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 虎 曉 禾
在杭嘉湖名鎮南潯,“久安老年中心”是一家占地一百多畝,集公寓、俱樂部、醫院、賓館,文化樂園為一體的新型敬老院。它沒花國家一分錢,由榮獲“共和國的脊梁”世紀之星稱號的朱倍得自籌資金花十多年建起來的。
升遷之際,他辭去了公職
1996年3月,剛滿51歲的朱倍得辭去了南潯區委副書記、鎮委書記、經濟開發區主任等職。
不久,人們得知老朱辭職一是為讓出職位讓年輕人發揮才華,二想在南潯辦一個老年中心,讓老人有個安度晚年的樂園。
這個想法,始于他在區里當領導時。他親眼看到了一些老人因住房、疾患、家貧而生活困窘,這讓他思緒萬千,“老年人年輕時為國家創造了財富,如今他們理所應當得到國家的關心。當改革開放給民眾帶來快樂和幸福后,千萬不能忘記老人。”
耳順之年,他開拓新的事業
1996年重陽節。經過深思熟慮,朱倍得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自籌資金創辦浙江久安公益事業有限公司。公司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積極爭取政府支持,通過自籌資金,按照市場化運作方法在南潯建造一個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老年中心。
辭去公職,頭上沒了光環。他來到一家家企業進行集資,有人勢利得很,當面給他吃閉門羹;有人圓滑,表面應付,背后嘲笑他棄官不做,自找苦吃,夢想什么老人樂園。老朱不氣餒,他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格魅力,坦誠交心,終于打動了8位企業家,愿為老朱辦公司出一把力,為老齡事業添一把火。
不久,老朱籌集到股金三百萬。捧著這一張張支票和現錢,老朱眼睛濕潤了。他感到責任重大,事業艱辛。
接下來,朱倍得又通過銀行貸款等辦法,逐步解決了資金問題。在老年中心第一期工程的9個月中,老朱幾乎天天都在工地上與施工人員同甘共苦。
老朱想,新型老年中心建設要體現出時代特征,要考慮到老年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重需要。經過他的多方努力,一座占地25畝、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投資2000萬的嶄新老年中心終于矗立在世人的面前。
十年心血不尋常,絲絲白發為伊生。如今已經65歲的老朱,每天都要到老年中心去看望老人,聽取意見和建議。他還親自動手種樹栽草,為老年中心的發展四處奔走。如今呈現在人們面前的老年中心是個投資5000多萬元、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 、資產升值達2億多元的老年產業實體。朱倍得以久安老年福利中心為主體,以老齡產業為依托,建起了一個集吃、住、醫、娛、學為一體的老年社區。
深水靜流,他思考人生價值
老朱最欣賞的思想境界是“得諸社會,還諸社會”。可不,在具有庭園式的江南民居建筑特色的老年公寓里,每戶面積35平方米 ,設有小廚房、衛生間、走廊、陽臺,空調、彩電、熱水器等配套設施。今年老年公寓又新增設了11套每戶面積70多平方米的住房,目前室內裝修已完畢,準備對老人開放。老年公寓還建有園中之園的“梅園”和“桂園”,供老人休閑。
這些年來,老年公寓主要接納的對象是對社會貢獻大、收入低的教師、醫生和科技工作者。夫妻房間每間只要付6萬元押金就可長期居住。
對有特殊情況的老人,老年公寓還特別照顧。76歲的老教師潘聰是個孤寡老人,他一生為資助學生幾乎傾注了自己所有,所以到退休時已沒有多少積蓄。朱倍得聞知后,立即表示抵押金只收兩萬元。
老年公寓還專門設有老年食堂,成立了“公寓管理委員會”,每月組織老人學習兩次,逢年過節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以活躍老人們精神生活。老年俱樂部作為居家老人文化休閑和健身的平臺,已經擁有會員1138人。每天到文園晨練的社區老人有幾百人。上海交通大學還把老年中心作為離退休教職工的療休養基地。
十多年過去了,朱倍得沒工夫經營自己的安樂窩,也沒有為子孫后代積蓄百萬家產,他把錢財都投入到老齡事業,把精力全花在為老人謀福祉上。據專家評估目前的老年中心,價值2億多元。有人勸老朱想法把這2億多元資產賣掉,這樣去掉老朱必須還銀行貸款5000萬元后,還剩1億5千萬元。即使再去掉個人所得稅,他也是個億萬富翁。可是老朱就是老朱,他至今靠自己退休工資生活。他的住房還是妻子原來分配的住房。他常說:“老年中心是屬于老人的,老年中心永遠是老人的樂園。而我永遠是老人的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