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夢
狄仁杰是武則天時代的名臣。他在魏州任職時,公私分明,愛護百姓,受到百姓的愛戴。當地老百姓為他建造了祠堂,一時香火很盛。
然而,狄仁杰雖是治國之良臣,卻不是治家的好男人,更不是教育孩子的好父親。
由于狄仁杰在官場名聲太大太好,人們以為有其父必有其子,愛屋及烏,他的兒子生活在他的福蔭之中,到處受人寵愛。長大以后,又被舉薦到魏州當司功參軍。魏州的百姓一聽是狄仁杰的兒子來當官,非常高興,滿以為又一個好官清官來了。但狄公子與其父不同,狄仁杰奉公守法,清廉自律,兒子則倚強凌弱,公然納賄,魚肉百姓,百姓恨之入骨。但百姓告狀不得受理,理由是:狄仁杰是名臣。于是百姓后來推倒了他們修建的狄公祠,
唐朝另一名臣房玄齡在教育子女上,也犯下了同類的錯誤。
房玄齡早年協助李世民統一天下。他當過幾年中書令,后來升任宰相,一直做了15年。他輔助李世民統一天下,安撫百姓,很受唐太宗的喜愛。李世民嫁一女給房家,娶一女當兒媳,可見兩家感情之深。
房玄齡重視家庭教育,親自書寫了治家教子格言,張于子女居室,分贈子女當座右銘。其子房遺愛娶了高陽公主,兩人可以襲父職。房玄齡去世后,夫妻兩人為了多分財產,要求立即分家,當時此類行為視為不孝。高宗繼位后,查出高陽公主與一和尚私通,房遺愛被貶職,后查出兩人曾謀反,結果夫妻兩人被賜死。另一子房遺直未參與謀反,結果被貶到邊遠地區當個小官。房玄齡也因之被逐出太宗祠廟,取消了配享資格。
青州王曾留下佳話
◎ 王紹璽
宋真宗年間,青州府青年王曾在鄉試、會試和殿試中連中三元,也就是說,他連過三關,考了個全國第一,當了狀元。這在當時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自科舉開科以來,到王曾高中,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一共才7人,翰林學士劉子儀對他說,進士試三場,一生吃穿不盡;你高中狀元,更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王曾聽了,頗不以為然,說:“王曾平生之志,不在吃穿與富貴。”
后來,王曾在應天、濟州等地任地方官,勤懇敬業,關愛百姓。他深知貧苦少年求學艱難,平日里只為生存而操勞,才華往往被埋沒。因此,王曾關心教育,從稅收中擠出一點錢,改善學校條件;自己省下一點錢,周濟貧困學生。
王曾晚年當了青州知府。感到有機會報答家鄉父老的栽培養育之恩了,便更加勤勉地工作。他看到自己早年讀書的學校仍是幾間破舊屋子,就拿出自己的俸祿修理擴建,捐出自己的全部圖書,并親自在學校里種植樹木,使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
王曾去世后,青州人民十分悲痛,將他安葬在家鄉。近千年歲月過去了,王曾墓碑也不見了。但是,王曾生前的種種動人事跡,青州人民仍是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