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博士(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18世紀中葉以后英國文壇的領袖人物。其重要著作或成就有獨立編纂的兩卷本《英語詞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755)、著名散文《致切斯特菲爾德伯爵書》(“Letter to Lord Chesterfield,”1755)、編輯《莎士比亞全集》(1765)、《英國詩人評傳》(Lives of the English Poets,1779-1781)。當然,他還創(chuàng)辦過雜志《漫游者》(The Rambler,1750-1752)、《環(huán)球紀事》(The Idler,1758-1760),并獨家撰稿。不過,他在文壇上嶄露頭角應該是在1737年來到倫敦并開始在當時享有盛譽的《君子雜志》(The Gentleman's Magazine)工作以后。很快,他就成為該雜志的主力并常在上面登載自己的雜文和隨筆,議題廣泛,無所不包,其中就包括一些關于中國的內(nèi)容,如關于杜哈德《中華帝國全志》(1738-1741)英文版的書評。在約翰遜去世后不久,他親密的朋友、忠實的追隨者博斯韋爾發(fā)表了《約翰遜傳》(Life of Samuel Johnson,by James Boswell,1794),詳細記載了他的音容笑貌與言談舉止,不僅栩栩如生地重現(xiàn)了當時的倫敦文壇,也為我們探詢其中國觀留下了寶貴的第一手材料。以下段落選自約翰遜在《君子雜志》上發(fā)表的文章及博斯韋爾這部著名傳記中的相關內(nèi)容。選段以發(fā)表的時間順序先后排列,以便更好地觀察這位文壇巨擘對中國的認識與態(tài)度的演變進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