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 群
一張張原本滿載喜慶氣息的請帖,由于附加了太多不該有的金錢因素,因而被人無奈地稱為“紅色炸彈”“紅色罰款單”。 許多老年人自尊心比較強,自己又拉不下面子,于是防不勝防,頻頻中招。
眼下,新年、春節陸續將至,但愿新一輪“人情禮”會多些理性和實際,不要讓一些老人“望節興嘆”……
“禮尚往來”,向來是講究情面、體面、臉面的國人所講究的。年輕人喜結連理、老人辦壽誕、喬遷新居,擺上宴席邀請四方賓朋熱鬧一番,可以增進感情,維護人際關系。但請帖頻頻向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襲來,這就給他們帶來了經濟上的負擔,進而影響了老人們的生活質量。
晚輩漸成人,長輩人情往來多
“今年我收到的請帖特別多,到現在至少已經送出去了10多份‘人情禮,三個月的養老金就這么沒了!”福州某企業退休人員老林順手拿起客廳茶幾上的一大撂請帖叫苦不迭。粗略翻看了一下,這些請帖有新人結婚、喬遷新居、小兒滿月、子女升學、老人做壽,等等。老林每月養老金才1000多元,每參加一次邀請平均要花300元錢。他保守估計,今年大約要花三分之一的養老金用于各種人情往來。老人自嘲地說:“每去酒店吃一次‘魚翅,回家都要吃一周的‘粉絲!”
其實,像福州老林這樣“招架不住”的老年朋友還有許多,請帖帶來喜訊的同時也給他們增添了煩惱。湖北恩施的老陳夫婦兩個人的養老金加起來每月只有1000多元;兒子和兒媳沒有固定工作,收入不多,孫子又在上初中;女婿、女兒忙于工作,把外孫也交給二位老人照顧。買米買菜、日常用品和水電費等支出,每個月至少也得花上700元左右。面對這些“紅色炸彈”“紅色罰款單”的請帖,許多老人頗感無奈。眼看年底新一輪人情消費高潮即將到來,壓歲錢、拜年禮,還要拿著請柬和紅包喝各種各樣的喜酒,他們更是皺起了眉頭。
浙江省老齡科研中心曾對該省老年人的人情往來開支進行過專門調查,有60.73%的城鎮老年人提供了確切數據記錄。調查發現,男性老年人一年人情往來的平均費用為2307元,比女性多232元。這些錢,包括老年人與親屬、親戚之間的禮儀往來費用,也包含在親屬發生重大疾病等特殊情況時花的錢。同時,老人給孫子女錢的比例較高,75.35%的老年人給孫子女錢,全年平均為1652元。
空巢老人,兒女人情也得扛
“如今的行情不比往年,大約也就是不到20年前,村里誰家辦事請客,送些冰糖、罐頭之類的就可以了,可現在都要包錢啊!雖說在農村,即使關系一般的至少也要50塊、100塊了!”談起日益頻繁的人情往來,四川達州市的張老伯皺著眉頭說。在當地,許多中青年夫婦走南闖北到全國各地經營小吃店,長年不在家里生活,那些在家鄉的人情往來基本由父母代為維持,于是村里的酒席上出現越來越多老年人的身影。
張老伯說,那些替父母考慮得周全的,還會事先把禮金匯回來,或者年底時把父母為自己代墊的錢還上。而那些比較“馬虎”的子女,接到家鄉親朋好友的邀請后,單單通知家中父母代為參加宴席,卻對日益攀升的禮金不聞不問。等到自己將來發請帖時,收到的禮金全部落入自己腰包,毫不考慮當初父母代為維持人情往來所付出的經濟成本。對于農村留守老人來說,這樣的狀況尤其容易帶來沉重的負擔,導致他們生活處境堪憂。
不僅在農村,一些城市的老人由于子女出國,或者分居、工作忙,也扛起了代還“人情債”的擔子。江西贛州市王女士的女兒是在前往澳大利亞工作前一個月結的婚,考慮到將來大家見面的機會不多,她把從小學到大學能邀請到的同學都請到了自己的婚宴上,有如一次大聚會。王女士家里為了女兒出國的事花了不少錢,當時經濟也不寬裕,于是同學們的禮金也就來者不拒。幾位關系比較疏遠的同學私下里就嘀咕:“將來咱們結婚,得漂洋過海才能把這禮金收回來啊!”
