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7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披露上海市警方以涉嫌間諜罪拘捕力拓中國首席代表胡士泰等4人。但事情并沒隨時間的推移而明朗。
外媒多將力拓間諜案與中鋁注資和長協礦價格談判聯系起來。澳大利亞力拓拒絕了中國鋁業公司195億美元的現金注資,該注資將使中鋁的股份從9%上升至18%。反而選擇了必和必拓(BHP)的增股,與其組成了合資企業。另外,6月底,中國鋼鐵協會與英國必和必拓、澳大利亞力拓、巴西淡水河谷的鐵礦石價格談判陷入僵局。
英國《獨立報》7月10日有關報道認為,該事件讓北京和堪培拉之間蒙上了陰影。中國法律對于竊取國家秘密罪的犯罪構成比較模糊。一些經濟信息如黃金儲備和匯率波動也會被認為是秘密,所以將國有行業諸如中國鋼鐵業的信息作為國家秘密,并沒有超出范圍法律。澳大利亞外長史蒂芬?史密斯說,中國似乎對于商業秘密的定義比其他國家要寬泛,“澳大利亞政府很難看到日常的商業和經濟談判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