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玉
隨著黨和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各項政策的落實,我國經濟開始企穩回升。但必須看到,目前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需要大力提升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主導作用。而要形成穩定的內需主導型經濟發展格局,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尤為緊迫和重要。在這方面,供銷合作社系統顯然大有可為。
一、開拓農村市場面臨著嚴峻挑戰
我國有兩億多個農村家庭和近8億農村人口,農村市場十分廣闊,消費潛力巨大。但要把潛在的市場需求轉變為現實的購買力,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快農村市場的建設。
農村市場流通秩序問題凸現。隨著市場取向改革的深入,我國原有的農村商品流通格局被打破,逐步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和多元市場主體競相發展的新格局。個體工商戶、農產品經紀人、農村合作組織、流通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迅速涌現,在搞活農產品流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流通主體多元化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主要是一些市場主體規模小、實力弱、經營方式落后,給農村流通秩序帶來了沖擊。
農村市場流通成本高。在廣大農村,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運輸條件差,使得商品的運輸成本偏高;由于農民居住分散,購買力低下,具體到某一區域,市場容量有限,商家很難批量采購,從而使得交易費用、采購價格隨之上升;同時,由于商品周轉率低,庫存積壓也增加了相關成本。另外,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以小百貨、夫妻店等方式為主,缺乏超市和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這些因素都使得農村流通成本高、利潤率低,難以吸引商業資本流入。
農村市場有效供給不足。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對農村市場缺乏了解,對城鄉居民的消費差異研究不夠,為“三農”服務的意識淡薄。目前,我國相當部分農村居民消費水平還處于較低層次,對商品的需求更關注物美價廉、經久耐用。同時,一些富裕地區農民的消費需求隨著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而一些企業,未能充分考慮農民的消費心理和農村地區差異的因素,致使其產品難以滿足農村的消費需求。
城鄉市場規模差距不斷擴大。隨著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我國的農村市場在持續擴大。2008年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4753億元,是1978年的33倍。但也要看到,我國農村市場規模在擴大的同時,相對份額卻在不斷下降。1978年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67.6%,而2008年這一比重只有32%。目前,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約2/3,而消費總量卻不及全國的1/3。這除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外,農村醫療、教育等公共事業發展滯后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得益于家電、汽車下鄉等擴大內需的政策作用,我國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6.4%,高于縣以上城市兩個百分點,多年來農村消費持續低于城市的格局暫時得以改變,農村市場成為擴大內需的一個著力點。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保持這個勢頭面臨著巨大挑戰。
二、發揮供銷合作社開拓農村市場的獨特優勢
實踐證明,只有把發展農業生產力作為首要任務,積極開拓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不斷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才能使農村市場的開拓與擴大真正落到實處。
供銷合作社與農業、農村和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具有幾十年從事農村流通工作的經驗,擁有完善的經營網絡和人才隊伍,是參與農村流通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共發展專業合作社3.6萬個,行業協會兩萬個,村級綜合服務站19.9萬個,農產品批發市場1800多家,各類法人企業49770個。這些服務組織一頭連接生產,一頭連接流通,既實施工業品下鄉進村,又推進農產品進城入市,具有溝通城鄉的多種功能。
具有組織優勢。從長遠看,農民增收要從農業內部挖潛,而創新農民經營組織形式,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是一個突破口。截至2008年底,供銷合作社系統發展的各類專業合作社涉及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等多個領域,建設標準化示范基地168個,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616萬畝。全系統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達847萬戶,2008年幫助農戶實現收入400多億元,農民戶均增收近5000余元。2008年底以來,各地還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平臺,促進返鄉農民就業創業。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供銷合作社系統專業合作社共新增入社農民和吸納農村勞動力近50萬人。此外,供銷合作社圍繞傳統主營業務和主導產業,積極發展行業協會兩萬多個,吸納會員261.9萬人。各類行業協會的快速發展,有效地發揮了市場和農民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具有網絡優勢。新世紀以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提出以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絡,積極引入現代經營業態,大力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截至2008年底,全系統擁有開展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及配送業務的企業4500多家,發展超市、綜合服務社、再生資源回收站(點)等經營服務網點65萬個,醫藥、圖書、家電、農機等新的經營服務業務蓬勃開展。在農資、日用消費品下鄉的同時,各地供銷社不斷強化“雙向流通”功能,積極推動農副產品進超市、進社區菜市場。
