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專業領域,都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專業本身并不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千萬不要以為學了某種專業就進了成功保險柜,更不要把自己職業生涯的不如意歸咎于無辜的專業。專業能給你一張登臨人生大舞臺的演出許可證,但要得到萬眾喝彩的演出效果你還要運用專業之外的一些東西。
特定專業弄不重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后,那些要填高考志愿的學生總會來問我:“我該選讀什么專業?”
我的答案總是這樣:“除了你對某種專業有特別的興趣或與之有特別的淵源——比如季羨林先生點名招收了錢文忠學梵文巴利文專業——之外,大學選擇什么專業并不重要……”
“專業不重要?那什么重要?”我能看到讀者臉上的質疑,于是我說:“重要的是專業之外的那些能力,它們將最終決定你的前途。”
每個大學生都會有一個專業,專業于我們當然很重要。但到底是什么在決定著我們的生存狀態、生活質量、生命價值呢?專業,還是其他東西?答案是后者——專業之外的能力。
瞧!在任何專業領域,都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專業本身并不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千萬不要以為學了某種專業就進了成功保險柜,更不要把自己職業生涯的不如意歸咎于無辜的專業。專業能給你一張登臨人生大舞臺的演出許可證,但要得到萬眾喝彩的演出效果,你還要運用專業之外的一些東西。
“專業之外的一些東西”是哪些東西呢?這里,請允許我借用教育家楊東平先生的一次發言來概括這些能力:企業最重視的,第一是大學生的價值觀,第二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三才是所謂的專業技能。
所謂價值觀,就是你對待工作與生活的態度,是一般意義上的品德、品格。你是否熱愛生活、熱愛他人?你是否誠信、敬業?你是否尊重和關心你的同事和客戶?你是否擁有社會責任感和慈善意識?……企業以及社會是根據你的價值觀來判斷你這個人可用不可用、可大用還是不可大用的。
所謂綜合素質,是一種不言自明的素質。如果非要把綜合素質具體化,它主要包括: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說話能力、寫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承受壓力能力,以及在今天瞬息萬變的職場上調整心態、適應變化的能力。在未來幾十年內,人類將經歷前所未有的全球化適應期。全球化正迅猛改變著既有的生活節奏和規律。適應變化的能力,對于大學生來說,也許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那些能力”之一。
職業需求與專業
從職業對人才需求的角度來看,很多工作領域不需要特定的專業背景,比如吸納就業人數極多的營銷類、管理類、助理類、媒體類、教育培訓類、金融類,甚至公務員領域。這些領域在招聘人才時,看重的主要是價值觀和綜合素質,而不是特定的專業。比如做營銷做得最好的,未必是學營銷的;做媒體做得最出色的,也不必是中國傳媒大學的畢業生;至于教育培訓領域,更是各個專業的學生人人可做,誰都能在此找到人生的黃金、奮斗的出路。再比如,MBA教育就是一個專業大熔爐,它把所有專業人才熔鑄在一個通才教育的模式里,通過訓練你的思維方式和綜合能力,使你畢業后能夠從事幾乎所有領域的管理工作。
職業發展與專業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同一專業的競爭者,除了那些極其個人化、幾乎不需要與他人合作的領域(比如數學與文學寫作)之外,最終發展最好、位置最高、成就最大者,往往都是那些價值觀正確、綜合素質指標高的人士。即使在Google,Microsoft這樣的技術公司,最后做到最高職位者,靠的主要也是戰略思想和領導能力,而不是技術開發能力。蘋果公司的創新先知史蒂夫·喬布斯根本就不是學技術出身,他靠什么成功?創新能力和想象力。而創新力和想象力不屬于任何一門專業,是典型的綜合素質能力。
美國本料專業與研究生專業的關系分析
大學畢業,你其實還有一次通過繼續深造來改變自己專業的機會,即考研。
問題是,中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沒有美國研究生教育階段通行的“職業學院體系”(professional school)。職業學院體系指的是醫學院、法學院、管理學院、政府管理學院、新聞學院、教育學院等,這些學院在招收本科畢業生入學時,基本不看對應專業——因為美國根本就沒有醫學本科、法學本科這樣的設置。
美國職業學院體系的存在,給本科生的前途帶來了無限寬廣和自由多樣的選擇,也徹底緩解了本科生的專業焦慮——男女都怕入錯行,誰能確保自己18歲的選擇不會讓自己后悔終生?但22歲大學畢業時就不同了,這時你已經擁有了相對更加堅實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選擇專業時就比較明確。所以,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大學期間,無論你學什么專業,你只要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即可;畢業時,你既可以考入與你的本科專業直接接軌的研究生院,也可以以綜合高分“改行”進入你心儀的“職業學院”接受“職業培訓”,追求美好的生活。
中國還沒有這樣的教育制度,但這并不等于“本科專業不重要”的規律就不奏效。失效的是中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有效的是我剛才闡述的有關本科專業的觀點。清華大學校長前不久呼吁中國取消法律本科教育,也許這意味著中國遲早會在法律及很多領域內采納這種通行世界的專業人士職業教育體制。
教育培訓——最適合用來說明上述觀點的領域
教育培訓是改革開放以來從無到有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職業分支。在這個領域,如果你有一定的學歷,無論你是學考古的、學通古斯語的還是學通訊的,只要你愿意,經過培訓,你都可以找到一份報酬不錯的工作——當然,前提是你擁有一定的綜合素質,至少要“能說會道”!做家教、做幼教、做中教,做成教,教數學、教作文、教英語……無論你學什么專業,在教育培訓行當里,只要你會說,你就會教!
