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地處江蘇省東部沿海,是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市,新長鐵路、204國道、沿海高速公路貫穿其境。在其西南,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以串場河和204國道串通的白駒、草堰、劉莊等鄉鎮一帶,玩具產業蓬勃發展,遠近聞名,玩具行業優勢明顯,被譽為“玩具之鄉”的白駒鎮,就建有三個私營玩具工業園,以匯龍工業園為例,到2009年3月,入園玩具企業就已達23家,帶動周邊村鎮80多個玩具加工點,形成從玩具原料到成品和銷售服務一條龍的生產體系,主要產品有布塑、布絨、長毛絨、尼絲紡、工藝鞋、繡花靠墊、仿陶瓷玩具、電動聲控玩具等10多個類別近千個品種,產品遠銷美、德、英、法、日、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近萬人。在白駒、草堰等鄉鎮玩具產業帶動下,串場河西側的合陳、大營、新垛、戴窯等鄉鎮,具有一定規模的龍頭加工企業有幾十家,加工點更是達400多個,從業人員5000多人,2008年實現加工值2.2億元人民幣。玩具產業歷經早期的零星火種,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玩具生產企業已遍布整個區域,形成一個典型的產業集群,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并帶動了當地紡織、化工等工業的發展。
追溯這一玩具產業集群的生成,私營經濟作為主體的鄉鎮企業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在串場河一帶,作為鄉鎮企業的私營玩具工廠在多年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頑強生存了下來,并且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日益發展壯大,這種演化并不是以生產資源本地化為基礎的,事實上,除了勞動力廉價外,當地并不存在毛絨布料及其零件的生產和成本優勢,但就在這種看似不具優勢的社會環境下,當地就像廣東和浙江的大多數鄉鎮一樣,雖然自然資源不富裕,卻將一種產業發展得很有生機,其卻不是簡單的由政府劃幾塊地,折騰幾個工廠和搗騰幾個展覽的結果,而是生產要素中各個方面在市場經濟的整合優化下產生的合作成果。
一、主導企業輻射下的加工業擴散
回顧這一玩具產業集群的發展歷史,主導企業在其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導向性作用。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這塊古老大地的時候,在中央的號召下,各個地方涌現出搞活經濟的迫切愿望。當時的玩具企業非常少,作為白駒鎮政府主導下的白駒玩具總廠是周邊乃至大豐市屈指可數的玩具龍頭鄉鎮企業。當時盡管處在計劃經濟的比較僵硬的體制下從事生產和經營,卻也搞得有聲有色。經營活動活躍,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繼而成立了分廠,出現一廠和二廠生產和經營都很好的喜人局面,職工人數眾多,一度是該鎮最大的輕工企業。由于其紅火的示范效應,引得周邊的各個生產隊和鄉鎮都想辦法搞玩具廠。當時基本不存在小加工點,全部生產都在廠內搞定。生產繁忙的時候,最多也只是在一廠和二廠內部協調生產,到后來填充棉的簡單工作只好放出去,由外部家庭人員從事,由于有利可圖,該鎮上很多家庭都去白駒玩具總廠領玩具皮殼和化纖棉回去填充,做好后再返回工廠,加上生產隊的玩具廠也以類似做法外發加工,白駒鎮幾乎成了全民皆玩具的情況。這是當時主導企業輻射的初步情形。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落后的體制使得該廠日益難以為繼,先是一廠瀕于倒閉,不久二廠也處于相同的境地。隨著主導企業的謝幕,玩具的生產經營進入到一個混亂的境地,出現了眾多小玩具企業,這種現象隨著市場調整的步伐,逐步出現了些實力稍強、經營管理較出色的骨干企業,以這些骨干企業為綱,又帶動了眾多小加工點,宛如滿天星辰鋪散開來,這是主導企業輻射的另一種形態。當眾多玩具企業爭相崛起之時,一個玩具產業集群就誕生了。
二、企業家資源支撐
市場經濟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通常稱呼就是能人經濟,玩具產業正是當時由當地鄉鎮政府以幾個所謂能人搞起來的。這些能人事實上就是早期涌現出來的企業家,他們目光敏銳,思想開放,盡管在當時呆板的體制下仍然使企業經營管理得很有起色。同時在這種能人經濟的示范下,當時各鄉鎮及生產隊都在雇傭和招募能人搞企業,小批懂經營會管理的人逐漸嶄露頭角。同時,各玩具企業內部由于長時間生產經營的磨練,部分人員逐漸熟悉和掌握了生產經營管理上的一些經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漸漸成熟起來。由于后來市場競爭的加劇,落后的體制已成為生產的束縛,企業不賺錢、虧損甚至連年虧損,使得企業職工工資收入逐年下降,生活水平停滯不前甚至陷于困境。少部分人則勇敢地辭職,自己出去闖市場。這些人則是當時私營企業的帶頭人,由于切實關系到自己的生存,這些早期的私人企業主壓力大,奔勁也足,能吃苦。逐漸這些早期的私營業者搞出來一些名堂,在這種示范效應下,更多的人走了出來。他們半輩子干的是玩具,所以絕大多數人出來以后還是選擇玩具,經濟實力小的辦個加工點,經濟實力稍好的就辦個小玩具廠,在市場的錘煉下,這些人抓住了機會,歷經多年的拼搏,企業逐步發展和壯大,發展成為當地的玩具骨干企業。大豐神龍玩具有限公司就是當時的一個典型,該企業董事長當時跳下海搞經營時,作為鎮辦企業的玩具總廠領導還幾次三番勸其回廠,最終還是毅然決然辭職獨自出去闖市場,背個包裹到處奔波,跑上海,跑廣東,與貿易商結成緊密合作伙伴,終于歷經多年拼搏,發展成為當地的骨干玩具企業,該企業董事長也當選為鹽城市玩具協會的會長。放眼望去,現在在玩具私營堆里混出些名堂的這些私營企業家,大多數都是當時玩具總廠的職工,有的是車間主任,有的是供銷員,有的是生產小組長,甚至還有的是當時的后勤人員。正是當時的鎮辦企業成了玩具私營企業家的搖籃,自然而然地培養了一大批私營企業家。同時在外地的玩具大企業里鍛煉的當地人也回歸故里,加入到當地的私營經濟中。再后來在這些私營玩具企業中得到鍛煉的人很多也不滿足于現狀,熱衷于自辦玩具加工點,真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作為玩具產業集群中最關鍵的生產要素——企業家資源是在當地孕育和發展起來的,由于他們的廣泛存在,奠定了這一玩具產業集群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三、勞動力市場活躍
