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但現行《選舉法》第十二條、十四條、十六條則規定農村人口的選舉權僅相當于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一人一票,表面看來,公民的投票權是平等的,但在平等的背后則掩蓋了每一票價值的不平等。“四分之一條款”不僅違背了憲法的基本原則,與《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宗旨格格不入,削弱了農民的權利,也損害了選舉制度的權威,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廢除“四分之一條款”,有利于推動中國法治、憲政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有利于改進人大制度,更好發揮人民代表大會的作用;有利于加強政府權威;有利于推動“三農問題”的解決。
一、“四分之一條款”的演變
1953年2月11日,我國第一部選舉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以下簡稱《選舉法》)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