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現在已經是十一月。我們經常聽到好于預期這句話,國內情況是好于預期,國際情況也可以說是好于預期,說明預期和客觀發展有一定的距離,當然由于人們做出了努力,努力見到了成效,但是預期也包括了人們的努力。目前大家都在議論明年,經濟形勢會怎么樣,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問題。議論中,似乎議論“上面”應該如何比較多,也就是議論政府的走向,議論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議論對內涵的充實、完善和微調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一級一級去落實。在這里,我們先不議論“上面”應該怎樣,而是想重點探討一下,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應該注意什么,企業應該注意什么,個人應該注意什么,協會、中介等社會組織應該注意什么,媒體應該注意什么。提出五個問題。
一、要保持穩定的心態。大家想想,穩定不穩定有何異同?形勢一動蕩,心態就難于保持穩定。現在信息這么發達,往往一有一個不好的消息就會引起很大的波動。心態不穩定,就會帶來判斷的波動,就會帶來行動的過度的反應。實際上,我們回顧金融危機以來,上溯到金融危機之前,最近,是好消息有,不好消息也有,喜憂交替。我們應該得到一個綜合的趨勢,就是好也好不到哪兒去,不可能一派鶯歌燕舞,事事滿意,處處順心;另一方面,充其量,壞也壞不到哪兒去。將來也是這樣,一條平坦筆直的大道,不可能!困難大得解決不了,沒有希望了,也不可能!穩定的心態不是做不到。
二、辦好自己的事。當年小平同志在國際風云動蕩的時候就強調要辦好自己的事。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又往往忽視了。古代孔融的孩子在曹操派人來抓他們的情況下,竟不著急,說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也不盡然。再好的形勢下也有破產,再差的形勢下也有發財的。巴菲特和索羅斯,不就是一個發了財一個賠了本嘛!有的人,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一天到晚,特別注意上面做什么,別人做什么,國外如何了,就是沒有下功夫辦好自己的事。當然,現在經濟國際化了,信息化了,不像過去的桃花源,上下左右彼此影響特別大。但是,一個企業做得好不好,環境再好,機遇再多,還是要靠自己的基礎,自己的能力——執行力、控制力、消化力、應變力等等。自己的事只能自己辦,從來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股市很能說明問題,散戶就像大海中的一葉小舟,但是你要是有一定的力量,有知識,對情況了解,有嫻熟的技巧,有較好的心態,你比別人肯定會好一些。如果你不辦好自己的事,一定會一塌糊涂。一個社會,一定要引導社會的每個組成部分辦好自己的事,而不是都去看別人。
三、要艱苦奮斗。現在講艱苦奮斗很少,憑什么讓我老百姓艱苦奮斗。一講發展,就要政策,要錢,要條件。我干不上去有一萬個理由。現在社會中有的地方像瘋了一樣,一天到晚講資產運作,兼并重組,風險投資,上市融資,創作概念,編寫“故事”。心想一夜之間發財致富。金融是發達了,財富可能會以幾何級數增長。但是,一天到晚依靠巧取豪奪,早晚會失敗。人們只看到了有的人短時間內取得的巨大的成功,沒有看到他們成功之前所付出的長時間的努力。任何地方、任何企業、任何個人,從長時間來講,從根本上來講,離不開艱苦奮斗。
四、要加強管理。現在我們和發達國家很多方面的差距縮小了,甚至達到或超過,差距主要就在管理水平上。我們要完成結構調整、環境保護等,都離不開管理。不能只講順耳話,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是有自覺性的,都沒有惰性等毛病,討好大家。管理很多情況下是少數對多數,而不是多數對少數。很少有人愿意大聲疾呼加強管理。管理就要得罪人!不得罪人又能加強管理當然是天下之大好事。我們對管理者的評價應該科學。誰都不愿意得罪人,好人搶著做,管理水平就很難上去。研究管理問題不能只研究管理者問題,也要研究被管理者問題。被管理者為什么成為被管理者?被管理者如何做好被管理者?股市出問題管理者難逃其咎,股民不成熟難道就沒有責任?誰愿意說得罪人的大實話。
五、要講辯證法。目前,人云亦云,趕浪潮,隨大流的情況太多了。我們吃不講辯證法的虧太多了。一講新興產業,大家就一哄而上,結果新興產業也出現了重復建設。實際上,傳統產業不是文章已做盡,而是大有文章可做。在我國,一方面許多商品和服務大大過剩,一方面又有許多消費者迫切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十分缺乏。有的人老看上面怎么干,別人怎么干,傳媒怎么講,但自己不獨辟蹊徑。老是沒有獨特的心得、獨特的創造、獨特的方法,也就老是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