大豐市串場河一帶屬于里下河地區,自古是農業發達的地區,河西岸屬興化境內,也是傳統上的農業發達的地區。當地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尤其在上世紀80年代,城鎮人口基本靠鄉鎮企業為生,農村人口則以田為本,農村人口基數大,人均耕地在全國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人口密度大使得當地城鄉生活水平偏低,外出打工人員雖不及河南、四川等地,但已占當地人口的半數以上。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使得鄉鎮私營企業的用工在上世紀80年代以后有了比較充沛的數量保證。尤其在上世紀90年代以后的一段較長時間的黃金增長期具有充足的勞動力保障。加之當地的生活水平不高,勞動力成本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里比較低廉。而數量充足和價格低廉的勞動力資源,正是玩具產業集群得以快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保證。傳統意義上,玩具產業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當地勞動力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由于長期以來工業基礎貧乏,玩具在當地一直是比較重要的加工業,使得當地的勞動力的玩具技術水平一直處于一個較好的水準,加之玩具生產技術要求不高,當地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在全國農村中處于較高的水平,因此勞動力素質比較高,有助于玩具產業勞動力實現當地化。充足、廉價、高質的勞動力資源有利于玩具產業集群的生成和發展,避免了廣東那種民工潮的波動,保證了玩具企業的生產穩定性,保障了玩具企業發展的持續性。由于長期的玩具產業的影響,眾多技術人員在當地的流動,專業化技術人員的聚集和技術生產經驗的累積,推動了技術進步和工藝改造,使得玩具企業能夠維持生產技術的長期的生命力,由于生產競爭中淘汰的玩具企業中的勞動力和技術人員迅速流動到其他新興的玩具企業和老企業中,增強了這些企業的生產能力,保障了這些企業擁有充足的具有一定生產技能的勞動力,這也是當地玩具產業歷經數十年市場洗禮而不倒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外部市場的輻射和拉動
大豐玩具產業集群的生成和發展同周邊城市和地區的輻射和拉動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地地理位置處于長江三角洲的北部邊緣,其東南為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市,西南則為江蘇省省會——南京市和中國最大的玩具產業集群之一——揚州玩具產業集群。事實上,正是上海和南京等大城市中數量眾多的玩具貿易商在世界玩具龐大的需求推動下,在周邊地區尋找玩具生產基地的過程中,逐漸生成和發展壯大的玩具產業集群。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上海玩具貿易商帶著幾個外商前來當地玩具企業聯系生產事宜,當時就成為了當地周邊地區的一個特大新聞,轟動了周邊幾個鄉鎮。老外的大訂單也讓當地人開了眼界。隨著生產廠商和上海、南京的貿易商的聯系越來越多,越來越緊密,這種由大城市輻射和拉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而且這種拉動玩具生產的趨勢有一個主導的方向,即外向型的生產貿易為主導,即當地的玩具生產主要為國外需求以外貿為主導方向。這同其他有的玩具產業集群不同,外貿單子好做已成為當地玩具企業的一個共識,在這種認識的驅使下,當地發展成為主要為外貿而生產和加工的產業集群。隨著生產的擴大,越來越多的玩具企業已經不滿足于周邊玩具貿易商的需求,更多的玩具企業走向外地玩具市場,在浙江義烏玩具市場有專業攤位的就有多家,浙江發回當地的玩具生產和加工的外貿訂單也越來越多,為浙江的外商而生產成為當地的一個常見的現象。有遠見的玩具廠商則將參加廣交會和國外玩具展當作對外窗口,網上貿易也異?;钴S,玩具廠家更多地繞過中間商而直接與外商打交道的越來越多。正是由于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世界玩具需求的不斷增長,促進了當地玩具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與上海、南京、浙江等長江三角洲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的地理位置的接近,都催生和壯大了當地的玩具產業集群。
從串場河玩具產業集群的發展歷程來看,串場河玩具產業集群屬于內生性玩具產業集群,當地合適的玩具基礎環境和勞動力剩余環境是內因,而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是外因,再加上當地政府的適當引導和規劃,以上所述的四個因素共同作用、相輔相成,玩具產業集群一支獨大便成為當地經濟的一大特色。
(周俊蘭,鹽城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國際商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