下,可連接2.0無源音箱的線夾式接口。為了不讓連接音箱的線纜影響產品整體造型,Ramble還在底部設計了一條束線槽,讓線纜最終可由底座邊緣平直導出,而不顯得雜亂。此外,接收器底座下方還設計有掛墻孔,為用戶多提供了一種接收器的放置方式。
小個子大嗓門的秘密
Ramble接收器集成的功放功率高達50W,但它比起相近功率的傳統功放在空間占用上更具優勢。它為什么可以在保證大功率的前提下做到如此小的體積?原來Ramble采用Philips TDA8922功放芯片組成一組雙聲道數字功放。并且還采用Class-D音頻放大器技術,可實現高效率的電聲轉換(80%~90%),相對傳統的乙類功放(50%~60%)效率更高也更省電。另一方面,產品發熱量也會因此而變得較低,通過接收器的鋁制外殼就可進行散熱。
除此之外,漫步者也在Ramble中加入了節能設計,如果在10分鐘內沒有音頻信號輸入,Ramble就會進入待機狀態,將耗電量降至最低。通過這一功能,用戶可以在輕柔的音樂聲中進入夢鄉,之后Ramble會自動進入待機狀態,無需擔心功放會白白開機一整晚浪費電能。當然,這需要用戶提前在MP3或PMP播放器上設置好需要播放的音樂,將播放方式設置為不循環,并允許播放完畢之后自動關機或進入待機狀態。經過上述設置,音源設備就能在播放完畢后自動切斷輸入Ramble的信號,使之進入待機狀態。
先進的無線設計——Ramble的精髓
以前我們曾測試過的采用紅外無線技術和基于2.4GHz無線技術的音頻產品,它們的實際效果都無法讓人滿意。從產品名稱來看,Ramble采用的也是紅外無線技術,那么Ramble為何具備高帶寬,高音質、高穩定性,無延時和極少信號死角的特點呢?與漫步者工程師交流后我們了解到,原來現有的無線技術并不完全適合于音頻應用,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帶寬不夠或易相互串擾等。
1,其它無線技術為何不適用?
以當前業界采用較多的Wi-Fi和藍牙等基于2.4GHz的無線技術來說。藍牙的帶寬在1Mbps左右,難以滿足高質量音頻信號傳輸的要求。要知道,一個未經壓縮,雙聲道、44.1kHz/16bit的CD音質信號需要1.4112Mbps帶寬,所以說藍牙技術無法承擔高質量音頻信號的傳輸。
而我們所熟知的Wi-Fi側多用于無線網絡中,可以提供理論11Mbps~54Mbps的帶寬。雖然其帶寬可以滿足高質量音頻信號的傳輸,但它卻存在延時這個很難解決的問題。眾所周知,為了防止傳輸錯誤,Wi-Fi設備會不停對數據進行校驗,并由此產生0.x秒~1秒的延時。然而,這種看似短暫的延時會在用戶欣賞影片導致輕微的語音不同步現象,而人的大腦對于影音不同步的感覺卻極為敏銳,最終會影響用戶的觀看感受。另一方面,基于Wi-Fi技術的無線信號對墻體有良好的穿透性,有益于構建家庭小型網絡,但欣賞音樂或影片卻是相對私密的事情,使用具有穿透性的信號可能并不合適。此外,為了防止網絡非法接入,Wi-Fi網絡中的很多設備需要使用密鑰,而基于Wi-Fi技術的音頻設備也不例外,這又使得Wi-Fi無線音頻設備在連接和操作上顯得并不十分便捷,而且當鄰居也在使用相似設備時,還可能出現信號相互串擾的情況,所以利用目前的Wi-Fi技術來實現無線音頻傳輸也并不完美。
在無線技術中,還有一種基于紅外線的傳輸方案,它的基本原理是通過調頻,用紅外光載波將信號發送出去,并在接收器端解調出音頻信號。這種技術與FM廣播非常像,只是傳播載體是光波而非電波。然而它的缺陷在于和FM廣播一樣只支持80Hz~10kHz的采樣率,達不到CD音質標準,因此也不適合高音質的傳輸。
2,Ramble所用無線技術有何特色?