具有服務優勢。隨著農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各地供銷合作社積極適應這一新變化,不斷完善為農綜合服務網絡,為農民提供從生產到生活的全程服務,成為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系統共發展村級綜合服務社19.9萬個,村級綜合服務社已成為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前沿陣地,成為開拓農村市場的基本環節,成為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的終端和載體。在實踐中,各地綜合服務社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服務內容、強化服務功能,逐步向多功能、復合型服務平臺轉變,努力做到農民需要什么商品就經營什么商品,需要什么服務就提供什么服務,既方便了農民生產生活,又擴大了農民消費。
三、多措并舉,積極開拓農村市場
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據國家統計局測算,目前我國農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費支出,將給國民經濟帶來2元的消費需求。由此可見,一旦農村消費市場被真正啟動,將形成規模巨大的國內需求,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供銷合作社要積極貫徹中央保增長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著力培育農村消費增長點,切實擔當起開拓農村市場主力軍的重任。
積極推動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要充分發揮網絡、設施、人才等優勢,依托地方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優勢產品,引導并組織農民創辦專業合作社。積極開展信息、營銷、技術、農產品加工儲藏等服務,指導幫助專業合作社開展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大力實施“千社千品富農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要以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為突破口,整合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和流通、加工、倉儲、運輸等資源,加快構建農副產品購銷網絡。對經營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市場前景較好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要以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為方向,實施改造升級和功能提升,完善檢驗檢測和資金結算系統,改善經營條件。要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培育特色產業基地,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構建高效順暢的農產品市場購銷網絡,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要順應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的新形勢,積極創辦各類涉農行業協會,為農民提供信息、購銷、培訓等專業化服務,積極推廣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標準,不斷提高行業和產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市場流通網絡建設。要繼續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加快構建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等連鎖經營網絡,切實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要以全覆蓋為目標,在縣市城區發展大型百貨業態、社區連鎖便利店或超市,在鄉鎮建設具有配送功能的直營連鎖超市或加盟連鎖店,在村一級改造或新建便民店、農資超市和綜合服務社,在全國形成縣、鄉、村“三位一體”流通網絡。要繼續加強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對接,重點扶持經營網點空白縣加快網絡恢復重建,積極支持大型流通企業將經營網點向縣以下延伸,不斷擴大網絡覆蓋面。
加大農村日用消費品市場開拓力度。目前,供銷合作社全系統消費品零售額2/3是在縣及縣以下農村實現的。今年上半年,全系統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19.25億元,同比實際增長23.64%,已連續3年在上半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13.97億元,縣和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005.28億元,分別增長11.4%、29.48%,農村比城市高出18個百分點,充分體現了供銷合作社在開拓農村市場中的重要地位。當前,供銷合作社系統要認真研究農村市場特點,積極引導生產企業開發符合農民消費特點的產品,滿足農民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要切實發揮供銷合作社在縣鄉村現有的流通渠道和綜合服務功能優勢。要在搞好食品、日用品等傳統商品營銷的同時,積極開拓家電、醫藥、汽車、建材、通訊器材等經營業務,提高市場占有率。同時,要在完善服務體系上下功夫,以優質的服務促進農村消費。
繼續發揮農資流通主渠道作用。近年來,農資市場雖呈現出經營主體多元化趨勢,但供銷合作社始終發揮著主渠道作用。各級供銷合作社要在保障市場穩定供應的同時,大力推進農資連鎖經營,加強農資現代物流設施建設,降低流通成本,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力爭到2010年,在全國建成管理統一、經營規范、服務配套的農資配送中心2000個、中心示范店3萬個、加盟店30萬家,使全系統農資銷售額的85%通過連鎖配送實現。要建立和完善農資服務體系,引導和鼓勵農資流通企業將銷售與服務緊密聯結起來,開展配送、加工、采購等多樣化服務,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要大力推進農資誠信體系建設,杜絕假冒偽劣產品通過供銷合作社的渠道流入市場。要嚴格執行國家農資價格政策,積極參與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秩序,發揮好穩定平抑化肥等農資價格的作用。
著力培育大型流通企業集團。目前,全系統銷售過10億的企業有57家。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大力推進社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投資主體多元化改造步伐,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要以資本為紐帶,整合供銷合作社系統資源,推進社有企業調整重組,著力打造龍頭企業。要探索產業聯合新途徑,整合為同類產業服務的經營、加工、物流等企業,支持流通企業跨區域兼并重組,盡快形成若干家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要鼓勵流通企業加快創立自主品牌,支持企業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形成統一規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購和及時快速配貨的經營優勢,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銷售價格,讓利于農民,促進農村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