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三次重要演講,一次比一次深入和具體。他將“尋求一條新的前進道路”。
奧巴馬的中東之行,無疑是一次極其搶人眼球的旅行。自夸年1月20日發表總統就職演說起,奧巴馬就向伊斯蘭世界表示,他將“尋求一條新的前進道路”。4月6日在土耳其國會演講時,奧巴馬再次表示,美國將與伊斯蘭世界建立新型關系。6月4日在開羅大學演講時,面對2500多名聽眾,奧巴馬坦率承認,美國與伊斯蘭世界處于關系緊張狀態,并提出了如何化解伊斯蘭與西方矛盾的多種想法。奧巴馬三次重要演講,一次比一次深入和具體,使我們逐漸了解了奧巴馬看待伊斯蘭世界的立場和觀點。如果將他與上屆總統布什做一對比,將更有助于看清奧巴馬試圖改善美國與伊斯蘭世界關系的幾個新觀念。
“兩個基礎”
所謂“兩個基礎”就是奧巴馬提出的指導美國與伊斯蘭世界關系正常化發展的兩條基本原則。第一個基礎是“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它是奧巴馬在就職演說中就明確提出的,現已變成奧巴馬政府的常用口號。第二個基礎是“美國與伊斯蘭并不排斥,也不必爭斗”,這是奧巴馬在開羅演講中提出的。這兩個基礎是奧巴馬政府在認真總結布什政府八年執政失誤后提出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自2001年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推行強硬的反恐戰略,伊斯蘭世界成為美國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的重災區。美國先后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引發了伊斯蘭國家的強烈反感,使伊斯蘭與西方之間的矛盾空前激化,助長了“文明沖突論”的流行。許多伊斯蘭國家民眾認為美國是在與伊斯蘭世界為敵,也有一些美國人誤認為美國是在與伊斯蘭作戰。對于伊斯蘭世界滋生的濃厚反美主義情緒,布什政府顯然意識到了,也做出了一定努力。比如,布什本人于2007年6月27日親赴華盛頓伊斯蘭中心發表演講,表示愿意在美國與伊斯蘭世界之間“增進相互理解與合作”。2008年2月27日,布什專門任命了美國駐伊斯蘭會議組織特使,負責聽取伊斯蘭世界對美國的意見。由于多種原因,布什政府的努力沒有收到明顯成效。
奧巴馬是打著“變革”旗號上臺的,深知他的政府必須在重大問題上與布什政府分道揚鑣。奧巴馬的切入點首先落在宗教問題上,他在土耳其國會演講時稱:“美國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與伊斯蘭作戰?!眾W巴馬這樣說,是因為美國國內有700萬人信奉伊斯蘭教,他認定“伊斯蘭是美國的一部分”。奧巴馬還說:“作為美國總統,我有責任同任何地方出現的涉及伊斯蘭的陳詞濫調做斗爭?!眾W巴馬的表態贏得了伊斯蘭世界的熱烈歡迎,他的家庭出身和混血面孔提供了有力幫助。他說他的父親是伊斯蘭教信徒,他本人是基督徒,不同宗教之間可以實現和平共處。奧巴馬從《古蘭經》、《塔木德》和《圣經》中引經據典,證明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都提倡和平,正如《圣經·馬太福音》所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奧巴馬還認為所有宗教信仰的核心都有一條共同的準則,那就是《圣經一路加福音》所說的:“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br/>
“選舉不等于民主”
所謂“選舉不等于民主”是奧巴馬在開羅演講中就民主問題發表的一個重要見解,當場贏得了聽眾的熱烈歡呼。他說:“人民的政府為所有掌權者制定單一的標準:你必須通過一致而不是高壓維持權力;你必須尊重少數民族的權利,用寬容和妥協精神參與;你必須將人民的利益和政治進程的合法行動置于黨派之上。沒有這些要素,選舉本身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民主。”奧巴馬這段話實際上批評了布什政府過去數年來在中東民主實踐中的錯誤做法。
2003年11月6日,布什總統在全國民主基金會發表演說,批駁了伊斯蘭世界例外論,堅持認為“伊斯蘭——1/5人類的信仰——與民主統治是相容的”。布什在演說中點了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國的名字,號召領導人進行以“選舉”為標志的民主改革。他特別呼吁埃及帶頭,說:“偉大和自豪的埃及曾經為中東和平指明了道路,現在應該為中東民主指明道路?!边@無異于對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不點名的批評。2004年6月,八國集團峰會通過了“大中東和北非伙伴計劃”,強調大中東地區應該進行大范圍的民主改革,遭到了埃及、沙特等國的拒絕和抵制。穆巴拉克因壓制國內反對派遭到了美國的公開批評,導致兩國關系一度較為緊張。近年來穆巴拉克一直拒絕訪美,沙特國王阿卜杜拉自2005年登基后也一直不曾訪美。另外,布什政府堅持在巴勒斯坦舉行自由選舉,結果導致哈馬斯在2006年上臺執政。這無疑是對布什激進民主化戰略的辛辣諷刺。
