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越獄
2009年10月17日14時30分,當四名越獄犯沖出堡壘般的大門時,他們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的問題是——向哪里逃?
呼和浩特市第二監獄距離市區并不遠,開車半小時就可以抵達市中心的新華大街。監獄周邊的地形并不復雜,東墻與東二道河村毗鄰;南面是一大片濕地,很難行走;西面是燒磚取土的荒地,被挖了很多大坑。監獄的正門,也就是北面是惟一的進出通道,門外是一條100余米長的柏油路。這還是屬于監獄的內部道路。路的東面是一塊停車場,西面是家屬小區,里面有七棟家屬樓。路口處還有一座門衛室,主要負責家屬區的保安。
也就是說,無論探監家屬還是工作人員上班,都要經過這條100米左右的半封閉道路,所以也常會有出租車駛入。不得不說,越獄者的運氣非常好,在沖出監獄后正好有一輛出租車經過,搶車與出逃幾乎無縫連接。
越獄者不僅搶到了第一個交通工具,而且還得到了盤纏。出租車上有一位前來探監的女士,她身上帶了600多元錢。也許心有戚戚,越獄者只搶走了300元。
逃亡之初的一小時,對四名越獄犯至關重要。因為他們可以在警方作出反應前,選擇逃跑方向,盡快離開現場。更重要的是,他們手上有車,有條件走得更遠。事實也是如此。警方在事發約一小時后才接到報案,開始著手部署圍堵、設卡等抓捕工作。
但從結果看,越獄者并沒有利用好這一個小時。
現在還不清楚,高博等越獄者是否設計了清晰的逃亡路線。他們四人沒有一人是呼市本地人,只有兩人在呼市有短期的工作經歷,而且除了董佳繼外,其他三人都是在2004年入獄,已被關押了五年,而董佳繼也是在2007年入獄,對外面的世界很陌生。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四人都不熟悉地形和道路,更多是靠方位進行判斷。
四名越獄者駕駛著搶來的出租車,駛出最后的100米,進入市政公路。出了二道河村約一公里是一個三岔路口,向左是托克托縣(位于呼市的西南方向)的公路,向右是進入呼市的道路,再走兩公里就是南二環路,過二環則進入市區。
越獄者作出的第一個方向選擇是,他們沒有去托克托縣,而是向右轉先開到了南二環路,但也沒有進入市區,而是沿著南二環路向東行駛。二環路上有路牌可以幫助他們暫時找到方向。此時,逃亡者在路線上刻意回避了進入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進入二環路不久,搶來的出租車內的燃氣突然消耗完。四人在紫薇汽車廠附近棄車,喬裝路人上了另一輛出租車,繼續向東沿城市邊緣行駛,然后折向東南,進入金橋開發區。這個區域是呼市的新城區,在開過了一個個新建廠區和被房地產廣告圍起來的工地后,出租車來到呼市煉油廠生活區的門口,停在了大黑河橋頭。
這時四人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棄車步行。這個決定很有可能是因為橋上立著的那塊牌子——“前方1公里收費站”——他們擔心在收費站被堵卡的警察抓獲。至此,越獄者的乘車里程約為16公里,正常行駛只需20分鐘左右。
當時公安部門還沒有行動起來,但他們已像驚弓之鳥,選擇隱蔽前行,放棄了走得更遠的可能。此時,應是10月17日15點左右。
逃亡
深秋的北方田野視野絕佳。金黃的陽光照在大地上,路邊是落了葉子的楊樹,玉米大部分已經收完,褐色的土地裸露出來,只留有枯黃的玉米根莖。
下車后,越獄者向東南方向行進,大致與102省道平行,這條路通往涼城。他們走了約20公里,來到和林格爾縣的姑子板村附近。此時應該已經天黑。據后來警方掌握的信息,四個人在村子附近的玉米地中稍作休息。當時入秋以來最強的一股冷空氣掠過內蒙古,大風掀起了沙塵,晚上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
