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作業、復習等學習環節是基礎。抓住課堂這一點我感觸很深,我遇到過一些同學,平時很少做作業但考試成績卻不差,這令我很詫異,后來發現他們上課聽講都很認真。為了抓住課堂,我上課時總愛盯著老師,隨時做筆記,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下課后找老師解答。每堂課后都會有作業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我總是趁熱打鐵力求當天完成。有時作業太多,我會有選擇地去做。每次做卷子我也都當做對自己能力的檢驗,即使是課下練習,也盡量認真做。尤其是高三后期做英語卷子,我會把認為一定正確的題畫對號,有疑問的題圈住,等卷子做完后再回頭斟酌,核對答案時著重看那些自己不確定的題,找出緣由并尋找解決方法,英語成績漸漸提高。
僅有基礎還不行,想要成績更上一層樓還需額外的努力。語文方面我會不定時地做篇作文向老師單獨請教,老師有針對性的評講讓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而且課下練習有時有感而發,洋洋灑灑如行云流水,寫作的樂趣是課堂限時作文很難體會到的。數學和英語由于老師安排得比較緊湊,我并未做太多額外的試題。理綜是重頭戲,速度很重要,我進行了大量練習。利用好一些高質量的課外資料也是非常有益的,如《中學生數理化》高考版的“理想模擬考場”欄目中,每期都有幾套質量不錯、針對性強的理綜專項練習或綜合測試題,我每次練習都盡量抽出兩個半小時,并力爭兩個小時做完,留出檢查時間。計劃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我很少能達到這一標準,但正是在向其靠近的過程中我不斷進步。
另外我認為自己做得比較到位的是總結。各科我都備有改錯本,語文主要是總結習題中遇到的字詞、成語以及常用的文言詞語。數理化生主要是記錄不會的題、錯題和有巧妙解法的題目。像《中學生數理化》高一版、高二版、高考版和《教育時報·數學導刊》高中各版都有“解題障礙分析”或“錯解分析”欄目,這里面每期都刊登有一些典型的數理化生方面的錯題,列舉錯解情況,分析錯解原因,給予正確解答,予以點撥總結,讀后感覺很有啟發和幫助。我專門算過一筆賬:一張數學卷子,做要兩個小時,評講還需一個小時,若不進行總結,下次還可能犯相同的錯誤,那這三個小時就白費了;倘若花半個小時總結,那這幾個小時是有收獲的,即努力得到了回報。英語除了總結錯題,我還把每次作文練習自己的習作和范文放一塊兒比照,找出自己的失誤點。這些是初步的總結。之后在階段性考試前復習時,我會進一步把錯題分類別分題型,例如數學題分為不等式、函數、圓錐曲線、導數應用等章節;不等式又根據解題方法分為多個板塊,如累加、累乘、構造函數法、二項式解法等,圓錐曲線一章先把橢圓和雙曲線的性質進行對比并總結拋物線的性質及平時做題時碰到的相關結論,然后總結題型,如對稱問題、軌跡問題等。英語知識點較為零碎,我主要總結自己不擅長的題型,如日常交際、易混短語辨析題。物理有關電磁感應的題曾一度弄得我焦頭爛額,復習時我翻看自己的改錯本,相關題分類起名字,如導體棒和導體框切割磁場題、磁流體發電機、偽變磁場(磁感應強度隨位置不隨時間變化的磁場)、電量問題等。各種題型一旦了如指掌,做題時思路就會很清晰,得分自然輕而易舉。
知識學習一段時間后難免遺忘,因此復習很重要,且復習時要回歸課本。我記得學習物理動量時由于知識抽象下了很大勁兒才理解,可過了一段時間突然發現自己把基本概念全搞混了,拿到題不知所措。我就扒著書將整個章節從頭看到尾,理順知識網絡。這樣的狀況出現了好幾次,但每次我都會回歸課本鞏固基礎知識。高考前階段做題發現自己又有許多知識遺忘,可全部復習一遍沒時間也沒必要,我就以題為基礎,做題時碰到知識點模糊或遺忘的地方做上標記,做完題后翻看課本,并圍繞一個知識點擴展,對整個章節進行復習,必要時把有些知識點記錄下供臨考前再看一遍。
這樣逐漸完善知識網絡便不會再遇到無從下手的題,可有時會的題卻得不到分,這便是非智力因素失分。幾乎每次考試我都發現這種情況,得到教訓后我專門進行了考試注意點的總結。如數學中直線斜率存在與否的討論、數列通項公式n=1的驗證等,還有一些錯誤的解題思想:想當然、明知不嚴謹卻圖省事……總結后在考前反復看。
學習方法與技巧掌握后,心態又是一大關。首先是平時學習,每次我拿到理綜卷子就告訴自己“我的知識網絡已經完備,沒有我不會的題,認真細心就沒問題”,這樣遇到難題也能耐心分析。另外就是日常生活,由于高三許多人都處于焦慮中,說話沖點兒脾氣暴點兒很容易有摩擦,這時就需互相體諒,有矛盾盡快和解以免影響學習。高三考試頻繁,成績難免有起伏,很容易陷入低谷,這時及時調整心態是關鍵。我二模時考砸了,心里難受極了就等晚自習后在校園里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了一場,然后對自己說:“好了,哭完了,繼續奮斗吧!”平時心情低落無法沉下心學習時我就去找文科班一個好朋友傾訴,她開導我說她看過許多高考狀元的博客,他們都經歷過痛苦階段,這些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與她談上一兩個小時我就輕松了許多,繼續學習效率也很高。考前一周還是害怕,我就求助老師,語文老師對我說:“你緊張什么,要是連你也緊張,咱學校還有誰敢去考試?”我再一想果真沒什么值得害怕的。
平時努力的直接目的是高考。考試前兩天我表現得很平靜,然而平靜的表面下是顆不平靜的心。我強迫自己像往常一樣學習,同時反復告訴自己隨時準備接受失敗,即使失敗了也不要后悔,因為努力過。我想考試時會緊張,手會抖,但進入考場發覺和平時考試沒什么兩樣。對河南這樣估分報志愿的省份,高考后仍有重任在身——估分報志愿,我有許多同學考得也不錯,卻由于估分失誤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因此考試時一定要留意答案。考后不要怕麻煩,認真再做一遍卷子,仔細估分,反復斟酌后再填寫志愿表。
最后我還想說學習是高中生活的重心,但不是全部,除了學習我們還有其他的:親情、友情、奔跑的暢快、一起奮斗的愉悅……我一直堅持體育鍛煉、充足的睡眠、整理好寢室內務,我想有能力搞好生活中除學習外的。其他方面,那么搞好學習便是理所當然的事。記得一次周日放假外出,回來時我一手拿本理綜卷,一手托袋兒洗衣粉,心生感慨“我一手抓著學習,一手托著生活”。若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時間都用到學習上,那么隨成績波動情緒波動會很大,生活會傾斜甚至完全失衡。我喜歡在體育課上打籃球直到筋疲力盡大汗淋漓,課間調整過來,然后在下一節課上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我一直堅持跑步,整個高三沒有生病,旺盛的精力讓我對實現夢想充滿信心。
(責任編輯 朱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