奧巴馬上臺后立即明確了“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原則,將其作為美國改善與伊斯蘭世界關系的首要基礎。根據這個基礎,奧巴馬于6月3日訪問沙特,作為他此次中東之行的第一站。他強調指出,沙特是美國的第15大貿易伙伴,兩國之間擁有巨大的“共同利益”。2008年美國與沙特進出口貿易額高達673億美元,從沙特進口了價值548億美元的原油,同時向沙特出口了價值125億美元的商品。奧巴馬出訪沙特的另一個原因,是基于“相互尊重”的考慮。他說沙特是伊斯蘭教的搖籃,對伊斯蘭世界的尊重應該首先從沙特開始。
除了訪問沙特這個戰略盟友以外,奧巴馬選擇在另一個戰略盟友埃及發表演講,也是精心策劃的結果,埃及在阿拉伯國家、伊斯蘭世界和非洲大陸都擁有重大影響力,在地區國際問題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開羅向伊斯蘭世界發出“和解”的呼吁,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奧巴馬的現場聽眾包括愛資哈爾大學的許多著名伊斯蘭學者和教法學家,他們正是奧巴馬試圖“和解”的對象。在演講中,奧巴馬明確宣布:“沒有任何政治體制能夠或應該由一個國家強加給另一個國家。”這意味著,奧巴馬政府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要求,將在一定場合和一定程度上放棄或者淡化“人權高于主權”的外交理念。
奧巴馬政府的務實態度將會促進同伊斯蘭世界關系的改善或者緩和。這其中自然包括伊朗。奧巴馬在開羅公開承認伊朗擁有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權利,只要伊朗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規定的職責。他同時向伊朗領導人表示,美國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無條件地與伊朗商討彼此之間的諸多問題。奧巴馬這一姿態與布什政府的立場大相徑庭,布什一直拒絕與伊朗直接接觸和對話,堅持對伊朗實施封鎖和制裁。
“相互合法存在權”
所謂“相互合法存在權”是奧巴馬在開羅演講中著重強調的一個觀點,他說:“以色列人必須承認,正如以色列合法存在的權利不能被否認一樣,巴勒斯坦合法存在的權利也不能被否認。”自1978年埃及一以色列和談開始,以色列都堅持要求阿拉伯方面把“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作為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歷屆美國政府也大多站在以色列的立場上。在2007年11月的安納波利斯中東和平大會上,布什政府與巴以雙方確定了“兩國方案”:即巴以沖突的最終解決辦法只能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各自和平與安全地生活在比鄰而居的兩個國家內。以色列國的合法存在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巴勒斯坦國由于尚未建成而引起爭議。
今年3月31日就職的以色列新政府拋棄前政府做出的莊嚴承諾,總理內塔尼亞胡絕口不提巴勒斯坦國,外長利伯曼稱以色列新政府不接受“兩國方案”。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奧巴馬在阿拉伯方面的支持下開始強調巴勒斯坦國的合法存在權。不僅如此,奧巴馬多次批評以色列政府,要求立即無條件停止所有定居點建設項目,阿拉伯世界對此拍手叫好,而以色列國內卻對奧巴馬破口大罵。據說,以色列前政府曾經與布什政府達成了秘密諒解:以色列不再進行新的定居點建設,而布什政府默許了對已有定居點人口增長所帶來的“自然擴建”。布什被公認為是最親以的美國總統之一,阿拉伯人對他印象不佳。
奧巴馬深知維持美以特殊關系是美國的基本國策,他不愿得罪國會內外的強大親以勢力,故此他在開羅演講中直言相告,美國與以色列的強大紐帶是“牢不可破的”。但與此同時,奧巴馬也深知這種強大紐帶是導致美國與伊斯蘭世界關系惡化的重要原因。奧巴馬不甘心無所作為,力求在維持美以特殊關系的前提下,更多朝伊斯蘭世界傾斜。他既希望成為以色列和猶太人的朋友,也希望成為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朋友,努力保持其中的平衡。可以預見,奧巴馬的這種角色并不容易扮演,未來與以色列右翼政府的沖突難以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