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牙膏別蘸水。
在日本,11月8日是“好牙齒之日”,牙科醫生紛紛呼吁人們注意口腔衛生。最近,日本牙醫學界又提出刷牙前要把牙膏擠在干燥的牙刷上。
據東京專家介紹,大多數人刷牙時。習慣性地先把牙刷蘸濕了再擠牙膏。但事實上,刷牙是不可以這樣的。如果牙刷是濕的,擠上牙膏后,就很容易起泡沫,嘴里有了太多的泡沫,人就感到已經刷了很長時間的牙,認為可以結束了。而這時,牙齒還未真正被刷干凈。
日本牙科的口號是“飯后30分鐘以內,刷3分鐘以上。”如果是讓牙刷蘸水,泡沫一堆就很難慢慢刷牙了。專家還說,牙膏本來不是用泡沫來潔凈牙齒的,而是靠里面的清潔成分和牙刷與牙齒的摩擦。摩擦越細微、時間越長,則刷得越干凈。牙刷不蘸水,擠上牙膏慢慢刷,漸漸出些細微的泡沫,牙膏的清潔成分才能被發揮到最大。
可樂還可以這樣用
1 可以用來清潔燒糊的鍋。把可樂倒進去然后煮沸,就可以把鍋底燒糊的物質去除。
2 染發之后發現顏色有點重,用點可樂洗洗頭就可以幫你讓顏色變淺一些。
3 把你的首飾扔到可樂里面,然后用牙刷清潔,也能夠讓你的首飾重現光彩。當然那些貴重的或帶有鉆石之類的首飾可千萬別這么做。
4 把可樂倒入你的水壺里面,放上一天。這樣能夠清除水壺里面的殘垢,讓內部變得清潔。
5 把一聽可樂倒入馬桶也能起到清潔廁所的作用,起作用的是里面的酸性成分。
6 把可樂和番茄醬以一比一的比例混合起來,能夠做出美味的燒烤醬。在烤肉之前把醬刷上,就能做出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了。
不正確的駕駛 姿態是健康殺手
當車正逐漸成為我們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殊不知,不正確的駕車姿勢和駕車習慣已經成為了傷害車主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各類由駕車引起的疾病正悄然形成。在駕車過程中引起重視,學會預防這些疾病成為每一位車主的當務之急。
◆長期高速行駛在普通的公路上,會產生劇烈的顛簸和振動。這種振動如較久地作用于人體,會使腦血管產生痙攣,而引起頭疼、眩目、惡心、嘔吐、耳鳴、耳聾等癥狀。
◆誘發冠心病:車輛行駛的速度越快,精神就越緊張,大腦皮層高度興奮,腎上腺素類物質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如車輛速度每小時超過80公里,心率會增至每分鐘100—110次;車輛行駛速度每小時120公里以上時,心率會超過每分鐘110次。若長時間高速行車,勢必影響心血管功能,還容易誘發冠心病。
◆噪聲性耳聾:機動車發動機運轉、汽車喇叭、所載物體的振動等。可產生不同強度的噪聲。部分機動車駕駛室內噪聲強度超過規定標準,喇叭聲在某些地方不絕于耳。司機長期在噪聲的“轟擊”下,易產生損傷,導致噪音性耳聾。早期多在開車之后出現聽力下降,如不開車,聽力又會逐漸恢復。但長期開車,反復接觸強噪聲,就會造成聽力明顯損害,且不能完全恢復,導致雙側不可逆性耳聾。
建議在不妨礙駕駛和安全的情況下,關閉車窗在車上播放舒緩的音
◆視力疲勞綜合癥:司機在開車時,眼睛時刻都要注視路面的車輛和行人的情況。倘若汽車的擋風玻璃質量粗糙,或高低不平,厚薄不一,便可直接影響司機的視力。導致視力疲勞綜合癥,即在開車過程中,出現頭暈、視物模糊、兩眼脹痛等癥狀。建議司機可以在車停后眺望遠處或綠色植物,緩解眼部疲勞。
◆脂肪肝:脂肪肝是現代人的通病,它的成因是吃飯時間不規律、暴飲暴食。有了車以后,生活節奏更快更靈活。許多人吃飯時間不正常,油膩食物下肚,又缺少運動,脂肪肝來了自己都不一定知道。
建議開車的時候,最好帶上小點心,實在餓了,就先拿它墊墊肚子,這樣既不會餓壞,也使自己在能吃上飯的時候不暴飲暴食。
◆頸椎病:司機在開車的時候,長時間一個姿勢。而且眼睛盯牢前方脖子挺直,容易導致頸部肌肉痙攣,發生頸椎微錯位,壓迫、刺激神經,出現頭部、肩部、上肢等處疼痛、發脹,開車時聞越長,得頸椎病的幾率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