出國六七年,王女士的女兒僅回國探親一次,自然不可能參加同學的婚禮。除了個別跨洋保持聯系的,女兒多數的同學都將結婚請帖送到了王女士手里,約摸有上百張!為了維護女兒形象,避免“撈一把就走”的罵名,王女士一場婚宴都不敢落下,算下來掏了有3萬多元的腰包……
頻繁參加宴席,得對健康悠著點
唐朝李白詩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也就是說,享受美酒和山珍海味是一種口福。但對于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在人聲嘈雜、空氣不流通的酒店里大吃大喝,很容易誘發多種疾病,有損健康。而且時下的婚宴,雖然請柬上都寫著開席時間,可最后基本都要推遲兩個小時,這對老年人更是一種折磨。
河南鞏義市60多歲的老李,平日身體并無不適,就因為一次酒宴吃了苦頭。那一回,老人看到許多好久不見的親朋好友,一高興便開懷暢飲,卻不料突然感覺肚子里翻江倒海,好似鐵扇公主肚子里鉆進個孫悟空,劇烈嘔吐時胸口更是令他痛如刀絞。醫生檢查發現,老李食管破裂,不能經口進食;接下來的幾天,老人每天從胸腔引流出來的膿液多達500毫升。手術時,醫生將破裂的創口一層層縫合起來,長達8厘米的創口縫了60多針。
而江蘇徐州的李老太到酒店參加外孫滿月的喜宴,在扶手電梯快到二樓時,她抱著小外孫突然摔倒在電梯上。等李老太踉蹌著走到二樓平臺時,已經疼得站不起來,被送到醫院急救……
一家法律咨詢網站甚至有人傾訴這樣的煩惱:前幾天家里辦酒席,有位老人當天就喝暈倒了,第二天就去世了。后來老人家屬找到我們咨詢要求賠償。
請貼,不必“照單全收”
禮尚往來,向來是被講究情面、體面、臉面的國人所重視的。晚輩向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發請帖,其中蘊涵著溫馨的親情和對長輩的尊敬,原本也無可厚非。但民俗專家方先生提醒說,這或許會給一些老人帶來經濟負擔,進而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也降低了其人生幸福感。向老年人發請柬,既要考慮到他們養老金等收入的高低、子女經濟狀況,還要看老人的身體好不好,適不適合參加宴席。
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尊重,可以在舉辦宴席前些天專程抽出一些時間上門探望高齡老人,給他們帶去一些小禮物。特別是準備辦婚事的,帶新人到老人家里走一走,他們看到準新人,了卻一樁心愿,會比參加宴席還高興很多。如果非要請老人到現場參加宴席,見證重要時刻,最好在禮金上要特殊對待。特別是那些并非代表子女出席的,現場可以收下他們的禮金,照顧雙方臉面上的需要,但事后最好登門退還給老人。只要說明不收禮的緣由,想必老人會表示理解,并為當事人的通情達理感到欣慰。
就老年人自身而言,在操辦晚輩宴會時,最好盡量精簡請帖發放對象,避免很多其實并不相干的人牽扯到人情事務中來,客觀上也就減輕了自己將來可能出現的人情負擔。對于接踵而來的請帖,老年人也沒必要“照單全收”,應當區別對待。兒女婚嫁時欠下來的“人情債”,可以理直氣壯地讓兒女們自己去承擔。對于禮金則應量力而行,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
樹立新風尚,老人應當做表率
民俗專家方先生認為,減輕老年人的人情往來開支,從根本上講整個社會應當盡量減少人情往來中的經濟因素,提倡正確的人情觀。不少老年人拒絕家人為自己的生日大擺宴席,改為將錢省下來捐建村里或社區的公益事業,這體現了高尚品質,有利于整個社會人情觀的改善。
廣東汕頭市的莊老先生,看到村里的村委會辦公樓年久失修,嚴重影響村委辦公,于是就在自己81歲生日時,提議兒子捐建村民服務中心,免去大擺宴席的煩瑣和浪費。老人的想法得到兒子的贊同,當即表示愿捐款100萬元,建設集村委辦公、娛樂及老人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村民服務中心。
貴陽市的韋老太就在自己80歲生日時辦了一個門球邀請賽,邀請與她同樣喜愛門球運動的150名老年人歡聚一堂。
許多老年文體活動團隊,定期為隊員集體過生日,將團隊活動和慶祝會結合起來,既熱鬧又節儉,越來越受老人們歡迎。一些鄉村、社區把“夕陽紅”集體祝壽會和評選五好家庭、模范婆婆、孝順媳婦活動相結合,更是樹立了社會新風尚。