由于之前的一些技術并不完全適用于音頻傳輸,因此漫步者最終決定在Ramble上采用基于改良后的紅外無線技術。在信號傳輸過程中,會經過ADC轉換(Analog DigitalConvert,模擬一數字轉換),將信號編碼成數字串后發送,通過接收端接收后DAC(Digital Analog Convert,數字一模擬轉換)解碼輸出到功放子系統,它的過程類似于S/PDlF數字信號傳輸,音質完全達到了20Hz-20kHz的CD級水平。并且Ramble通過縝密高效的算法,制定了一套快速容錯糾錯的音頻專用機制,使得這一設計可以真正實現實時傳播,又能確保高音質。
由于采用紅外無線技術,所以Ramble傳輸信號的載體仍然是紅外光,它的一些特性和可見光差不多,例如漫反射特性。Ramble利用了漫反射來實現無障礙連接,同~空間內即使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存在障礙物,也不會影響到彼此的無線通訊,大大提高了紅外傳輸的穩定性。另外,為了實現更有效的漫反射,Ramble發射端采用了45度向上傾斜的18點紅外發射矩陣設計,可將紅外信號投射到天花板或墻體上,然后進行漫反射傳播,進一步增強了Ramble無線傳輸中的可靠性。同時,考慮到使用環境不同。用戶可能會把Ramble放
置于光線難以照射到的角落,或者被其它物體遮擋,從而可能影響信號接受的質量,漫步者還將Ramble的接收器設計為可旋轉調節接收角度,讓信號接受更加穩定可靠。
Ramble之高清體驗
簡單便捷的連接使用方式和具備CD音質的特點,讓Ramble的應用層面大為拓展。我們可以在無線傳輸條件下真正享受到各種隨身聽設備中的320kbps高質量MP3,或通過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回放高質量的APE音樂,并經由接收器上的3.5mm Line Out接口和2.0線夾接口輸出到耳機、2.0或2.1多媒體音箱上。這樣一來,書房、臥室、陽臺和客廳都能成為Ramble大顯身手的地方,只要確定了回放設備的位置,放好接收器,我們就能用MP3、PMP、掌上游戲機和音樂手機連接Ramble的發射器,并把它放到最便于連接操作的地方如沙發旁的小茶幾、臥室的床頭柜。在想要更換音源設備的時候,只需將插頭換接一下即可。
而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作為5.1音箱環繞箱的無線解決方案。5.1音箱至今不能大范圍普及,并非消費者沒有對多聲道的需求,最根本障礙在于環繞箱布線比較麻煩。據我們調查,大多數消費者在進行室內裝修時并未考慮埋入環繞箱信號線,那么要添置5.1音箱系統就意味著有兩條線纜“躺”在地上橫貫房間,既不美觀也容易被絆倒;而用戶自己沿墻邊布線,也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作為微型計算機高清實驗室的評測工程師,我們認為Ramble的出現無疑給眾多長期受5.1系統環繞箱布線困擾的玩家帶來了希望。因為我們使用漫步者新S5.1,對Ramble的實際性能進行了測試,而測試結果讓我們非常滿意。影片測試我們特地挑選了大動態高碼率的測試片段,進行了有線和無線兩種不同狀態下的對比。在《U-571》中潛艇躲避深水炸彈一幕中,Ramble在環繞部分帶來效果就實際聽感而言,與采用有線連接時并無差別,深水炸彈爆炸瞬間的聲浪激蕩,快速襲來,確實感覺不到任何延遲。而在《頭文字D》的秋名山飚車片段中,從環繞箱還原的車身漂移、輪胎摩擦地面的種種音效,也連貫流暢,細節分明。得益于Ramble足足50W的輸出功率,整個5.1系統在回放影片時的整體聲場和氣勢,也不亞于有線連接,完全可作為替代有線連接的方案。
為考驗Ramble的抗干擾能力,在回放測試過程中我們還特地打開了房間頂部的所有節能燈(節能燈的頻率與很多紅外設備的工作頻率相近,因此會造成干擾),這時我們另一臺設備的紅外遙控器立即不能工作了,而此時Ramble卻絲毫未受影響,聲音依然正常連續播放。由此可見Ramble的抗干擾能力確實值得稱道。
體驗總結
由于沒有線纜的限制,Ramble的應用面非常廣泛,它比傳統產品使用起來更加方便,也可能重建用戶的使用習慣。在Ramble的幫助下,MP3,PMP、PSP,筆記本電腦等便攜移動設備能真正成為家庭音響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設備的使用率。而對于高清玩家來說,Ramble可作為多聲道系統環繞音箱的無線解決方案,免去他們在室內后期布線的麻煩。當然,在我們看來,目前Ramble的價格還較高,1650元的售價即使是最忠實的無線音頻玩家接受起來可能還存在難度。我們認為當它的價格降到千元以下,才可能真正獲得有無線音頻應用需求的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