逃亡的第一天行將結束,乘車與步行總共走了大約30多公里。
熬到早上6點多鐘,董佳繼與喬海強走出了玉米地,打算去找點吃的。在整個逃亡過程中,幾乎所有出頭露面的事情都是董與喬來完成,搶來的錢在喬海強身上。他們走到了姑子板村附近,跟隨一位剛剛擠完牛奶的老太太。高博和喬海強告訴老太太,他們往大同方向販玉米,但是車壞了,并問附近有沒有修理廠。
善良的老太太看到他們很冷,就把他倆領到了家里,在其兒子的小賣鋪里,賣給他們紅塔山香煙、兩瓶飲料和十幾根火腿腸,一共70多元。
10月18日的太陽升了起來,逃亡進入第二天。
在逃亡路上,董佳繼打了一個電話,接電話的人是他在山西大同的父親。這個電話被警方截獲。如果真如越獄者被捕后所說,有去山西的煤礦打工藏匿的計劃,那么可以沿102省道到達涼城,然后再向南50公里左右就可以進入山西大同境內。進入山西最近的路,則是沿209國道向南,經和林格爾、清水河兩縣,進入山西朔州市。
但是這一天,他們改變了逃亡方向,在姑子板村從東南折向西南,經七桿旗、古力半、丹岱、克略等村子,斜插短暫進入了土默特左旗。并在這天下午,從一間房村向西跨越209國道,再次回到了和林格爾縣。
然后四人繼續潛行向南,經過了四鋪、三鋪,傍晚時分到達了西窯子村。他們的行進路線大概位于209國道西側兩三公里外,與209國道平行南下。大概18點多鐘,四人在西窯子村溝內點起了一堆篝火取暖,并派一人到村小賣部買了火腿腸和飲料。
稍作休息后,繼續倉皇逃竄。過西窯子村向南地形有了一些變化,丘陵坡地逐漸增多,松弛的黃土被雨水侵蝕,田野間溝壑縱橫。丘陵只有90米高,生長著一米多高的檸條,用來防風固沙。丘陵間有一些自然生成的窯洞。
越獄者似乎嗅到危險的味道,沒有再尋找隱蔽處過夜,而是向南穿越了前腦木氣、后腦木氣兩個村子,于凌晨時分抵達臺幾村東的三多煤場附近。
簡單估算下來,10月18日這一天越獄者走了至少六七十公里,前后兩天加起來共100余公里,基本走完了逃亡的全部路程。事實上,他們再也沒有走出以臺幾村為中心的狹小區域,剩下的時間就是繞圈子、躲藏和落網。
這一帶人口稠密,東側沿209國道是蒙牛公司的盛樂生產基地,以及內蒙古師大的分校區。公路西側的村莊首尾相連,每個村子都有千人左右,種植玉米并飼養奶牛,生人進入很容易被發現。
警方所收到的報案線索也越來越集中地指向這一地區。目標的位置逐漸鎖定,警方張開了一張圍捕大網,從北面的臺基營至南面的臺幾村,方圓150多平方公里。隨著時間推移,這張網一點點收緊。
末路
四個越獄犯此時已經筋疲力盡。10月19日凌晨4點50分左右,他們進入臺幾村向王老漢敲門要水喝。被拒絕后,又從臺幾村返向東北行,攀上了前腦木氣村東南側的山梁。在這里,透過清晨的陽光,他們發現了山下搜捕的警察。
越獄者已成驚弓之鳥,慌亂中甚至丟棄了棉衣、火腿腸和香煙,躲藏在一處窯洞內。
臺幾村前有一條公路,向西通往托克托縣,公路邊有一家叫“藍勇勇”的小賣部。大概7點半左右,越獄者再也堅持不住了,走出山洞到這家小賣鋪購買香煙和食物。半小時后,警方接到報案,開始收緊最后的網線。
20日上午8時許,四人在被追捕中向西北逃竄至南窯子村,路上搶奪了一輛農用三輪車,并劫持了一名人質。農用三輪車駛上了通往托克托縣的公路。
這是最后5公里的奪命狂奔。農用三輪被警車撞擊后,又行駛出60余米,最終翻倒在小韭菜溝村的路口。高博被擊斃,其他三人被抓獲歸案。此時是20日上午9點30分左右,67小時的逃亡終于結束,只剩下路基旁還遺留著的一片碎玻璃。
(李遂摘自《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