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南
老外灘被看成寧波的新名片,這個直視三江口的地方,面對渾濁的江水,造出了上海外灘和新天地的結合體。它的位置頗像外灘,但房子卻與新天地類似,身著婚紗拍照的青年人穿梭于這里的每條小巷。在整個建筑群的外沿,矗立著一座天主教堂,新人們從里面走出,讓人看到上海的影子。
做城市研究的杭州人杜克說:“寧波是浙江的上海?!痹谝粋€經濟強大的省份,寧波對其他地市人的不屑和輕視仍然經常性地出現在關于寧波的討論中。從1980年代成為副省級城市后,它和浙江其它城市的關系,其實和青島之于山東、大連之于遼寧別無二致。寧波造就了一連串富有聲譽的企業——杉杉、雅戈爾、吉利、波導……
中國的副省級城市是一個讓人產生特殊心理的地方,行政級別上的高一等級決定了市民自信心上的高人一等,而全國普遍存在的各類資源向行政中心集中的特點,又讓寧波人產生了杭州是靠全省人民養大的,而寧波的發展則源于自身的心理,自豪感表現得更加強烈。
從經濟上看,寧波的發展和浙江賴以成名的“小商品、大市場”模式頗為不同,在地理和血緣的親近感上,它和上海的糾結顯然更多。
二者之間的聯系始于1793年,歷史上著名的馬戛爾尼來訪,為乾隆皇帝帶來了一張地圖,上面標明上海和寧波兩個港口,英國人希望用通商碼頭的開放,來扭轉常年的貿易逆差,并同時指定寧波舟山的一個小島,供英國商人暫住和存放貨物。要求理所當然地被拒絕了,一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后,寧波和上海才成為對外開放的港口。
鴉片戰爭后,寧波的發展一直落后于上海。由于甬江的港口無法滿足近代輪船的??亢托敦?逐港口而居的寧波人一批批遷往上海,以致于號稱現在30%的上海人都是寧波人。此后寧波人利用和政治的聯姻,開始在上海灘站住腳跟,創辦了上海第一家銀行、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第一家五金店等等,至少創造了50個以上的第一。他們先是依靠外國勢力的支持,后又成功利用老鄉蔣介石的政治影響力,成為中國近代最成功的商幫。
人員的流動造成了寧波一直是上海人走親戚和掃墓的重要目的地,許多上海家庭都有寧波親戚。去過寧波的一些人告訴我,寧波不是一座讓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后來,上海建起了洋山港,與寧波北侖港形成強烈的競爭關系。寧波市的官員說,這個港口本身就是為上海而建的,因為“寧波本身沒有那么多貨物可供運輸”。但是,上海興建世界級港口的夢想還是促使他們上馬了洋山港工程。
圍繞兩個港口的口水一直沒有斷過,但浙江人再次選擇了多做少說,在奧運火炬到達之前,通暢了從寧波到嘉興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將自己和蘇南的距離拉成了直線,使得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到北侖和洋山兩個港口的物流成本被拉平,寧波港和上海港的競爭正式開始。采訪中,寧波人更多談到的是杭州灣大橋大大縮短的寧波和上海之間的距離,上海對寧波的經濟輻射作用,并不輕言競爭。
對于浙江的寧波,它顯然已經是無可爭議的經濟中心,它擁有更高的行政級別,并且繼承了浙江令人羨慕的私營經濟活力,但顯然,它更愿意把自己和上海聯系在一起,接受這一區域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并與其展開小心翼翼的競爭。
在寧波,當地人熱衷于講述寧波商人在上海的故事;在浙江,寧波是上海的寧波。
(王新松摘自《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