但同其他領域一樣,教育培訓職業發展的問題不在于如何入門,而在于提升。教書教到一定程度,天天重復講述你講過無數次的教育,你會厭煩自己,憎恨自己,甚至還會仇恨人類。你需要發展,需要提升,需要不講課也能掙錢,需要不見學生也能影響學生——擔任教育培訓領域的管理者。在管理者這個層面上,你的價值觀將決定你的“市值”,你的綜合素質將決定你的生活質量。企業選拔管理者,越往上,越看重并倚重你的品格和綜合素質。無論是私營還是國有,不管是官場還是商場,上司決不會把一個重要位置交給一個他“信不過”的人。
杰克韋爾奇說自己在選拔通用電氣公司的領導者時,并不只看他業績如何、才能怎樣,更要看他是否認同通用電氣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瞧,世界頂級雇主的用人觀念,說明了價值觀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性,指明了你奮斗和努力的方向。
專業的重要性
上面講了專業的不重要性,也許現在我應該講講專業的重要性了。其實,專業的重要性恰恰在于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選擇有明確的想法。如果你對自己選擇什么專業都不知道,對所選的專業并無特定認知,專業對你還重要嗎?
所以,我還是想說,除非你對某個專業有特殊的興趣,否則無論你是學數理化,還是文史哲、農工商、法政醫……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能否應對行業的發展,擁抱職業的變化,走在“專業”或你所選“職業”的前沿。那種以為“選對了專業就選定了前途”的想法是一個世紀前的陳舊觀念!
大學四年學什么
老師的天職就是重復講述,那就讓我在這里再次重復一下我的觀點:
1.不管你讀什么專業,都要從一開始就追求偉大理想。這個偉大理想是:以你學到的知識為武器,影響社會、改變世界、造福人類。佛家常說:“出家人掃地恐傷螻蟻命。”佛家關愛生命,從螞蟻開始;青年造福人類,從個人開始。當代青年的偉大理想應該是:要因你的存在使他人活得更好——你會因此活得比他人更好!大家都活得好,因此“世界大同”!這是我希望同學們追求的偉大理想。
2.不管你讀什么專業,都要從一開始就建立明確的職業意識。要建立明確的職業意識,你要問自己:本專業直接的工作是什么?本專業間接的工作是什么?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是什么?因為不管你學什么專業,你將來的工作都不必局限在你狹窄的專業領域內。學工程的可以做國家主席,學音樂的可以做新東方“副主席”。這個時代,沒有什么不可能——但你必須心中明確,你想做什么,而不僅僅只是知道自己在學什么!
3.不管你讀什么專業,都要從一開始就學會寫作、說話、溝通、表達、演說、辯論——一言蔽之,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我想說:“善辯者冶人,不善辯者治于人。”這里需要聲明一下:能言善辯、會說會寫的人,往往都是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人。那種認為埋頭苦干而不需要表達溝通能力的觀點,是陳腐過時而有害的觀點。孔子提倡“敏于事而慎于言”(少說話,多做事),而他老人家流傳千古,恰恰靠的是“論”和“語”。
4.不管你讀什么專業,都要從一開始就積極參與課外活動。課外活動包括體育、文藝、社團、實習……而這些課外活動對一個人成長的價值,絕不小于任何一門獲得滿分的課程帶給你的收獲。把課外活動和課堂學習對立起來,是中國教育的另外一大害人不淺的誤區。簡單說,課外活動展現的是你的價值觀,鍛煉的是你的綜合素質,豐富的是你的人生。
5.不管你讀什么專業,都要帶著危機感意識到,壘球化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壘球人才競爭已經影響到你的錢袋,你差點到手的一份高薪好工作,很可能被你家隔壁留學歸來的“王二”搶走。而個人應對壘球化競爭有兩大手段:外語與留學。在國內讀大學的同學,學好以英語為主的各國外語,是確保自己不被外來人才擊敗的重要手段。
價值觀是人生大廈的基礎
最后,我要把價值觀單獨拿出來說一說,以突出我的觀點——價值觀是人生大廈的基礎。
大學四年是我們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刻,所以要注意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人品人格。否則,上述幾點你做得再好,也未必能成就什么。
有一次,我和俞敏洪老師一起聊天,談到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大家都承認這個家伙很有才華,“專業上很厲害”,但總覺得他“人品有點問題”,也就是說,他不具備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應有的價值觀。不過我還是有點故作天真地問老俞:“這家伙人品是有問題,但他確實很有才華啊!為什么不能重用之?”
俞老師說:“一個人如果很有才華,但人品不好,他對集體或社會造成的傷害會更大。而一個人如果品德好而才華低,他至少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做個好員工,過普通而美好的日子。”
最后,讓我引用李開復老師經常講的一個故事來結尾。李開復在為Google招募人才時,看到那些說前任雇主壞話的人,能力再強,也不會考慮他們,因為他們的character出了問題。Google的午餐不僅免費,而且食物之豐富天下無敵,居然有無限量供應的鵝肝醬!可惜,那些不懂得“尊重”之價值的求職者,必將與那些美味的鵝肝醬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